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山西有关的成语(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竟然和山西有关)

有些成语,我们总能脱口而出,但你知道吗?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典故竟然都是出自山西哦~~~

“退避三舍”发生在山西;“纸上谈兵”的长平之战发生在今山西高平西北;"愚公移山"移的就是太行山和王屋山……

小编翻遍各种资料找到了15个与山西有关的成语,来长长知识,看看你都知道几个。

楚才晋用

与山西有关的成语(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竟然和山西有关)(1)

楚才晋用:比喻本国的人才被别国所利用。

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声子深为伍举的才能所叹服.后来伍举的岳父王子牟犯罪逃跑,有人造谣是伍举通风报信.伍举无奈,逃奔郑国.这时声子因公被派往晋国,途径郑国,两人郊外相遇,“班荆道故”。声子听了伍举的申诉,甚感不平。他让伍举先到晋国暂住一个时期。办完公事,声子即刻去见楚“令尹”(相当于宰相)子木。当子木问道:“晋大夫与楚孰贤”时,声子先以“晋卿不如楚”取悦子木,接着便道:“虽楚有材,晋实用之”。然后陈述史例,晓明利害,终于说服子木,招回伍举。

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

出处:春秋时,秦国(今陕西一带)和晋国(今山西和河北南部一带),是相邻的两个强国。两国统治集团之间勾心斗角,争夺霸权,矛盾很尖锐,但另一方面,他们为了自身利益的需要,结成关系密切的亲家。 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他的夫人是晋献公的女儿;晋献公的儿子晋文公,也是春秋五霸之一,他的夫人文嬴,便是秦穆公的女儿。

禹凿孟门

与山西有关的成语(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竟然和山西有关)(2)

国际考古专家白礼昌考察孟门得出结论:大禹治水凿开黄河蛟龙石壁第一门在今柳林孟门。山西省社科院研究员孟繁仁主编论文专著《孟门天下黄河第一门》一书。

据文献记载和专家考证,柳林孟门是大禹治水第一门户,这里还保留着传说是大禹当年指挥治水时,因长期伫立于此而留下深深脚印的“禹王石”。也有专家认为,所谓孟门之名,涵盖今柳林孟门至河津龙门黄河段的河道两侧,柳林孟门乃其北起,河津龙门是其南止。而柳林县的孟门又位于此段黄河的上游,故称作黄河第一门——孟门。

退避三舍

与山西有关的成语(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竟然和山西有关)(3)

退避三舍,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出自《左传》:“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楚成王礼遇重耳,并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后重耳返国执政,晋楚城濮之战,晋军果“退三舍以辟之”。

唇亡齿寒

与山西有关的成语(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竟然和山西有关)(4)

唇亡齿寒:唇没有了,牙齿就寒冷。比喻双方休戚相关,荣辱与共。

出自《左传·僖公五年》:中晋献公向虞国借路伐虢,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虞君说,虞虢两国像嘴唇和牙齿之间的关系,唇亡则齿寒,但虞君未听劝告最终也为晋所灭。

假道灭虢

与山西有关的成语(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竟然和山西有关)(5)

假道灭虢:但是泛指用借路的名义而灭亡这个国家。

出自《左传·僖公五年》:中晋献公向虞国借路伐虢,虞国大夫宫之奇劝虞君说,虞虢两国像嘴唇和牙齿之间的关系,唇亡则齿寒,但虞君未听劝告最终也为晋所灭。

三家分晋

与山西有关的成语(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竟然和山西有关)(6)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瓜分的事件。晋国是春秋时期的超级大国,春秋五霸之一,称霸时间最长的国家。晋最初只限于今山西南部的汾水流域一带。进入春秋后,于晋献公时期迁都于绛,并开始其扩张进程。最终形成了地跨今天的山西、河北大部,西到黄河西岸,据崤山,西北最远达到汝水之滨,南到今河南北部的广大疆域。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诸侯。司马光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的记载就从这一事件开始:“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作为春秋与战国的分界。三家分晋是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是中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定的标志。

纸上谈兵

与山西有关的成语(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竟然和山西有关)(7)

纸上谈兵: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道路以目

与山西有关的成语(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竟然和山西有关)(8)

道路以目:形容人民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惧。

出自《史记·周本纪》:“三十四年,王益严,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周厉王施政暴虐,受被他宠信的大臣荣夷公唆使改变周朝原有的制度,把平民赖以谋生的许多行业,改归王室所有,一时间民生困苦民冤沸腾。厉王不听劝谏采用特务手段对付人民,他派人去卫国请了很多巫师,在首都镐京巡回大街小巷,偷听人们的谈话,凡经他们指认为反叛或诽谤的人,即行下狱处决。这样一来,举国上下不再敢对国事评头论足了,只是以目示意。3年后,平民们最终不堪忍受,自发地组合起来攻入王宫,把暴君放逐到一个叫彘(今属山西)的地方。

环肥燕瘦

与山西有关的成语(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竟然和山西有关)(9)

环肥燕瘦:形容女子形态不同,各有各好看的地方。也借喻艺术作品风格不同,而各有所长。

出自宋·苏轼《孙莘老求墨妙亭诗》:“杜陵评书贵瘦硬,此论未公吾不凭。短长肥瘦各有态,玉环飞燕谁敢憎。”。释义“环”是指的唐玄宗贵妃杨玉环(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燕”是指的汉成帝皇后赵飞燕。

尧天舜日

与山西有关的成语(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竟然和山西有关)(10)

尧天舜日:原用以称颂帝王的盛德。后也比喻天下太平的时候。也比喻因为帝王的英明统治让国家呈现盛世。

尧(前2377—前2259年),祁姓,陶唐氏,名放勋,起初被封于陶,后迁徙到唐(今山西临汾和襄汾),所以又称唐尧,中国传说历史中的人物,是五帝之一。 舜,是中国传说历史中的人物,是五帝之一。名重华,冀州人,都城在蒲阪(今山西永济)。

愚公移山

与山西有关的成语(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竟然和山西有关)(11)

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毅力,有恒心,坚持不懈,不怕困难。迎难而上,不退缩。

选自《列子·汤问》:愚公家门前有两座大山(太行山——在山西和华北平原之间、横跨晋冀豫三省;王屋山——在山西阳城、垣曲与河南济源之间。)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聪明”的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又何必担心挖不平呢?”后因感动天帝,所以天帝命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搬走两座山。

数典忘祖

与山西有关的成语(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竟然和山西有关)(12)

数典忘祖:比喻忘本;也比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后来就用数典忘祖比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或事物的本源。

《左传·昭公十五年》载:周景王十八年(鲁昭公十五年,公元前527年),晋大夫籍谈出使周王室。宴席间,周景王问籍谈,晋何以无贡物,籍答道,晋从未受过王室的赏赐,何来贡物。周景王就列举王室赐晋器物的旧典来,并责问籍谈,身为晋国司典的后代,怎么能“数典而忘其祖”,也就是说列举古代的典制而忘了祖先的职掌呢?

表里山河

与山西有关的成语(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竟然和山西有关)(13)

表里山河:表里的意思是内外。而外有大河,内有高山。指有山河天险作为屏障。最早用于形容晋国(今山西)境内大山大河、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子犯曰:‘战也。战而捷,必得诸侯。若其不捷,表里山河,必无害也。’”杜预注:“晋国外河而内山。”

忠义千秋

与山西有关的成语(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竟然和山西有关)(14)

东汉末年,山西解州。因遭受熊家迫害,关家家破人散,祖母教诲关云长从小立志不为家仇为社稷。关云长与刘备、张飞兄弟三人结义,共图大业。曹操钦佩关云长威武忠诚,百般利诱归降自己,但关云长不为所动。诸葛亮感觉关云长傲骨难驯,三番巧设机关意在考验,关云长智筹对应巧妙过关。

好事者借关云长曾受曹营羁绊一事,发难。关云长忍辱负重一心筹备做大事,大义凛然单刀赴会,水淹七军威震中华。关云长统管荆州德政感化,适才用人,百姓深感其德。奸人诋毁关云长有忤逆之心,为证其心,他构筑荆州防线。终因内外交困,错失联吴拒曹之良机,败走麦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