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的非典是怎么消失(让人胆寒的非典)
2002年11月6日,46岁的庞佐尧突然感觉到了浑身乏力,同时,他的身上还出现了发烧、头痛的症状。按照生活常识来看,庞佐尧多半是得了感冒。
当了大半辈子的村官,庞佐尧也没有什么钱,因此,庞佐尧也就没有选择去医院,而是自己在村里的诊所开了些,吃了了事。但是,庞佐尧没有想到,他的生活因为这场病出现了巨大改变。
几天后,庞佐尧的病情急速恶化,村诊所的医生完全没法应对庞佐尧的病症,这是一种从没听说过的症状。
在这种情况下,庞佐尧被紧急送入佛山石湾医院。但是,庞佐尧的症状在石湾医院的专家眼里,也是一种新奇的症状。面对这种束手无策的病症,最好的方法就是转入上一级医院,让能力更强的医生进行诊断。
这是能够追溯的最早的病例,庞佐尧就是中国的首例SARS感染者,更早的病原也没法追溯了。
SARS,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非典,可以说是一代中国人心中的噩梦。但是,非典就如它来的时候那么神秘,消失也是一样神秘。如今来说,新冠都难以消灭,那么,非典到底是怎么消失的呢?
闻风丧胆的非典
非典,全名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非典型肺炎,在国际上,这种肺炎被称为SARS。
非典病毒经由人体唾液传播,以传播途径广、传播范围大、传播速度快而著称,不过短短数月的事件,非典就已经成为了全国范围内让人头疼的问题。
一般来说,非典病毒在人体内会有一个潜伏期,差不多在10天左右,在潜伏期过后,病人症状全面爆发之时,非典的可怕才完全显露出来,会利用各种渠道进行传播。
相较于一般的病毒而言,非典病毒的潜伏期实在是有点长。
潜伏期长,就代表了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患病,在潜伏期仍然四处行走,这种行动范围是不可控的,很多人就是在这种不知情的情况下,扩大了病毒传播的范围。
非典的可怕,在于其后遗症。
在当时,为了快速治疗非典,大量的特效药被用于治疗之中。这些特效药好是好,但是很容易留下后遗症。那些不幸得了后遗症的人,其生活都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
非典的源头
如此可怕的非典病毒,是从什么地方开始传播出来的呢?
事后,人们利用多种方法研究SARS病毒,最后得知,冠状病毒来自于野生动物,果子狸、蝙蝠等野生动物,都是SARS病毒的宿主。
不过,这种结论还是没有存在一个定论,最终宿主没有确定,原始病毒也没有被发现。也就是说,人们无法在根本上,消灭SARS病毒给人们的威胁。
让我们将时间退回到2003年。
SARS病毒刚刚爆发,就引起了相当多的普通民众重视,一夜之间,各种谣言开始在中国传播。虽然那个年代没有网络,但是这些谣言的传播速度极快,产生的影响也让人瞠目结舌。
在当时,传说白醋可以消灭SARS病毒,于是,大量的人冲进超市,平时销量平稳的白醋,一下成为了超市里最抢手的商品。
除了白醋,板蓝根也成为了一个特别的商品,虽然不知道谣言是怎么传出来的,板南根治百病的说法,还是得到了当时很多人的认可。
可见,历史是螺旋上升的,在今天,板南根治百病的说法,仍然在民间有很大的可信程度。十几年前的事件,又一次在中国上演。
不过,和这次的新冠疫情不同,非典,可以说是建国以来影响最大的传染病了。当时的地方政府完全没有处置非典病毒的经验,完全没有想到,应该先对疫区进行封锁。
因为这些操作,再加上春运的影响,非典在全国范围内急速传播。远在北京的居民,绝对想不到,只在新闻上看到的非典,居然这么快就来到了自己身边。
反应过来之后,我国迅速采取了相当严格的防疫措施,封锁疫区,建立方舱医院,都是从那个时候就积累下来的经验了。
在当时的人看来,恐怕要长期和非典进行斗争了。这也是没法的事情,谁让这个病毒这么适合传播呢?传播速度又这么快,要不了几天就能感染一整个医院。
不过,过了2003年下半年,神秘的非典病毒突然在中国失去了踪迹。仿佛一夜之间,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情,让非典病毒再也没法感染人群了。
非典的消失
当然了,这是一种错觉。非典病毒的消失,简单说来,就是人力起了作用,再加上气候的影响,让非典病毒失去了传播的土壤。
在官方正式开始管控之后,人们开始被迫建立起了防疫意识。戴口罩、外出回家以后酒精消毒,都是在那个时期建立起来的观念。
同时,中国开始逐渐进入夏季,气温升高,SARS虽然传播强,但不是一种存活能力很强的病毒。当温度稍微高一点,SARS病毒的活性就开始大幅下降。
在多个方面的作用下,SARS病毒很快就没了传播的土壤。当气温越来越高,SARS的宿主都被集中起来治疗,SARS也就谈不上什么广泛传播了。
结语
纵观我国对抗SARS的历史,可以看出,我国在防疫这件事情上,是容不得一丝马虎的。即使是初期措施不恰当,在后期也得到了明显的好转。
可以说,我国跟SARS病毒的斗争史,就是一场人与自然斗争的绝佳例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