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抗战神剧违背基本常识(抗战剧到底贬低了谁)

尽管社会舆论口诛笔伐,人人喊打,但#抗战神剧#龙岩#还是层出不穷,花样翻新,其主要内容就是展现我抗战勇士如何神勇无敌,以一当百,贬低鬼子怎样无能处处挨打,抱头鼠串,最终寓意就是鬼子搞侵略注定失败,我正义之师威武之师必定胜利。但看了一些电视剧以后感觉像吃了苍蝇一样特别不舒服。那些不尊重历史事实,不尊重抗战英烈,凭空胡编乱造,塑造的假大空、新奇特形象和剧情,成为了国人的笑柄,也让外国人笑掉大牙。我总觉得那不是贬低鬼子的无能、猥琐,而是在显露我们自己的狭隘、幼稚,缺乏自信,时刻在贬低我们自己,不信就看看剧中的表现吧。

为什么抗战神剧违背基本常识(抗战剧到底贬低了谁)(1)

狭隘的民族情绪:前事之师后事不忘,我们不能忘记这十四年的被侵略屈辱,我们应反思如何强大和发展,才能抵抗侵略。但剧中把抗战说的太容易了,几个吹胡子瞪眼睛的俊男,巧柔造作的美女,似乎用了几天的时间,就把鬼子打跑了。而且怎么解恨怎么演,把鬼子演成了处处挨打的傻子,边区造的手榴弹,像鞭炮一样动静很小,但剧中却威力很大,一炸鬼子倒一大片,一个飞镖能串糖葫芦,十几个鬼子中招,施展拳脚鬼子死伤无数,更有甚者,像《佬爷的抗战》中的佬爷,实在闲闷了,就开着车,西装革履,拿着带瞄准镜的机关枪,到山里埋伏,一顿枪下去报销了好几十鬼子,想打兔子一样,然后悠闲的回家了,这可能吗?完全没有把抗战的残酷,鬼子的残暴和狡诈实际表现出来。日本人的武士道精神你不佩服吗?誓死不投降,而我国当时有多少汉奸和伪军?一个弹丸之国,能占据东北十四年,大半国土八年,如果没有太平洋战争和苏联出兵东北,也许抗战还要几年呐?我们既要正视事实,也要反思很多东西。

为什么抗战神剧违背基本常识(抗战剧到底贬低了谁)(2)

“阿Q”精神在作怪:就像一个小媳妇在外受了委屈,不敢吱声,回家关门骂娘,幻想如何报复,这就形成了屏幕上的我军指战员智慧上像三国诸葛亮,足智多谋,文武全才,本事哪赛过《西游记》孙悟空,上天入地,一场戏能变好几个角色,简直一个百变星君,脾气更像悟空,什么玉皇大帝,神魔师傅,上级领导全不惯着,就是一个战场上抗命。论武艺赛过《水浒》中武松,论义气胜过关羽,论钱财不次于及时雨,平常吃吃喝喝,穿衣戴帽,长枪短炮,都不缺,论风流不服《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身边也总有女战士明恋暗恋、三角恋之类的。鬼子就不行了,被人打得找不着北了,净中招,简直体无完肤,太可怜了!你说这可能吗?

为什么抗战神剧违背基本常识(抗战剧到底贬低了谁)(3)

个人英雄主义充斥屏幕:好像抗战就是几个人打的,跟人民群众不挨边,毛主席说得好“抗日战争就是一场人民的战争,把日本鬼子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这是我们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你没有根据地能生存吗,没有老百姓提供粮食能活吗,没有老百姓的掩护报信你能打仗吗?影片战士们给老百姓挑水,胜利百姓送水送鸡蛋的军民鱼水情画面没有了,只是几个抗战英雄来无影去无踪的打鬼子,太离谱了,太脱离实际了,价值观也有问题。

为什么抗战神剧违背基本常识(抗战剧到底贬低了谁)(4)

把抗战整成了暴力抗战:似乎不是一场正义的战争,而是以暴制暴,把鬼子演成了刽子手,把八路军演成了土匪和黑社会,似乎我军都是土匪变的,一举一动就是整个一黑社会,头型都有特点,扎小辫的、几嘬毛的,大长头发的、剃光头的,都是瞪着怪眼看人,走路晃晃荡荡,大皮靴,小马甲,造型都很酷,张嘴就是老子,急眼就掏枪,吃饭必喝酒,战场必抗命。哪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影子。特别夸张的是劫法场,监狱暴动成了小菜一碟,像《敌后武工队》老电影多经典,百看不厌,但电视剧《铁血武工队》硬给演变了味,王队长入狱进宪兵队,正常那还能活,可队长神通广大,团结牢头,拉拢狱警买卖烟土,除汉奸,搞监狱暴动,整个一个香港版的《监狱风云》,整个颠覆了八路军的形象,你说这是提高我军的形象还是贬低我军的高大形象?

为什么抗战神剧违背基本常识(抗战剧到底贬低了谁)(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