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城最古老荔枝(好犀荔)

增城最古老荔枝(好犀荔)(1)

东莞植物园荔枝园里,每棵荔枝树上都挂着自己的“身份证”。

增城最古老荔枝(好犀荔)(2)

东莞植物园上月成功举办了荔枝文化科普展,四十多种荔枝品种、二十多种荔枝标本摆满长桌。

东莞植物园荔枝园是目前广东保存荔枝种质资源数量最多的荔枝种质资源圃,现有列入统计的荔枝品种251种 其目标是建成世界上品种最多的荔枝园,并通过科普教育打造岭南荔枝文化高地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葛宇飞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对于余金昌来说,随着一颗颗荔枝落果,今年的收获季基本结束,他已开始新的耕耘。烈日炎炎,浇水施肥,余金昌黝黑的皮肤越来越糙,穿梭于枝滕密布的田间地头,这位从华农毕业的科研男已变成了“农民工程师”。

余金昌所工作的东莞植物园荔枝园是广东目前保存荔枝种质资源数量最多、占地面积最大的荔枝种质资源圃。今年4月,这里被农业农村部给“拍了拍”,挂牌“农业农村部国家瓜果改良中心荔枝分中心荔枝种质资源圃及品种改良基地”。

园里荟萃荔枝“网红”

“农业农村部国家瓜果改良中心荔枝分中心荔枝种质资源圃及品种改良基地”,这是一个长到一口气都读不完的名号,往短了说,就是一个走在全国荔枝品种科研领域最前列的露天实验室。

每年6月,荔香蝉鸣,果红叶绿,荔枝园内到处弥漫着甜蜜的味道。与果农们追求荔枝的高产量不同,余金昌和同事们的丰收喜悦来源于新近剪接的荔枝品种有无开花结果、已成为优株的荔枝品种结果是否稳定。“我们是为果农服务的,我们的科研成果最终要转化为生产力。”余金昌说。

东莞是全国最著名的荔枝产区之一,然而,东莞的荔枝产业也面临着品种单一、成熟期集中、“大小年”情况突出、果农利润微薄等尴尬,需要调整荔枝品种结构。从2008年开始,东莞植物园开始做荔枝品种资源收集,2013年,荔枝园的整体规划(规划面积300亩,其中种质资源圃150亩)出炉,其目标是建成世界上品种最多的荔枝园,成为“荔枝活体博物馆”。

糯米糍、桂味、妃子笑,对于不少北方人来讲,荔枝吃到嘴里都是一个味儿,但对于行家来讲,不同种类的荔枝有不同的风味,东莞植物园的荔枝园可称得上“百味荟萃”。目前,这里列入统计的荔枝品种已达251种,其中今年结果的有120多种。

丁香、鹅蛋荔、红蜜荔、红绣球、岭丰糯、仙进奉、海垦二号、井岗红糯……一大批市场上不常见的优稀品种被从广东、广西、海南、福建等荔枝产地引进,让这里荟萃了不少荔枝“网红”。

体型最大“砸死牛”,七八个就能凑成1斤;结果时间最早的“桂早荔”,每年4月底就能上市;含可溶性固形物(糖分)较高的观音绿,味道不是一般的甜;吃起来像果冻一样、有着“荔枝界宾利”之称的冰荔(又称“东植一号”)每年都以高昂的价格让网友们惊叹……

打造岭南荔枝文化高地

发现优株,并嫁接收集过来后,余金昌和同事们还要观察记录其性状,嫁接扩大群体,判断其在东莞的生长潜力,然后进行生产性试验,最后申请命名。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个新品种形成可能要十几年。

目前,从荔枝品种选育的长期战略考虑,东莞植物园已经建立了智能化的荔枝种质资源活体库。如同每个人都有一个身份证一样,每棵荔枝树上都挂了一个小牌,上面有编号和二维码,用手机一扫就能回溯到其所有生长参数。

除了科研,东莞植物园荔枝园还有一大愿景就是通过科普教育打造岭南荔枝文化高地,让徜徉于绿树浓荫之间的游客一边品尝甜蜜,一边了解甜蜜背后的故事,吃出东莞荔枝的文化味儿。

今年6月20日,东莞植物园成功举办了荔枝文化科普展,40多种荔枝品种、20多种荔枝标本摆满长桌,一排排荔枝科普展板陈列在现场,游客们变身品鉴师,“一摸二看三品尝”,纷纷点赞。

莞荔

荔枝是“南国四大果品”之一,原名“离支”,意为割去枝条。“离”是动词,读去声,意思是荔枝这种水果易腐坏,摘取时需要连带着枝条,这样能多保存些时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古往今来,从南到北,上起皇室,下至民间,爱荔枝之人比比皆是。

东莞荔枝以色如渥丹、味甘如饴、肉厚多汁、果肉晶莹、核薄如纸的上乘品质闻名,著名美食家蔡澜先生曾盛赞莞荔:“吃了岭南各个地方的荔枝,挑来挑去始终是东莞的最好。”

《元一统志》载:“荔枝,番禺、南海、东莞、新会、增城并有之。”东莞的荔枝最早可追溯到秦汉之时,元代明确见载于文献。而经过千百年历史长河的滋润,莞荔也积淀出了深厚多彩的荔枝文化,成为东莞一个知名的IP标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