战国七雄的秦国立几任大王(秦在战国七雄中能)

一、秦人受封

秦国的先祖属于我国古代东部嬴姓氏族的分支,其中较多的秦族成员聚居在六盘山麓、渭水上中游一带。西周末年由于西周王朝与戎狄矛盾加剧,为对付戎狄周孝王封秦族首领非子为“主马”官同时把秦地封予非子“分土为附庸”。公元前770 年周平王被迫东迁洛邑秦襄公因护送有功被册封为诸侯秦成了一个诸侯之国。

战国七雄的秦国立几任大王(秦在战国七雄中能)(1)

战国形式图

二、时代危机中的变法图存

战国时代,由于生产技术进步,商业繁盛,人口增长,致使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因此,中原各国先后瓦解奴隶制度并逐步确立封建制度。在这一场社会的大变革中,各阶层都对当时大变革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着深度思考并且提出了各种思路和构想,由此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为了富国强兵,各国都先后进行变法。魏国任用李悝主持变法,赵国任用公仲连变法,楚国任用吴起变法,韩国任用申不害变法,齐国任用邹忌变法……然而,都遭遇来自旧贵族的强大阻力未能持续深入地开展下去。最后成功的只有商鞅在秦国推行的改革。

当时秦国在各国政治生态中低位地下,甚至因其地僻在西北与戎狄杂居而为中原各国所不齿。与此同时秦国处于内外交困之中,于内因为贵族政治和君主的冲突致使大权旁落乱臣之手。而外部,较早变法革新的强邻魏国时常侵夺秦国的土地。

在商鞅入秦之前,秦国国君就开始着手进行改革但由于是零散、局部的没有从根本上动摇旧领主贵族的政治地位和经济特权没有从本质上解决社会矛盾。

直到一心期望改变现状的秦孝公继位,他积极向社会公开招贤:“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卫国人商鞅所献的改革方略很快得到了秦孝公的称许并决定采纳实施。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卫国人商鞅实行变法。

战国七雄的秦国立几任大王(秦在战国七雄中能)(2)

三、治世不一 道,便国不必法古

商鞅变法还在初始筹备阶段,便受到了旧贵族的强烈反对。商鞅挺身而出在朝廷中当众与守旧贵族代表甘龙、杜挚进行了激烈的辩论。甘、杜声称“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以此反对变法。商鞅舌战群儒,以“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的历史为依据论证了“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的合理性。这一场辩论,沉重打击了守旧派的嚣张气焰,同时也坚定了秦孝公变法的信心,任命商鞅为左庶长主持变法。

战国七雄的秦国立几任大王(秦在战国七雄中能)(3)

商鞅在朝堂辩论

四、商鞅变法的两次改革

第一次改革,第一步让人民得到好处从而获取人民的支持。第二步,建立法制思想为下一步大规模改革创造条件。为了树立法律的权威以保障改革法令的执行。商鞅曾在国都南门外立了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宣布如有人搬到北门去就赏给十金。百姓将信将疑,没有人去搬木头。后来宣布将赏金增加到五十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人群中终于有人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当场兑现了承诺,将黄金奖励给搬木头的百姓。正是通过此次事件确立了商鞅变法在百姓心目当中的权威性,为日后的各项政策出台获得支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战国七雄的秦国立几任大王(秦在战国七雄中能)(4)

商鞅推崇严刑峻法,主张轻罪重刑。为了保护私有的耕牛和马规定对盗窃牛马的人判处死刑。商鞅制定的法令虽然过严过密但是为他接下来的一步步的改革树立了权威。

第二次改革,全面触及旧贵族的及得利益彻底改变了秦国的政治经济制度。

1.废除世卿世禄制,推行县制。商鞅将封建领主的土地合并整理为若干个县,设置由国君任命的官员进行管理。打破了贵族占有土地相联系的分封制、等级制和世袭制。建立起中央集权的统一政治体制,巩固了政权发展了经济。

2.废井田,开阡陌。商鞅用法令的形式废除井田制,确认自耕农的土地所有制。一方面,按照军功大小分配土地立功多的可以多分土地。在军功授爵制度的激励下,产生了大量军功地主阶级,而旧贵族因为没有战功被迫向国家上交原有土地;另一方面,对于一般小农实行“制土分民 ”的分配政策。即把土地按户口一份份地分给农民耕种,农民耕种国家授予的土地获取了长期的占有权,同时向国家缴纳一定的租税和服兵役、劳役。

3.制定户籍制度。旧封主为了保证自己的土地有人耕种,往往会隐瞒其属地的人口,尽量减少从自己的人口中派兵源,因此秦国一度面临兵源匮乏的危机。而建立户籍制度之后,新居民成为了服兵役的对象,国家的兵源就大大增加了。与编户齐民制配合的是什伍连坐法即以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什伍内各家互相纠察。一家犯法别家必须告发隐瞒不告的都要同罪连坐,将编户齐民牢固的置于国家的控制之下。

4.鼓励发展小农经济。禁止父子兄弟成年后还一起居住,必须分家自谋生路。这样做可以抑制大地主的凸现。让农民温饱但不能变为强势,抑制新的利益集团的出现保持君主的绝对控制权威。此外,分家后户数增多,则征徭役和户口税的基数也变大了,这也有利于国家发展经济。

5.改革税负制度。商鞅改变了原来的劳役地租,实行按照收获量的多少征收田租。旧贵族占地多就要多缴税,这样就可使人民的负担公平合理。从前军赋是下级领主向上级领主或国家提供军需的贡赋即“有禄于国,有赋于军 ”。商鞅制定的新军赋制度是按照人头征收。其他国家改革多采用按照土地亩数征收而商鞅按照人头征收主要是针对旧贵族人口繁多以此限制他们不敢多养食口。与此同时,商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通过商鞅改革秦国的财税制度初步形成不但保证了君主集权国家的财政收入而且调节了社会矛盾,促进了生产发展。

6.统一度量衡加强标准化管理。为了保障公平的交易,保证税收的完整,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维护了公平的交易就有利于商品流通,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税赋有了统一的尺度,国家的税收工作精准高效地进行,加强了国家控制财政的能力。

战国七雄的秦国立几任大王(秦在战国七雄中能)(5)

五、变法的斗争与坚持

商鞅变法在多个角度剥夺了旧贵族的特权,严重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了旧贵族的顽强反抗。秦孝公死后商鞅遭到了残酷的刑罚——车裂,并且全家被屠杀,然而他的变法得到秦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使秦国一步步走向了强盛。秦国最终在秦王嬴政时期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以商鞅新法为基础的一系列制度也为后世所继承和发展。

战国七雄的秦国立几任大王(秦在战国七雄中能)(6)

新人小编创作不易,喜欢的亲麻烦点赞关注一下,谢谢大家支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