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轨道为什么用石子(为什么火车轨道下面要铺碎石子)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我国的铁路发展史已经有一个多世纪了,交通运输部更是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到2021年底,我国的铁路营业总里程预计达到14.6万公里,高铁运营里程达3.8万公里,占比26%。
从鸣着悠长的笛音,冒着黑烟缓缓前行的绿皮火车,到快捷、高速、平稳的高铁,变的是越来越短的行驶时间、越来越舒适的出行体验,还有那一条条绵延万里、横卧于各种地形上的铁轨道。
今天我们来谈论的主角,便是这些绵延万里,见证祖国大好河山的铁轨。
火车轨道和高铁轨道大不同
可能还有很多人不知道,火车轨道与高铁轨道有着相当大的差异。火车轨道下铺满了不规则的碎石子,而高铁轨道下却不需要铺碎石子。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些小小的廉价的碎石,究竟有什么用处呢?
深入去探究它们的作用以及产生作用的原理,你会发现,这些简陋的的小石子,其实是在从前科技尚不发达时保证火车运行安全的大功臣!它们的作用之多,影响之大,积淀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 小石子大用处
首先,从前乃至现在,火车轨道所铺设的路面多为沙地泥地。这种土地土质疏松易变形。而火车是以吨作重量计量单位的,如此庞大的东西,一放到铁轨上,便会将铁轨向下压。
土地和铁轨都发生形变,不稳定性剧增,火车运营的安全性便大大降低了。于是聪明的人们便想出了一个妙计来解决这个问题——在火车的轨道下铺碎石子。
这些铺下去的石子被称作道砟,铺了石子的轨道就叫有砟轨道。而这些有砟轨道,则可以将火车的重量均匀地摊到小石子上,有效缓解重量带来的地面支撑压力,减轻地面和轨道的形变,保持轨道的正确几何图形,从而大大提高轨道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那么运行的安全性便有了保障。
不仅如此,这些小石子还能提供一定的阻力,提高减震效果,提高列车运行的稳定性,同时吸收噪音,最大限度地保证饿了乘客的出行舒适,可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其次,火车轨道铺石子,还能增加轨道的排水量。轨道风吹雨淋,难免受损,这些小石子则正好可以提高排水量,减轻雨水对轨道的损害。还有另一种说法,则是因为地形原因,需要铺上石子提高轨道的地基,防止暴雨时轨道被水淹没。
无论是哪一种看法,有砟轨道上的道砟确确实实都是铁路运营历史上劳苦功高的大功臣。从1881年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起,到2008年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铁路,这之中的一百二十多年光阴,都是这些小石子独自承担着风霜雨雪。
- 高铁轨道
那么既然小石子用处如此之大,高铁轨道下却又不铺设小石子呢?这是因为高铁的速度十分快,而且每节车厢的间隙都非常小,如果在它的铁轨下铺小石子,高速运行的列车容易造成小石子的飞溅,飞溅的小石子则是极大的安全隐患。
因此为了保证高铁的平稳运行,高铁轨道下便不再铺设碎石,而是改为使用的是无砟轨道。无砟轨道一般采用混凝土、沥青混合料等材料,整体基础取代有砟轨道的轨道结构,它的轨枕也是由混凝土浇灌而成的,并且直接平铺在混凝土路基上,既平稳又安全。
无砟轨道的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轨道技术,不但能减少粉尘美化环境,还能提高列车的运行速度与安全性,且减少维修的成本。归根结底,从有砟轨道到无砟轨道的演变,正是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的直观体现。
无砟轨道的诞生与普及,正是当下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一个缩影。它承载了千千万万的旅客的出行安全与效率,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科技进步的红利。
直至今日,火车铁路仍然是连通我国大江南北的重要载体,火车依然搭载了无数远行游子的思念与牵挂。
或许在未来的某一天,这些曾经连接大地的轨道也会功成身退,相隔千里再见面也如指尖刹那般简单,它们便在历史的长河中圆满落幕,但只要回想起来,始终不会有人忘记它们曾立下的汗马功劳。
结语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也能充分地了解那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石子的用处了。其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不起眼却扮演着重要角色的人和事物。
或许你随手推开一扇古色古香的门,它便包含了防腐防潮的高超技艺;或许在路上与你擦肩而过的那个人,是某一个希望基金的捐助者。
他们或许其貌不扬,或许不被人理解,但总会一直在背后默默地用热血与责任去构筑一个充满爱与和平的世界。
另外说明一下,唐胥铁路不是最早出现在我国的铁路,而是由我国自主建造的第一条铁路,建于1881年,最初的用途是运送唐山开平丰富的煤炭资源,全长十公里。
我国第一条出现的铁路是1865年英国人杜兰德在北京宣武门外沿着护城河建造的一公里长的德小铁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