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饱眼福非遗传承人现场亮绝活儿(非遗传承人李铁匠)

生活报10月22日讯 武侠小说里总能看到能工巧匠打造出削铁如泥利刃的描写49岁的李永存用他的手艺证明:这样的说法,并不是传说,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大饱眼福非遗传承人现场亮绝活儿?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大饱眼福非遗传承人现场亮绝活儿(非遗传承人李铁匠)

大饱眼福非遗传承人现场亮绝活儿

生活报10月22日讯 武侠小说里总能看到能工巧匠打造出削铁如泥利刃的描写。49岁的李永存用他的手艺证明:这样的说法,并不是传说。

李永存是“李氏淬火”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七代传承人,他在鸡西市梨树区的一个小乡村专注打铁几十年。现代社会,打铁工匠越来越少,但是,李永存的名气却越来越大,生意也越来越火。周围的人都知道他打铁有三大绝活,刀斩钢绳、半轴淬火、斧不崩刃。据说,在鸡西市的菜市场里,打着李氏印记的斧子,是很多卖肉老板的必备工具;经他淬过火的汽车易损零件,可以延长两三倍的使用寿命……

半轴淬火远近闻名据说在大工厂都是技术难题

李永 存家 住鸡 西市 梨树 区大碱厂村,距鸡西市区仅两三公里的路程。

不认识他的人,对他的评价是外表木讷、不善言语;了解他的村民,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在他们眼里,他不仅是打铁的手艺人,更是掌握了独门技术的高手。

李永存现在的许多客户,都是货车司机。载重货车的半轴是易损零件,可经他淬火后,半轴却可以增加两三倍的使用寿命,司机们口口相传,不仅给李永存带来了不少生意,还让他因此远近闻名。“一些大工厂都解决不了的问题,让他解决了,你说他厉不厉害。”附近的居民,也是李永存的发小杜永胜说。

古法淬火工艺在现代工业上叫热处理,是钢铁等金属部件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生产过程中会有严格的工艺标准要求。而李永存的淬火技术,他自己也无法从理论上解释明白,全凭眼力和经验。

李永存为工业产品的金属部件淬火,最早开始于十多年前。他记得是附近平岗矿的一家木材厂,“厂里使用一种机械叫削片机,作业用的关键部件底刀总是损坏,一般只能用半年左右,很影响生产进度。老板对此很苦恼。”后来,木材厂老板偶然听说淬火技术,便带着零件来找李永存,没想到经他处理过的底刀,竟然用了两三年。从此,李师傅的名声不胫而走。

这之后就是修剪果树的剪子,买回来后送到李师傅这里淬一下火就能多用两三倍的时间。再后来是车的半轴等,“现在只要是用于生产的机械易损零件,能再处理的,周围人都会考虑送到老李这里重新淬一下火再用”,杜永胜说。

打造斧子从不崩刃已成当地肉铺“标配”工具

李师傅最拿手的技术还是打造斧头。他做的斧子外形略显粗笨,但是锋利结实,从不崩刃。

10月 20日,在李永存的铁匠铺里,他向生活报记者展示了一把斧头的制作过程。从熔炼到锻造,再到淬火,虽然前后要经过二十几道工序,可李师傅不到十分钟就把手里的一段金属变成了前扁后方的斧头形状,然后用砂轮机开刃,一把上好的斧头就做成了。

在这个铁匠铺里很少看到抡大锤砸铁的场景,但生产效率却相当高,一天如果满负荷开工,打造五六十把斧头不成问题。

之所以生产效率这么高,李师傅说源于他多年前的一次工艺改良。就因为这次改良,他还跟师父,也就是他的父亲闹僵了。

据介绍,以往的工艺是师父用教锤敲,徒弟抡大锤砸,李永存就是负责抡大锤的。但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市面上已经能买到汽锤机了,当时年轻的李永存就和父亲商量想买这机器代替人工,提高生产效率。“老爷子一听就急眼了,你才干了几年,懂个啥,不行。”父亲断然拒绝。但是,李永存也挺坚决,最后自己筹集了一万多元买了一台汽锤机,把父亲气得差点儿和他断决来往。

此后,李永存又引进了砂轮机,把原来的重体力劳动都用机械替代下来,再加上传统工艺的绝活,让他的产品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有了提高。

“排骨斧子”是李永存后来开发出来的拳头产品,据说这种斧头是周边各大市场肉店老板必备的工具,特点是切排骨不掉渣,一斧子下去连骨带筋全都斩断。每把斧子一百块,供不应求。

此外,李永存还打造了红大刀,这也是一种传统的武器,现在他只是偶尔打造一把供展览和表演时使用。这种铁器更加传奇,在申报非物质遗产的时候进行展示,曾经一刀劈断了拇指粗细的 钢丝 绳,却一 点儿 没有 卷刃。杜永胜说:“有人曾花重金求刀,但都被李永存拒绝了,他说刀是武器,他只卖工具,不卖武器。

“李氏淬火”七代传承被列入鸡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李永存说,辨别好铁还是废铁,要听其声观其色,声音清脆的一般铁质都不错。打铁手艺的关键技术是什么?李永存回答是淬火。

“把一块铁料熔化和锻造出形状,可以通过高温处理、机械锻造来完成,只有淬火,机器替代不了。而且,淬火的火候,直接影响着铁器的质量和硬度。”李永存小学五年级毕业,基本上不掌握化学和物理知识,打铁看火候全靠这些年的经验积累和悟性。他告诉生活报记者,水是淬火的关键,全世界有一百多种水,其中只有少部分适合淬火。纯净度、酸碱度的微小变化,都可以影响淬火的效果。

“看似粗笨的活计,可是这里面的门道挺多,十个徒弟里也教不出一个好铁匠。”今年85岁的李金山老人说。他就是李永存的父亲。

李金山老人介绍说,清光绪年间,他的祖上就在山东临沂以打铁为生了,还曾经打造过土炮。“李氏淬火”传统工艺是李家的祖传工艺,目前已经承传了七代,是被李金山从老家带到鸡西的。

别看现在李永存远近闻名,最初他还真不是父亲的重点培养对象。“我的手艺实际上是偷学的。”李永存说,他生于1968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小学毕业后待在家里,便想和父亲学打铁。他家总共七个孩子,五男二女,当时父亲教几个哥哥学手艺,却没把他当回事。直到有一天,父亲忙不过来,让他来帮个忙,结果一上手,父亲和几个哥哥都傻眼了,他的手法比学徒几年的哥哥们还要熟练。“主要是有兴趣,喜欢琢磨这里面的门道。打铁这门手艺不往里钻,不往里悟,肯定学不好。”

2015年,“李氏淬火”被列入鸡西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在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李永存有个心愿:他有两个女儿,现在看都不适合传承这门绝技,所以他打算收徒。“我不能让这门手艺失传。”他表示,如果国家需要,也可以把这门手艺献给国家,供科研人员进行理论研究,然后推广到工业领域,或者是为国家的建设做贡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