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罗贯中忽视的三国虎将(东汉末年是4国并存)

三国的故事流传了上千年了,在国内就算是五六岁的小孩子都能说一段三国时期的故事,足以见得三国时期有多么的令人神往,但是三国时期的真正格局你知道吗?

历史上有句俗语,叫做“东汉末年分三国”,那么在汉朝逐渐灭亡的过程中,或者说在晋朝之前,处于纷乱中的中原大地真的就只有三个国家吗?

答案是否定的,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实际上是四国并存,但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却把另外一个国家抹去了,只是把魏蜀吴三国作为了主角,那么被抹去的这个国家叫什么呢?

被罗贯中忽视的三国虎将(东汉末年是4国并存)(1)

辽东太守

实际上,在东汉末年除了魏蜀吴三个政权之外,还有一个国家叫做燕国,所在的位置就是明朝的时候袁崇焕经略的辽东,在三足鼎立时期,燕国可以说是独善其身的典范。

说到这个位于辽东的燕国,先要从一个人说起,他就是公孙度,这个人出身不起眼,甚至能力在群雄逐鹿的三国时期都排不到前列,但是他就是在这样的风起云涌中建立了自己的根据地。

公孙度的父亲公孙延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小吏,他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进行敛财活动,因此被朝廷下令捉拿,可是公孙延提前知道了朝廷的动向,在被抓之前就带着金银细软逃到了朝鲜。

被罗贯中忽视的三国虎将(东汉末年是4国并存)(2)

当时的朝鲜半岛还和汉室有着联络,不过这种联络不多,公孙延得以在此安居下来,并生下了儿子公孙度,不得不说,公孙延虽然只是一个小吏,但是有着辽阔的眼光,作为一个朝廷通缉的要犯,他竟然让儿子选择了当差。

在公孙延的指导下,公孙度竟然当上了郡吏,相当于一个县的公安局长,要是按照公孙延的规划,公孙度将来不说大富大贵,也能一辈子衣食无忧,可是命运注定了他要大富大贵。

就在公孙度担任郡吏的时候,当地的太守叫做公孙域,公孙域虽然结婚早,但是一直没有孩子,直到四十岁才生了个儿子名曰公孙豹,可是十几岁的时候就夭折了。

被罗贯中忽视的三国虎将(东汉末年是4国并存)(3)

恰巧公孙延当初给儿子取的第一个名字就是公孙豹,只是因为这个名字不适合在官场上使用,后来才改名为公孙度的。

公孙域看到公孙度的资料之后,发现他以前也叫公孙豹,对他倍感亲切,加上公孙度自己也会来事,很快就成为了公孙域眼前的大红人。

公孙域已经年老,又没有孩子,便把公孙度收为了干儿子,不仅在事业上对他大加帮助,还牵线搭桥,让公孙度娶了当地一个大户的女儿为妻,可以说公孙域的做法比亲爹还周到。

被罗贯中忽视的三国虎将(东汉末年是4国并存)(4)

就这样,公孙度在朝鲜半岛的名声算是打了出去,后来被朝廷看中,公孙度升任冀州刺史,后来转任辽东太守,就此开启了自己平步青云的一生。

初到辽东的时候,公孙度因为是外人,加上又是依靠干爹和老丈人发家的,所以很多人看不起他。

公孙度知道,辽东太守的职位对自己来说极其重要,要是不能坐稳,将来可能连朝鲜也回不去了,于是他对反对自己的人采取杀无赦的策略,一连诛杀了一百多个人,这才在辽东立了威。

被罗贯中忽视的三国虎将(东汉末年是4国并存)(5)

自立为王

杀了一百多个人还不够,公孙度知道,辽东远离政治中心,所以这个地方的士族门阀的积淀十分深厚,要是不能把这些所谓的辽东贵族连根拔起,自己将来是不会高枕无忧的。

但是要杀总得有个借口吧,辽东的氏族们看到公孙度的到来,都做出了表示,因此公孙度拿这些老人没有办法,可是这些氏族中的二代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他们在辽东大地上肆无忌惮惯了,大都不服公孙度。

公孙度准备拿这些二代开刀,一旦有人冒犯了自己,他就给这家人扣上冒犯太守的帽子,没多久,辽东地区的上百个豪强家族就被公孙度铲除了,公孙度因此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同时开始发展自己的势力。

被罗贯中忽视的三国虎将(东汉末年是4国并存)(6)

公孙度认为,辽东要是想坐稳自己的位置,首先便要扩展外海,如今汉室天下岌岌可危,一定不能依靠朝廷,所以公孙度首先平定了海上的隐患,然后征讨高丽以及乌丸国。

就在公孙度正在经营辽东的时候,中原这边魏蜀吴三国正打得不可开交,曹操输了赤壁之战,刘备身死白帝城,诸葛亮北伐,这些大事都与他无关,他也不关心。

眼见时机成熟,公孙度开始了自己的计划,他也要自立为王,不过他要等待一个契机,这个契机就是别人的拥护。

被罗贯中忽视的三国虎将(东汉末年是4国并存)(7)

当时中原地区三国之间的乱战让很多人无家可归,因此有很多汉室的大臣寻求避难,远离战火中心的辽东就成为了最佳的避难所,有了这些旧臣的拥护,公孙度立马自立为王,建立了燕国。

罗贯中的用意

那么如此说来,公孙度的燕国实际上在东汉末年属于非常有实力的一股势力啊,完全可以匹配得上其他三国,那为什么不把公孙家写进去呢?

其实这是因为罗贯中的用意并不在重现东汉末年的真实历史,他只想借由三国之间的纷争描绘一个汉朝没落后的新时代,所以主角是三国,燕国实在是没必要写进去。

被罗贯中忽视的三国虎将(东汉末年是4国并存)(8)

况且燕国和魏蜀吴之间的差距也实在是太大了,当初公孙度在辽东搞出了名堂之后,他立马就被曹操看上了,曹操给他许以高官厚禄,邀请他当永宁侯,但是被公孙度断然拒绝。

公孙度的回信里满是嘲讽之语,这让曹操感到非常的耻辱,他本想攻打辽东,可是公孙度的羽翼渐丰,曹操犯不着跑那么远去打,况且辽东乃苦寒之地,就算打下来也没什么用处。

就这样,曹操虽然对公孙度恨得咬牙切齿,但是拿他根本没有任何办法。

被罗贯中忽视的三国虎将(东汉末年是4国并存)(9)

从态势也可以看出,罗贯中写三国,意在写出三国鼎立之势,可是这燕国处于辽东,基本上与中原没有任何的交流。

虽然与三国处于同一时代,但实际上并没有任何的存在感,因此没必要写进去,就算写进去了也不会对书中情节有任何的推动作用。

不过公孙度虽然安享晚年,他的子孙可就惨了,孙子公孙渊没有听从父辈的告诫,反而来到中原反魏,结果被司马懿诛杀,不过这也是后话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