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奘去哪里取经(玄奘行走在逃难人群中)

公元七世纪,一个身躯伟岸的大唐僧人牵着一匹枣红马孤独地走在丝绸之路上,在遥远的西方,有他寻求佛法的圣地,他忍受饥饿与干渴穿过浩瀚的大漠,皑皑雪山,一路上他命悬一线城堡森林他经历九死一生怀着坚定的信念,十九年后他如愿到达心中的圣地,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唐玄奘去哪里取经?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唐玄奘去哪里取经(玄奘行走在逃难人群中)

唐玄奘去哪里取经

公元七世纪,一个身躯伟岸的大唐僧人牵着一匹枣红马孤独地走在丝绸之路上,在遥远的西方,有他寻求佛法的圣地,他忍受饥饿与干渴穿过浩瀚的大漠,皑皑雪山,一路上他命悬一线。城堡森林他经历九死一生。怀着坚定的信念,十九年后他如愿到达心中的圣地。

十九年间,他路过一百一十个国家,一步一步走过五万里的行程,在异国的土地上,他被奉为先知,在佛陀的故乡他是智慧的化身,大唐的声誉被他远播万里,就连他脚下的马鞋也被供为信物,他放弃一切的荣耀返归故土。毕生翻译了四十七部佛经,一千三百三十五卷,这是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成就,他离世时大唐的皇帝悲痛不已,百万人哭送的壮观场面融入历史的长河里。

几百年后这段历史逐渐变成了世间的传奇,传奇慢慢的变成了家喻户晓的神话,一只神通广大的猴子,带着一头猪和一匹马保护着斯文懦弱的师傅去西天取经,又过了几百年,经过艺术加工,这个叫孙悟空的徒弟成为故事的核心,而师傅唐僧已经面目全非,当西游记成为文学经典时,人们渐渐淡忘了唐僧的本名玄奘,真实的玄奘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慢慢地只剩下一个轮廊模糊的身影。

大唐西域记由玄奘本人口述,弟子辩机笔录而成,详细地介绍了他十九年西行的历程。三藏法师由玄奘的弟子慧立、彦悰撰写,真实地讲述了玄奘的一生,让我们根据这两本著作,穿越时光的迷雾,从神话回到真实,从唐僧回到玄奘。

洛州就是今天的洛阳,玄奘就出生在距离洛州三十多公里的陈河村,玄奘俗姓陈。玄奘的高祖和曾祖曾经做过北魏的太史,是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祖父出任国子博士,同样是朝廷高级官员,父亲陈慧尽管只是随帝国的一个普通县令,但对儒家经典颇有研究,在这样的名门世家,幼年的玄奘接受了良好的儒学熏陶,陈姓家族在当时声名显赫。母亲曾经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梦中玄奘骑着一匹白马向西奔去。多年后玄奘才慢慢想起,原来一切早已定格。

玄奘五岁时母亲去世,十岁时辞官隐居的父亲又撒手人寰,显贵一时的陈家遭遇巨大的变故。玄奘快乐的童年转瞬即逝了。

父亲去世后,无依无靠的玄奘跟随兄长来到洛阳的一座佛寺,从此踏入佛门。

年幼的玄奘因为家庭的变故不得不投靠佛门,这个早熟的孩子发现,洛阳的寺院生活非常适合自己的天性,

公元612年,随帝国选拨僧人,这是一次由皇帝亲自发动的宗教活动,考试很严格,只有那些禀赋超凡的人才能被录取,十三岁的玄奘因从小受到家庭良好的儒家教育,学识见解自然属于学霸类,在这次殿考中,自然以非同一般的聪慧打动了主考官,最终被破格剃度,当玄奘成为一名僧人的时候,佛教已传入中国近六百年了,寺院林立。僧侣如织。少年玄奘在洛阳浓厚的佛学氛围中逐渐长大。

由于良好的儒学根底,别人要花费十几年的学习才能达到的境界,这位妥妥的学霸像今天的神童跳级一样仅用五六年时间,他的才华就传遍了整个洛阳,他不仅对佛教经典有惊人的记忆力,而且见解独到,

公元618年,随帝国大夏塌陷,此时长安刚更换了主人,大唐初建,战争还没有结束,长安的寺院破败不堪,痴迷于佛教的玄奘选择南下,从此开始了长达七年的游学生活,玄奘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他孜孜不倦地研究各种佛教典籍,访问了几乎所有的高僧大德,试图彻底读懂佛法。如饥似渴的学习使玄奘声名鹊起,被誉为佛门的千里之驹,然而疑惑开始困扰玄奘:佛教的本性是什么?凡人最终能否成功?佛教典籍中没有确切的答案,也没有一个高僧的解释能让玄奘信服,对于一个僧人而言,这是一种根源于灵魂深处的迷惘。玄奘决定用一生的时间去解开心中的迷惘,去寻求生命的意义。

公元625年,玄奘结束了游学生涯,再一次来到大唐的都城长安,此时历尽磨难的长安秩序渐渐恢复,大唐帝国在李氏家族的统治下开始崛起,各种迹象都表明,一个伟大的时代就要来临了。

大唐初期来自印度的佛经并不齐全,再加上翻译的曲解,对佛学的误解司空见惯,佛教领域学派众多,相互争论不下,玄奘的内心充满了迷惘。佛法的真谛究竟在哪里?直到偶遇一位来自印度的名叫泼颇高僧,心事重重的玄奘才迅速体悟到印度佛学的智慧,感受到佛学发源地的魅力,

波颇告诉玄奘,印度有个叫烂陀的寺院是研究佛法的最高学府,在烂陀寺院有个叫戒贤的高僧通晓一切佛法经论,是当世的佛学大师。

印度僧人的出现像一盏黑夜里的明灯照亮了玄奘迷惘的心灵,玄奘决定前往印度,在佛教的发源地寻求佛学的真谛,母亲的梦在冥冥中应验了。向西而行,去那个叫烂陀的地方。

玄奘满怀期待地召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僧人,联名上书朝廷,请求西行。然而朝廷拒绝了他们的请求,禁止出境。当时大唐立国不久,帝国的安全仍然没有彻底解决,在北方的边疆,游牧的突厥人重新崛起,铁骑经常南下,长安随时都有可能陷落。国实行禁边政策,严禁百姓外出,玄奘的西行就这样被官方否决了。

结伴前行的人纷纷推出了,玄奘没有放弃,为以后的西行做好充足的准备,一边苦学印度语言,一边等待着离开长安的机会。

公元627年的秋天,大唐的都城长安那个罕见的霜灾突然降临。严寒冻死了关中地区所有的庄稼,饥荒潮随时来临,建国九年的大唐措手不及,只能打开城门放任灾民逃难。二十八岁的玄奘与寻找食物和水的难民不同,玄奘离开长安,不是为了逃荒,而是为了实现种植于心中多年的一个梦想,他的目的地在遥远的西方,兵荒马乱,盗贼猖狂,西去之路危险重重,玄奘明白这一去也许再也无法返回大唐了。

第二年秋天,机会终于向玄奘缓缓地打开了大门。为了应付霜灾造成的饥荒,官方允许长安百姓的外出,二十八岁玄奘抓住这次离开长安的机会,行走在扶老携幼的百姓中间,就这样踏上西行的启程。

千年前的中国去印度只有海路与陆路可选,在当时的条件下海路还比较落后,面临的危险也还是蛮多的,相比之下,陆路要保险得多,从长安出发,一路西行途中需要经过西域和中亚后才能到达印度。看到西域,相信许多人会联想起金庸大师里的武侠小说里一些稀奇古怪的西域高手,那么玄奘路过西域会不会遇到那些长相奇葩脾气古怪的高人呢?各位,不好意思,我又胡思乱想了,还是言归正传吧。

首次穿越这条横贯欧亚大陆通道的人是公元前二世纪汉帝国使节张骞,他花了整整十三年时间,往返这条路上的商队最著名的商品就是丝绸。丝绸之路由此而来。八百年后年轻的玄奘重新踏上张骞曾经走过的丝绸之路。

历经一个月的风餐露宿后,玄奘来到了河西走廊的门户——凉州。当年张骞凿穿西域后,汉帝国开始在这里设置郡县。每一个新的王朝初建之时,边境的突厥与吐蕃总是虎视眈眈想从中盗取边境的管据权,凉州因此处于突厥与吐蕃的夹击之下。凉州边境的安全直接影响着大唐的稳定。当时正是大唐与突厥摩拳擦掌的触发时刻,凉州境内气氛特别紧张。军队戒备森严,没有官方命令任何人不得向西而行。

玄奘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忐忑不安来到凉州他也不知道如何离开凉州。古代的凉州就是今天甘肃的武威市,从汉代开始就是中西方文化与商业的中心城市,遥想一下,想当初凉州是多么地繁华啊,外国商人与中原商队在这里汇集做生意,绝对是河西地区的文化中心和商业大都会。不管是生意人求佛保佑生意兴隆、还是从西域来的商队祈求一路上的安全也好。总之当时凉州的佛教气氛也非常浓厚,这也给玄奘带来了一些便利条件,西行暂时搁浅,那就在这里设置道场吧。凭玄奘满腹经纶和独到见解一定会吸粉无数,还可以解决住宿与吃饭的问题。有学问的人在哪里都能轻易解决生存问题,所以好好读书,学好真本领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可惜现在许多学生看不到这一点,父母小心翼翼地跟他们谈学习的重要性,还满脸的不屑,放假了不是宅在家里玩手机就是在玩手机的路上。不说了,一说这些都是满心的累与泪,家有神兽的爹妈都懂的。

玄奘决定一边讲经,一边等待机会。早在长安时玄奘就拥有了很高的威望,属于业内的精英中的精英,象牙塔顶端级别,受人膜拜。何况在丝绸之路上,像玄奘这样才华横溢的高僧地位备受尊重,是大众的精神导师,拥有超级数量的忠实粉丝。当地的僧人和百姓一听说玄奘要在自己家门口设置道场讲经,大伙儿肯定争先恐后前去听课啊!每次散会之际,信徒们都会布施大量的珍宝,人家玄奘思想境界高于普通人,再说开道场讲经他并不是为了聚财,将来西行也是需要路费的呀!所以玄奘将得到的珍宝留下一部分作为西行的路费,其余的全部捐给了凉州的寺院。

也许是来听玄奘讲经的人太多了。而且每次都收获大量的珍宝,这当然会引起官方的关注啊,于是官方就派密探来听听经。这密探也就是便衣警察吧。密探听了几次经后将玄奘西行的意图上报给上司。上司一听立马又上报给凉州的最高长官,于是玄奘很快接到了即刻返回长安的勒令。

执意西行的玄奘感动了凉州佛教的领袖,在两个僧人的掩护下,玄奘悄悄地离开了凉州,在一个实行军管的城市玄奘隐姓埋名昼伏夜行,沿着河西走廊到来了赫赫有名的瓜州,从瓜州往西就是大唐的边境了,边境之外就是玄奘一无所知充满危险的西域。

瓜州录属凉州,是大唐帝国西部边疆最后的一个军事重镇。千年之后的今天瓜州仍然屹立在大漠中,也是中国西北地区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遗址,城池已经废弃在流逝的岁月里,用他满身的沧桑诉说着千年前的繁荣与喧嚣。

从清晰的轮廓中可以看见一条南北向的土墙,将全城一分为二。东城据说是将领及其家属的住所,西城则为军营,驻扎着守边的普通士兵。昔日练兵操场上的厮杀声,妇女们在河边挥着木棒敲打衣服的声音,胆大顽童躲在木柱下偷看舞剑挥枪的将士们,曾经的铁马金戈的边塞岁月都留在了时光的飞轮中,如今留给我们的是满地的残垣断壁,滚木擂石。

玄奘当时进入瓜州时,战争的敏感触角已经开始触动了,他不能堂而皇之地暴露在官方面前,玄奘偷偷地住进一个客栈,开始思考着如何走出风声鹤唳的瓜州城,在瓜州城不远就是丝绸之路古道,自从张骞凿空西域以来,中国人就开始不断地往西行走。古道一则是古长城的遗址,默默地暴露在冬天的阳光下。另一侧则是唐代的烽火台,静静地注视着远方,似乎依旧在捍卫大唐边境的安宁。古道上,一条条车轮留下了历历在目的轨迹,那是恒久的沧桑之旅见证着千年前一支支商队的传奇与繁忙。

今天的人们出行不是高速就是高铁,飞机就不说了,东航空难让人心惊胆颤。古代交通的落后是我们无法想象得到的,行走在艰险的丝绸之路上,随时都有失去生命的代价。

玄奘不是第一个到达印度的僧人,史料记载的最早到达印度的是一个名叫法显的著名僧人。绝大多数朝圣者被荡涤在历史的长河里,不留一点涟漪,或已死在朝圣的路上,或者没有记载。

藏身在客栈的玄奘西行之路似乎比先驱们更加曲折艰难。因为他连出门的机会都没有。作为一个违法西行的人,首先要设法偷渡边境的关卡。也就是名声显赫的玉门关。玉门关的位置究竟在哪里?至今无法确定,有学者相信在这座名为破城子的遗址就是当年大唐的玉门关。

当年的玉门关处于险峻偏远的地带,一面是百草繁茂的沃土,一面是黄沙漫漫大漠。在观察台上全副武装的官兵将士虎视眈眈,一有偷渡者将随时缉拿。

玄奘在思考着如何逃脱官兵们的监视,很有可能利用一切机会远远地注视过玉门关,几次探路下来,玄奘感觉在这个戒备森严的关口插翅难飞啊!!!到底是返回长安还是继续西行,玄奘感到绝望。孤城夕阳西下,玄奘心情低落,从未有过的孤独感涌入心头。正在这时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各位看官,今天就说到这里。下一篇将继续讲述玄奘在西行的丝绸之路上的种种危机与战胜死亡的奇迹——绝域求生

资料来源于纪录片《玄奘》。

作者自述:

不知不觉中迎来了人生的下半场,时间过得很快,也好像过得很慢,在平凡的生活中,想留点什么,用心去写,每一篇都是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人生的记录。人来也空空,去也空空,只想在这飞逝的时光里用文字点缀生活,希望在许多年后,孩子们还能读到我写的文字,从字里行间了解曾经的我。也算我在世间留下那么一些记忆吧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