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对着屏幕说脱口秀很尴尬(如何更客观地评价一场脱口秀表演)

为什么对着屏幕说脱口秀很尴尬(如何更客观地评价一场脱口秀表演)(1)

为什么对着屏幕说脱口秀很尴尬(如何更客观地评价一场脱口秀表演)(2)

喜剧节目正在更新,社交平台上,同步更新着对我们需要怎样的脱口秀表演的讨论。如何更客观地评价一场脱口秀的表演,今天我们带来一些人的尺度。

2021年,作家、喜剧资深爱好者贾行家、东东枪往返北京、上海两地,采访了一群喜剧创作者、爱好者(程璐、王建国、庞博、呼兰、周奇墨……),几人把脱口秀掰开揉碎,展开讲了讲:脱口秀是什么,又不是什么?它是怎么来的?谁在说脱口秀?为什么有人这么爱它?它真的赚钱吗?人人都能说五分钟脱口秀吗?这个行业有门槛吗?脱口秀在重塑中国的语言吗?必须传递价值观吗?稿子和表演哪个更重要?怎么判断一个段子的好坏?线上和线下演出的区别是什么?脱口秀大赛还会继续火下去吗?

这些对话集结成册,就是《单读PLUS 喜剧的秘密:从脱口秀说起》。

为什么对着屏幕说脱口秀很尴尬(如何更客观地评价一场脱口秀表演)(3)

《单读PLUS 喜剧的秘密:从脱口秀说起》

特约主编: 贾行家 / 东东枪

出版社: 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品方: 单读 / 铸刻文化

这是国内首次尝试以专书的体量和深度,从艺术创作、行业发展、大众文化、社会变迁等多个维度探讨“脱口秀”之于“喜剧”这一命题。

今天我们摘录了书中与周奇墨的部分对话,在这里你可以看到“脱口秀天花板”周奇墨的真实想法。如果你对这些问题其他人的回答也很好奇,非常推荐你阅读本书。

为什么对着屏幕说脱口秀很尴尬(如何更客观地评价一场脱口秀表演)(4)

线上还是线下

脱口秀还是单口喜剧

上海还是北京

我们今天开始得太仓促,都忘了祝贺周老板获得这一季《脱口秀大会》(2021年)的冠军。

周:不用了,不用了。不差你们这两句哈。

你在这一季最后总决赛的那段表演,学杨波,学博洋,学建国,我看的时候觉得很震撼,就好像一个八卦掌的传人突然跟你打起咏春来,竟然也打出了一流高手的姿态,这太吓人啦!我把它理解成:你如果真想用那种状态和风格来演出,也并不是一个特别费劲的事,“哥们儿,这有什么难的?”

其实我做的只不过是模仿,我模仿他们三个人的段子,比如最后那个讲马拉松的,是我的专场里已经有的段子,只不过是把表演调成了博洋、建国他们的状态,给大家造成一种错觉,好像是针对每个演员的风格,不光表演,而且还能专门去写,其实并没有,恰好是现成的段子跟他们的风格有点像。金庸小说里不是也有这么一段吗?有个人用的是其他的内功,好像会少林寺功夫,其实用劲是不对的。节目做到最后就是大家在玩了,为了效果出发,模仿他们的这个点子也是在读稿会上程璐、建国他们提出来的,我觉得挺有意思。

从整个节目来说,这也是个挺好的归结性演出,既是高级花絮,也是个完整作品。

周:我在脱口秀大会的舞台上,肯定要做一些改变去适应节目,通过去年(2020)录第三季的经历就知道,讲个人的故事或者小时候的事儿,在这个舞台上是不讨好的,观众需要的是一说出来就跟他的现代都市生活建立共鸣的段子。我今年(2021)上台的策略就有些改变了。

之前听很多老师聊到线上和线下的区别,比如有的老师根本不演线下或者觉得演线下没有什么意思,当然,也有另一派认为线下演出才是更重要的,才是脱口秀的灵魂。你怎么看?你的认知有过变化吗?

周:我去年就想做一个实验,把我线下平时的演出原封不动地搬到这个线146上节目的舞台。我就想看一下这个所谓的线上线下区别到底大不大。归根到底,你讲的东西只要好笑就可以。一般来说,线上的东西可能要更符合传播规律,观点要强,话题要新颖,要有共鸣,要比较现代,要更符合线上观众的普遍审美。个人化的东西在线下讲更适合,反正大家也走不了。

线上的观众看一段东西要有很强烈的个人理由。你从最开始就要给观众建立一些审美上的东西,或者是输出一些观点,不能都是他早就知道的,你可能要给他营造一种错觉:我听完以后,我得到了一些东西,我获得了一些见解。诞总在《脱口秀工作手册》里写过:你要当众成长,要给观众制造一种幻觉。你第一句话讲的是你对什么事不理解,你对什么事很困惑,你很沮丧。到了这段表演结束的部分,你要讲你已经跟这个事和解了,你已经认识到了什么。“咔”的一个金句一出,观众真觉得这是个变化。这是在节目上很管用的东西。

但是我感觉现在说的线上和线下有点概念混乱。我们说的线上,更多的只是线上的比赛形式。你看,有的脱口秀演员把自己的线下演出视频放到线上,大家也能看下去。他不是参加比赛,比的不是谁更炸、谁的情绪更顶、现场气氛更嗨,就可以更多元一些,他的情绪可以悲伤,可以沮丧,可以把笑点的密集程度降下来,施展空间也会更多一点。比赛真的挺限制你的选材,包括你的表演风格。

我觉得线上线下会越来越融合,直到有一天跟Netflix一个模式,脱口秀演员的专场在线上放,大家也会爱看。那时候你会发现线上线下没有啥区别了。国外那些演员也是一个专场在一年里到处巡演,最后录成一个专场视频放到线上。

会不会有传说中的那种情况——你在线上综艺里出了名,导致你在线下演出的时候,观众看到你就高兴得不行,你说什么大家都笑,那已经不再是正常的现场,试不出段子的好坏来?

周:还是能试出段子,我那些不好笑的段子,大家还是不会笑。真正的好处是再也不用自我介绍了。这个自我介绍不是一句话的事,不是说省略了一句“我是谁谁谁”,而是第一次看你表演的人会先审视你,怀疑你。

对我来说,上了节目以后最爽的事情,就是我现在上台,终于不用先用五到十分钟告诉他们我好笑,我能讲出好笑的段子,然后剩下五分钟才是他们接纳我、尽情地被我逗笑的状态了。现在的观众事先了解了我的风格、我平时讲什么类型的段子,包括对我这个人也有了一定的感情,我一上去,知道台下的注意力在我身上,可以施展的空间会变得更多一些。

我还想问问上海跟北京的区别,上海叫脱口秀,北京叫单口喜剧,这最后会变成两种艺术吗?

周:我也不知道,我发现我在指节目的时候一般都是说脱口秀,但要是聊技巧上的话题,尤其是国外的演员,会说单口喜剧这个词,好像从这个习惯上已经归类了——脱口秀是指线上综艺这种娱乐性场景。

要真都这么分就好了,真能变成业界共识,还挺科学的。

周:我还是希望能融合在一起。

那么上海的氛围、创作方式,跟北京的区别大吗?可能你是最有资格来做这个对比的人吧?

周:在气氛上,演员的气质上,包括观众,上海和北京确实都有差别,但是我很难用语言去描述清楚。我感觉上海的观众更追求娱乐性,更开放,更愿意被逗笑,北京的观众相对来说要严格一些。前几年我们一直都说北京的开放麦最残酷,如果你能在北京开放麦活下来,来上海这边炸场就没问题了。

我还感觉上海的演员从气质上非常都市化,他们的话题更新、更时髦。北京的演员讲的东西不是很当下,很多人都在讲一些故事性的,讲小时候的一些经历,很少讲网上有什么东西,有什么新闻,上海这边明显更时尚一些,聊的话题更当下、更娱乐、更互联网。这都是总体上的感觉,一说到具体的演员就没有那么绝对的区别了。

为什么对着屏幕说脱口秀很尴尬(如何更客观地评价一场脱口秀表演)(5)

编辑 韩哈哈

资料提供 单读

陈萨:弹奏永远指向内心

KnowYourself钱庄:置身事内

赵梦:主唱的决心

话剧演员闫楠:天真的“狂人”

赵佳丽:不定义美丽 不定义青春

金博洋:一直想要战胜挑战

王诗玥&柳鑫宇:感谢你的坚强和陪伴

武大靖:英雄集体成就了我

策展人祝羽捷:探索爱、治愈、成长的可能性

编舞艺术家戴露:未来对我来说充满未知,特别好

钢琴家张浩天·元宇宙:NFT是我们走向虚拟现实的一步

为什么对着屏幕说脱口秀很尴尬(如何更客观地评价一场脱口秀表演)(6)

「 2022年10月6日 李娜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