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保卫战人们曲解的七大真相(揭开莫斯科保卫战五大真相)
1931年,日本在东北制造的九一八事变正式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是在德军进攻波兰后,德国也被英国和法国同时宣战,
1943年9月8日,意大利宣布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告投降;同年的8月15日,日本投降。
这次历时十四年之久的全球规模性战争,以世界法西斯战败于法西斯同盟而告终。
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就不得不聊聊纳粹德国。
1929年,德意志国内的矛盾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越发扩大,1939年,德国发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被拉开了章程。
德国在希特勒的带领下,以“闪电战”的模式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却在苏联的手上吃了瘪。
艰苦卓绝的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6月,纳粹德国入侵苏联,使用闪电战战术迅速渗透苏联领土。
线路分三个方向,其一,莫斯科是中央集团军的目标;其二,高加索高地、乌克兰则被南方集团军认定;其三,北方集团军则向列宁格勒进发。
同年8月上旬,莫斯科道路上的一块重要防线--斯摩棱斯克被纳粹德国占领。
9月,在德军攻占了乌克兰的基辅和白俄罗斯的明斯克后,德军改变了作战方案,想缩小攻击面、集中兵力来取得更大的作战效果。
进军莫斯科用了以苏德战场上38%的步兵和64%的坦克,共53个步兵师、14个坦克师和8个摩托化师的作战规模,中央集团军中集结了不少南、北方集团军。
纳粹德国“台风”的作战计划被正式执行,中央集团军和最高的将领部队一起商量制作了这次计划,希特勒也点头批准。
当时,希特勒还说要让德国军队在莫斯科的红场上进行一场阅兵仪式,给了德军占领莫斯科的最晚期限--10月12日。
1941年9月下旬,德军占领了布良斯克,于10月3日占领了奥廖尔,然后继续沿着奥雷-图拉公路前进。
10月7日到13日,德军和苏联红军在维亚济马陷入合围,苏军维亚济马集团大部分被德军歼灭,直至10月中旬,苏军布良斯克集团也被大部分歼灭,德军结束了对苏联红军的这次围歼,随后,继续前往莫斯科。
这时莫斯科的雨季开始,致使道路泥泞,使得很多作战车辆都陷在了泥泞当中,无法正常行进。
下雨不仅阻碍了德国的进攻,也拖慢了苏军的防守进程,给两军双方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至此,德军总共挺进200余公里,在红场上没有看见一名德国士兵,此处十月革命的庆祝活动照常进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亲自检阅数十万苏联红军的阅兵仪式。
11月13日,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哈德尔在各军团参谋长会议中下达了“1941年秋季攻势命令”,主要采取左面从北方和西方包围莫斯科,右面从南方包围,正面进攻,左右围攻的战略,为此还集结了51个师的兵力。
苏联红军凭借多次的反突击和顽强的防御,多次让纳粹德国处于危机状态,极大的消耗了德军的战备军力。
随着冬天的临近,认为可以在进入麻烦的冬天之前结束战斗的德国人没有足够的保暖衣服和战斗装备来过冬。由于气温低,坦克和车辆无法移动,变成了废铁堆,过度消费,战线越拖越长,补给不足……
到了11月29日,德军俨然大势已去,苏联红军在各个方面强力遏制着德军的进攻。
12月5日,德军向克林方向撤退,苏联红军进行反攻。
第二天,德军在莫斯科附近被击退,决定从图拉的古德里安省返回原来的防线。
12月9日至20日,加里宁和沃洛科拉姆斯克、伊斯特拉都陆续被苏联夺回。克林、罗加切沃、索尔涅奇诺戈尔斯克也被苏联解放。
1942年1月初,苏联对西方战略方向的报复已经完成,德国袭击莫斯科的团体被击败,造成了德军一段时间的恐慌,撤退到100到250公里外,德国军队严重受损。
最终苏联以伤亡和被俘虏七十多万人的惨重代价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最后胜利。
希特勒吹嘘的战无不胜的“闪电战”神话因为此次败仗就此破灭,这也是希特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遇到的第一次巨大的失败。
全世界人民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的决心受到了苏联红军胜利的鼓舞,反法西斯联盟也在快速成立中。
在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莫斯科保卫战不仅是希特勒闪电战的第一位终结者,在如今各大战役的洪流中,被人们提起来也是一段令人沉重的历史,关于这场战役还有一些真相也是几十年后才被一一揭开。
也许是德军为了以这种策略,在心理上击垮苏联红军的防线,也或者是想从精神上瓦解他们的抵抗意识,不得不说,也是起到了一些作用的。
但是,在民族团结以及坚定的信念之下,德国也没有如愿以偿,依然败给了顽强抵抗的苏联。
令人疑惑的五大真相
斯大林对纳粹德国闪电进攻莫斯科猝不及防,没有足够的心理和实战上的准备。
真相:苏联红军早有准备,并且精心布防
当时,希特勒在中央集团军占领斯摩棱斯克后坚持要向南围攻乌克兰、向北进攻列宁格勒,之后才在1941年9月30日进攻莫斯科,这就为苏联巩固莫斯科附近防线赢得了时间。
其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斯大林组织了严密的保护,确信德国会入侵莫斯科,等待西伯利亚增援部队的到来,据苏联人民委员阿纳斯塔斯·米高扬(Anastas Migaoyan)回忆的。
再一个就是1941年10月,莫扎伊斯科防线指挥部组建了新的部队。
西部战线和预备役线联合成为新的西部战线,是为了加强军队进一步的管理指挥。
朱可夫将第二梯队和方面军预备队组建成功,新的防线在沃洛科拉姆斯克—莫扎伊斯克—小雅罗斯拉韦茨—卡卢加一线成立,莫斯科的各个主要方向上都有富有作战经验的将领驻守。
普通百姓们也自我动员起来,他们绕莫斯科城修筑起了三道防御工事,还自发组建了民兵师、民兵师及巷战小组。
妇女和儿童就建造了3800多个临时和固定消防站、700公里的反坦克战壕, 300万立方米以上的土壤都是他们挖掘的。
灯火受到了管制、城市晚上也会宵禁;克里姆林宫、莫斯科车站、猎品市场等重要目标也加强了守卫。
为了拖延德军的脚步,在莫斯科附近砍伐了105公顷的森林;在莫斯科全程设立了59个秘密军火库用于日后的地下抵抗运动;高层建筑上都设有大量防空炮,半空中也有大量防空气球。
在莫斯科大剧院、中央电报局大楼、地铁和“民族”宾馆内埋设了地雷,甚至连圣瓦西里大教堂内都设置了爆炸装置,莫斯科城被街垒、路垒、工事严密地封锁起来,时刻处于防御状态。
德军逼近莫斯科,莫斯科军民一心、同仇敌忾,共同保卫家园。
真相:苏军官员早期溃逃,市民也想办法出城
当时德军以闪电战术深入苏联领土,苏联节节败退,德军直至莫斯科城下。城里不少军官、居民上下一气、共同抵御外敌,但是还有一些人临阵脱逃。本来苏联国防委员会通过的“关于疏散苏联首都居民”决议,是为了将莫斯科纳入军事战役区,将居民临时送走。
但他们却误解了这个决议,以为在德军的猛烈进攻之下,苏联政府也毫无还手之力,要将大片国土拱手送出,莫斯科将很快沦陷。
城内便乱成一团,交通设施停运,基础设施瘫痪,整个城市乱糟糟的,到处弥漫着一股不安的气息。有的苏军官员也领头仓皇出逃,市民们看到逃跑的领导们,更加证实了政府要弃城的想法,也越发恐慌,纷纷收拾包袱、带领家人想尽办法想逃离这座城市。
根据当时的资料显示,当天便有几百名领导干部,携带着贵重物品2500万卢布逃出莫斯科城,甚至还为了运送私自动用了上百辆军用车和轿车。
当时的公路上被出逃的民众们挤得水泄不通,紧张的气氛一直笼罩着整个莫斯科城。直到10月20日,莫斯科城被围困,大家眼看出逃无望,这个现象才得以消失。
真相:德军无法望见克里姆林宫
当时德军已经成功拿下莫斯科近郊的克拉斯纳亚·波里亚纳镇,毗邻洛布尼亚,但在距离莫斯科城32公里处进攻受到了阻碍。
当时是冬季,漫天飘雪,能见度极低,在如此的天气之下,要用望远镜眺望在克拉斯纳亚·波里亚纳镇眺望到克里姆林宫,几乎是不可能的,只有在晴空万里的夏天才能做到。
至于1941年12月2日,美国驻柏林的记者威廉·希列尔报道的“攻入莫斯科近郊希姆基镇的德军第258师所属侦察营在那里用望远镜眺望,并仔细观察了克里姆林宫塔楼”这个说法也并不靠谱。
首先,该师攻占希姆基的相关资料并没有在德军档案库里找到,参与围攻莫斯科的战斗之中是没有明德军第258师的;其次,从地理位置来说,从希姆基是无法远眺克里姆林宫的。
真相:1941年的冬天并不是很冷
德军第2坦克集团军的古德里安司令曾认为,德军的攻击装备威力大不如前,因为燃油被冻住大炮也无法发挥作用,雪地里全是被陷进去的坦克。
古德里安还说到:“如果不是严寒的阻遏,德国人11月份就能在克里姆林宫里饮酒庆功了!”他将俄罗斯冬日的寒冷天气总结为兵败莫斯科城的理由。
但实际上那个冬天并不十分寒冷,10月,莫斯科近郊多次下雨,湿润的泥土铺满了道路。
11月4日莫斯科近郊的最低气温只有零下7度,而11月8日的最低温度是零度,然11月11至13日气温曾骤降至零下15度,但很快就回暖至零下3度,并且德国冬季平均气温在0℃--5℃,由此看来温度差异并不会很大,并不是如德军所说的“严寒”。
在苏联红军反击追击德军的时候,气温接近零下40℃,倒是真正的严寒了,也对苏军追击德军起到了一定的重要作用,而之前的莫斯科城下阻击战也只是莫斯科冬季的平均气温而已呢。
真相:苏联红军攻势凌厉,德军很快溃不成军
1812年夏天,法国皇帝拿破仑率军入侵俄国,在博罗季诺曾与俄军进行过一次恶战。时隔130年后,1942年1月法国人与俄罗斯人又再一次在博罗季诺战场相遇。这共计2452人的法籍雇佣兵并不是德国正规军队他们被派驻守在博罗季诺,以阻止苏联红军进攻为战略目标。
本以为能够像拿破仑之师一样,又一次在博罗季诺取得胜利,但没成想他们并不像拿破仑之师般的英勇,不过是一帮乌合之众,根本不经打,很快就在苏联红军的攻势下败下阵来。
几天后,将近一半的士兵阵亡,数百人被苏联红军俘虏,其余的便带着冻伤被遣送回了后方。
从当时的史料记载来看,当时的这场战役在很多事件上并不真实,而人们对于传奇的事件也会赋予渲染的色彩,使得事件更加的扑朔迷离、引人入胜。
历史之所以被称为历史,就是在要在真实的基础上让人牢记,不仅要让我们看到战争的血腥与杀戮,也应该感受到人民的信念与坚强。历史不能被故事化,因为我们看到真实,才能牢记历史,感恩现在。
历史的走向告诉了所有人,邪恶注定会被打倒,法西斯的存在,曾经伤害了无数人,包括华夏,也曾遭受过巨大的打击,但在如今,中华崛起,世界也走向了和平的大趋势。
-END-
作者:理理
编辑:如如是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