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代谢性肥胖(最全面的肥胖原因分析)

大多数情况,我们站在平视的视角,容易“当局者迷”,被经验或者是固有思维所困上帝视角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体现的是一种叙事方法,作者对他构造的世界,具有上帝般的权能,他俯视全局、安排人物、摆布线索、罗列故事、让一切按自己的意愿呈现作家在他塑造的故事里,不只站在上帝视角,更是行使了上帝的全能,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什么是代谢性肥胖?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什么是代谢性肥胖(最全面的肥胖原因分析)

什么是代谢性肥胖

大多数情况,我们站在平视的视角,容易“当局者迷”,被经验或者是固有思维所困。上帝视角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文学作品中,体现的是一种叙事方法,作者对他构造的世界,具有上帝般的权能,他俯视全局、安排人物、摆布线索、罗列故事、让一切按自己的意愿呈现。作家在他塑造的故事里,不只站在上帝视角,更是行使了上帝的全能。

上帝视角本质上是提供了一种“跳出事情本身”的观察和思考模式,当我们执迷于某一种观点、但却不能行之有效的时候,很可能是观点本身太局限,我们也被自己的思维局限住了。

在减肥这个领域中,“少吃多动”属于傻子都懂的理论,沉迷于此观点的人群,会坚持认为,只要你能管住嘴(少吃)迈开腿(多动),就一定能减肥成功。而对于那些运用该理论减肥但失败的人群,最终会把失败原因归咎于自律能力差、自制能力不强。因为少吃多动减肥的成功率并不太高,最近这两年,有一些人开始对该理论产生怀疑,不再单线式思维的认为管不住嘴迈不开腿是导致肥胖的原因。我也看到很多营养学有关的书籍中,把多动少吃归为肥胖结果、而非原因。

如果单从逻辑角度出发,一件事情的发生存在直接触发原因的话,在直接原因背后一定有更深层的原因。因为生物及其复杂,医学也把肥胖定义成多因素引起的代谢紊乱型疾病。为了更便于每一位减肥者找到导致自己肥胖的原因,能够从本质原因角度去做调整和改善、能够通过治本的方式改变体质不再反弹,我们把肥胖常见的几个原因归类成四个不同的层级。

第一层级:热量平衡理论

热量平衡理论是普及率最高,且最深入人心的一套减肥理论,通俗点说就是一个人吃的太多动的太少甚至完全不动、好吃懒做导致肥胖

支撑这套理论的背后是人体热量的三进三出原理

热量来源入口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消耗出口包括占据70%左右比例的基础代谢、20%左右的身体活动运动和10%左右的食物热效应。像是一个左右平衡的天平,入口大于出口导致肥胖、出口大于入口就是减肥,天衣无缝完美自洽,这就是少吃多动减肥的推理过程。但这个理论的来源是物理学中牛顿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就是能量守恒定律,把物理学用在生物学中最大的问题在于:生物学研究生命,生命是随时随地发生非常复杂的变化的。热量入口和出口之间,会相互制约影响这个大前提,似乎被忽略了。

在执行中大多数人遇到的困难在于:多动就会食欲大增、更觉得饿,更容易多吃。少吃以后人没有精神,只想躺平,是不会想要去增加活动量的。生物学本能规律应该叫多动多吃,少吃少动,因此该层级的热量平衡理论本质上是违反生物学本能规律的。用在减肥中成功率自然不高,除非是少部分拥有强大自制力的人群。

除了少吃多动之外,热量平衡也衍生出“少食多餐”的减肥理论,在感觉到饥饿时稍微吃一点食物,缓解饥饿感,用少吃的方式欺骗饥饿的感觉,或者是不完全满足饥饿感,本质上是通过少食多餐的模式限制全天的热量摄入总量,等同于全天少吃。当然少食无疑会减低对血糖-胰岛素机制的刺激,但多餐的方式、会增加刺激的频次,从长远来看,并不利于减肥。

最后说明一点,这并不是说明热量平衡理论不正确,我们也没有否认低热量膳食能够减肥这个事实,只是在热量理论之上,一定有一个高级别的、看不见的力量,推动了热量的不平衡、才导致了肥胖的发生。因此就有了第二层级的代谢理论。

第二层级:代谢理论

也可以叫做内分泌平衡理论、或者激素平衡理论。

当我们站在内分泌激素代谢的层面分析肥胖,你就可以看到,很多人吃很少也胖、但可能你的好朋友跟你一样胡吃海喝每天夜宵、她不胖你却没有尽头的长肉肉。大家习惯性把这种情况称为“易胖体质”,等于是体质已经发生了变化,激素不平衡导致脂肪的过量堆积,跟你吃多吃少、动多动少都没有关系。

身体内部促进脂肪合成的激素有很多种,但作用最突出的包括:

第一种胰岛素,胰岛素的工作主要就是把血液中的糖分子驱赶到肝脏和肌肉中暂时停留、但当血糖长期持续超过所需,多余的糖就会成为脂肪细胞,囤积在内脏和皮下。胰腺释放胰岛素的速度与血糖浓度增加成正比,这一点跟长期高碳水饮食、尤其是精致碳水化合物、白色主食摄入过量有关,也跟身体的胰岛素敏感性有关系(可以解释同样饮食结构和习惯、有的人胖有的人不胖,胰岛素敏感性强的人,更不容易出现高胰岛素血症,自然不倾向于储存脂肪,而运动习惯是众多影响胰岛素敏感性的原因之一,因此我们鼓励减肥者运动,是为了提高胰岛素等多种内分泌激素的敏感性,这会决定激素代谢的效率)。

第二种是雌激素,女性肥胖率、体脂率均比男性高,雌激素促进脂肪合成。

第三种皮质醇,是人体在对抗压力等应激因素时、快速释放分泌的一种激素,会直接加速脂肪的囤积,所以有一种肥胖叫做压力肥。很多人以为劳累压力大会瘦,其实恰恰相反,中年发福人群中,有相当的比例都跟长期熬夜、压力大等应激因素有关。

因此仅仅饮食做出了调整对于减肥的帮助还不够,也要同时考虑心态、心情、睡眠、压力等因素,当因为减肥这件事而苦恼、应激持续存在,更不利于脂肪的分解燃烧

当我们能够理解第二层级的激素代谢理论的时候,第一层级热量理论已经很难发挥作用了,这时候也可以很好的解释:因为激素的推动导致代谢紊乱,导致你特别能吃、同时不想运动,让身体启动了疯狂的储存节约模式,多吃少动成为了与肥胖同时发生的一种状态,或者是肥胖的结果。

内分泌由激素推动,导致了能量平衡被打破,但内分泌只是个执行命令的刽子手而已,背后下达指定的、才是更深层的根本原因。

第三层级:肠道菌群理论

我先说一组数据,人体的细胞是60万亿个,寄居在人体内的细菌总数超过了100万亿个。

所以有一种说法是,很可能你不是你、我也不是我,你我都是哺乳动物的躯体跟细菌的组合,不过这也不值得惊奇,毕竟细菌是人类最古老的祖先,而病毒又是细菌的祖先。任何一种病菌的诞生,都不是为了让人类灭绝、灭绝意味着同归于尽,这不符合基因法则,所有的病菌传播,只是为了基因的延续、而不得不争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因此、人体内寄生细菌的使命,就是提高生命的质量、彼此成就,包括消化吸收功能、免疫水平、脾气性格、体型身材肥胖度等等。

为什么菌群理论的级别比激素代谢理论高?因为肠道健康、或者叫做肠道菌群生态系统的健康,会直接决定内分泌水平,研究营养学生命科学会发现,医学领域划分的八大系统或者九大系统,并不是彼此孤立的存在,这一点中西医的差别就可以看出,西医说胃不好,指的就是胃这个器官的功能有问题,而中医说胃不好,往往都是指的整个肠胃和脾胃的功能,因为胃部不可能独立工作。

在西医教学所划分的九大系统中,神经、内分泌、免疫这三部分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也可以叫做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神经作为信号传递媒介,内分泌执行命令,消化吸收、睡眠、记忆、能量调度、体重、免疫等均会发生变化。有一些医学或者解剖学基础知识就知道,肠道是一个自主的神经系统,内有数百万个神经元,与身体其他器官不同的是,肠道可以独立运作,它不需要听从大脑指挥,可以自行发号施令。会自主决定营养的吸收利用、能量的调度等。因此肠道也有第二大脑的叫法。当然这里面更复杂的机制,是通过迷走神经的脑肠轴链接、同时自律神经系统参与调控过程,我们这里不再展开。

什么因素决定肠道健康?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第一是菌群生态系统的三部分物质:益生元、益生菌、膳食纤维,其中益生元和膳食纤维来自于蔬菜水果、粗杂粮等,益生菌多来自于发酵类食物,像泡菜、纳豆等。

第二部分是对肠道有直接作用的微量元素,如维生素B族,尤其是B6和B12这些我们的饮食中容易缺乏、同时与神经元及神经传导物质直接有关系,如B6是合成多巴胺、血清素等激素的原料,B12对于保护神经元、保护神经轴突的完整性,有重要作用,类似于WIFI的天线,覆盖范围决定信号传输稳定性。

第三部分是膳食中过量的糖,滋生了大量的肠道有害菌和酵母菌,有害菌数量多后,会抑制有益菌的繁殖,引起肠道菌群紊乱。

第四是长期持续的压力,这里面会涉及到一个比较复杂的自律神经系统,后面我们单独会发一篇文章。简单说就是长期的应激、尤其是压力和熬夜,会打乱肠道生态系统,所以长期熬夜人群,像设计师、程序员等,一般肠胃功能都不太好。

第四层级:肥胖基因理论

基因的本质是进化的智慧或者成就。生命进化了38亿年,人类进化了300多万年,所有的生命密码都蕴藏在基因内部,人类目前能够破译得还非常有限。当然基因的智慧远远超过今天全世界所有科学家的智慧总和。科学家已经证实存在肥胖基因,也叫作节俭基因。目的和意义就是帮助能量的储存、用以应对在饥荒等突发状况出现、没有东西吃时生命的延续。

生命的起点就是基因,肥胖基因当然就是所谓的总设计师、他们站在上帝视角,精心策划了一切。但也要特别注意,肥胖基因对肥胖的影响,虽然层级很高,但人人都有,且不能人为干预,如果内分泌水平正常,肠道菌群结构健康,也不容易触发肥胖基因的表达。因此在减肥的实际操作执行中,重点需要关注和调整第二第三层级的内容。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