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霍巴利王惊艳瞬间(让人笑出猪叫的)
号称印度影史上最烧钱的史诗级视效大片《巴霍巴利王》重新归来。
《巴霍巴利王2:终结》于5月4日登陆内地院线后,3天取得了近4000万的票房成绩。在《后来的我们》、《幕后玩家》、《狂暴巨兽》霸占大盘的情况下,这部电影主要胜在异质性带来的新鲜感。
《巴霍巴利王2:终结》不同于近两年引进的《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起跑线》等印度电影,它不探讨社会现实议题,纯粹让你坐在影院里享受唯美的异域风情,然后简单粗暴地笑出猪叫。
传奇故事、壮丽场景、“印度黄金甲”式大场面、战争和动作特效(天鹅飞船、神箭御敌、椰子树飞人等等)、男主角出场自带吹风机、一言不合就尬舞(内地院线版删除了很多歌舞部分)……再洒满杰克苏的佐料,完全让你忘记前任这种历史遗留问题带来的伤心阴影。
《巴霍巴利王》系列的两部电影是一个完整的宫斗故事。《巴霍巴利王:开端》(2016年7月22日大陆上映)讲述的是在摩喜施末底王国,巴拉德瓦暗杀了国王巴霍巴利,巴霍巴利之子流落民间成人后知晓自己身世的故事。
续作《巴霍巴利王2:终结》发生在25年后,小巴霍巴利向巴拉德瓦复仇并夺回了王位。同时,续篇也揭晓了整个系列的最大悬念:老巴霍巴利之死。
两部《巴霍巴利王》豆瓣评分均在7分以上,很多评论也充满对《巴霍巴利王2:终结》的溢美之词,诸如印度《特洛伊》、“超越宝莱坞的胜利”等等。其实,客观地说,尽管投资50亿元卢比、由顶尖团队拍摄5年,这部电影只是一部合格的宝莱坞流水线产品。
我感兴趣的是,该系列体现出的与以往现实主义风格的印度电影的迥异之处。
女性崇拜
女性角色的塑造是《巴霍巴利王》系列的最大惊喜。
现实题材的印度电影中,女性角色大都是被侮辱和被损害的。女性独立是很多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如《摔跤吧!爸爸》、《神秘巨星》等,通过励志故事表达女性平等和独立。
《巴霍巴利王》中女性都是集美貌与智慧于一身的女子。
她们能文能武,独立果敢,走路带风,气场强大,充满魅力。
贯穿两部的老皇后希瓦伽米,她睿智地平息叛乱、治理国家,她的老公(已故新国王的哥哥)、她亲生儿子巴拉德瓦、新国王的儿子巴霍巴利等男性都要依附于她。很可贵的是,她是一位拒绝登基的武则天。
第二部中的老巴霍巴利的妻子提婆犀那,同样是睿智果敢的铁娘子,她忍受了25年的苦楚,最后完成涅槃。小巴霍巴利的心上人女战士阿瓦迪卡也是勇敢强大的女性。
更重要的是,在强调女性强大的同时并没有抹去她们温柔、母性等女性特征的一面。(此处有个不是特别恰当的对比,请联想《红海行动》中的机枪手佟莉)
影片的故事取材于印度古老的传说,灵感源于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的《摩诃婆罗多》。如果从历史和宗教上溯源,这种将女性视为全能神的女性崇拜与当代的女性主义,内涵大不相同。
歌舞悖论
《巴霍巴利王:开端》原版159分钟,内地公映版时长129分钟,删掉了30分钟。《巴霍巴利王2:终结》原版167分钟,内地公映版时长141分钟,删掉了26分钟。当然,删掉的主要是歌舞部分。
印度电影“走出去”时删减歌舞部分,已经成为惯例。
其实,歌舞部分很长时间以来都是印度电影发展的悖论。
对本土电影工业而言,歌舞如同宗教一样,是民族风格的典型特征。没有歌舞段落的印度电影对印度本土观众而言难以想象。大部分印度电影中都精心编排、豪华制作、跨国拍摄歌舞部分。他们甚至有针对歌舞部分艺术创作的专业分工。
这也是印度本土电影工业能够抵御好莱坞侵蚀的原因之一。(本土电影占比90%)
对国际化发展而言,歌舞部分是印度电影全球化发行的重要挑战,为了取得更好的海外票房,不得不删减歌舞段落。
这是“印度性”坚守和“全球性”渴望的悖论。
不少围绕《巴霍巴利王2:终结》的评价,都会提及该片印美同步上映后,首日在北美便收入455万美元,6天成为全球最卖座印度电影。过分宣扬就有点傻了,因为,主力观影群体应该是海外印裔移民。
此外,《巴霍巴利王》系列也体现出印度电影中普遍的叙事困境:善恶二元对立(恶人长得也丑陋不堪)、男女主角一见必钟情、人物一律扁平化、爱拯救一切的主题等等。
英雄叙事
整体上,《巴霍巴利王2:终结》远远好于第一部,不在特效,而在故事和主题。
《巴霍巴利王2:终结》中的老巴霍巴利之死,有希腊悲剧的美学意味。
《巴霍巴利王》系列是史诗电影,史诗电影没有严格的界定,一般都题材重大、规模庞大、主题宏大,像《宾虚》、《特洛伊》、《亚瑟王》、《勇敢的心》、《阿拉伯的劳伦斯》等。超高投资是基本标准,庄严宏大是美学风格。
史诗电影的主干情节都是一个英雄克服邪恶势力,带领普通人群走向未来的故事。《巴霍巴利王》中的两代巴霍巴利都如是。
小巴霍巴利成功复仇的故事是典型的好莱坞式个人英雄主义,因此它不动人。老巴霍巴利之死的故事,是典型英雄之死,是悲剧,是深刻和动人的根本原因。如《斯巴达克斯》(1960)中反抗罗马暴政的奴隶起义领袖斯巴达克斯,最终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细想一下,回首自《英雄》以来,15年的中国的武侠大片以及近些年的魔幻/奇幻大片中,史诗题材和英雄叙事都是极度匮乏的,讲述英雄和他的行动的故事是匮乏的。可能有些国产电影尝试靠近,但呈现得过于粗陋了。
讲述英雄人物的宏大恢弘的题材也应该有存在空间,它潜在的稳固主流意识形态的功能一点都不少于奇幻魔幻的合家欢大片、主流警匪大片。
陈凯歌导演的《赵氏孤儿》(2010)为什么怎么看怎么不舒服?可能就是缺乏英雄。
【文/洛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