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地方戏曲十部女性抗日电视剧(不为瓦全照千秋)

 京剧大师梅兰芳蓄须明志的事迹,表现了一代戏曲大师不屈不挠的刚强骨气,而河南的“坠子皇后”乔清秀、书坛烈女刘桂枝等人誓死抗日的故事同样彰显曲艺人的民族风骨。几年前,本人根据乔清秀真实故事创作了舞台剧《绝唱》,在搜集乔清秀故事的过程中,被这一代曲艺人的故事深深感动,这便是写这篇缅怀文章的起因。

 

陈红旭 | 文

坠子皇后乔清秀   不为瓦全照千秋

乔清秀,1910年生于河南省内黄县马上乡店集村,本名袁金秀。

她的少年生活非常凄苦,父亲吸毒致死,母亲迫于生活改嫁,袁金秀留在姥姥身边,一边干活,一边上学没有父母关爱的袁金秀在打骂声中成长,身体瘦弱,七八岁还扶着墙走路。

小金秀在十四岁那年,命运给她送来大转折的机遇,河南省南乐县河南坠子艺人乔利元来村里唱书,借宿于金秀姥姥隔壁。只听一遍,金秀就能记住乔利元演唱的曲调,乔利元又惊又喜,遂和金秀姥姥商量收金秀为徒,取艺名乔清秀。

极高的艺术天赋加上刻苦钻研,不几年乔清秀在豫、鲁、冀交界唱成了名角。

1929年春,应天津玉茗春茶楼之邀,乔清秀、乔利元赴津演出,这是乔清秀人生第二个巨大转折。

到天津后,乔清秀眼界大开,根据天津观众需求,广泛吸取姊妹艺术,乔清秀吸取姊妹艺术注重根据作品需要化为己有。因大胆叛逆的改革,乔清秀招来同行们的不少非议,一度被人指作“叛徒”坠子,但随之而来的则是天津观众山呼般的赞赏与喝彩。从此,乔清秀便以“坠子皇后”的美名,享誉天津卫。

由于从小吃不饱饭,乔清秀身体一直不好,到了天津又因过度操劳,身子就更虚弱了。1939年起,乔清秀的身子便越来越坏,终日腹鼓无食欲,虽四处求医,但疗效甚微,最后竟病入膏肓无法登台,只能靠收养的三个养女乔月楼、乔喜楼和乔凤楼来支撑门面。一日,乔利元听人说奉天(今沈阳)有名医善治此病,决意携全家前往。

1939年初,乔清秀、乔利元带着琴师及全家到达奉天,乔利元带着三个养女在“四海升平”茶社演出,乔清秀由名医安善义为其调治后病情大见好转,至年终已与常人无二了。为了答谢安善义及奉天的同仁们,乔清秀决定于1940年新春在“公余茶社”演出,海报一出,轰动盛京。

不料,演出第一天,乔清秀便收到了伪满洲国奉天宪兵队送来的请柬,请她及三位养女去“唱堂会”。乔清秀对此深恶痛绝,不予理睬,第二天宪兵队再次送来请柬,乔清秀依旧不予理睬,第三天晚上演出刚结束,宪兵队突然以“八路军探子”为由将乔清秀、乔利元二人押入宪兵队。经家人及同行们多方奔走营救,三天后放出了乔清秀,但乔利元在宪兵队被残害致死。

关于乔利元究竟怎么被害死有几种说法:相声大师侯宝林在其《侯宝林自传》这样回忆:不知道是演出第一天还是第二天,刚散场,宪兵队就来到公余茶社,进门就骂“谁他妈的在这儿唱,跟谁说了?”乔利元是常跑码头的人,会办事,赶紧上前说好话……

乔利元到宪兵队后,立刻被灌凉水,他是个胖子,灌了凉水更“胖”了,有人还站在他肚子上踩,一踩就给踩蹦了……

在马紫晨先生写的《乔清秀传》中记载的是:“宪兵队把乔利元推到电椅子上,此时站在高墙外夹道里探寻消息的乔清秀,只听见亲人最后一声惨叫,就再没消息了。一群狼狗吞噬着这位著名坠子艺人的尸体,血迹斑斑的衣服从铁栅门扔给了乔清秀。

2005年9月8日的《文摘报》刊登的《坠子皇后之死》一文是这样叙述乔利元之死的:宪兵队的平井和汉奸李广陵找上门,恶狠狠地说:“你们私通八路,跟我们到宪兵队走一趟!”到了宪兵队,日寇将乔利元关在楼上,将乔清秀关在楼下。乔清秀听到楼上传来日寇的吼叫声、鞭打声和丈夫的惨叫声,丈夫的鲜血不时透过地板滴到关押她的房间……

平井欲对乔清秀施暴,乔清秀性情刚烈,用头撞墙,以死来捍卫自己清白之身。后来平井听说乔清秀有肺病,怕受传染就把乔清秀放出来了,这时,乔利元已被日本宪兵队打死。

河南地方戏曲十部女性抗日电视剧(不为瓦全照千秋)(1)

20世纪30年代乔清秀全家合影

虎口逃生的乔清秀患上了严重的精神分裂症,虽然预感丈夫凶多吉少,可没见到丈夫死尸的乔清秀不愿相信这个事实,她精神恍惚的见人就问“乔先生在您这吗……?”人们看到一代坠子皇后被折磨成这般样子无不流泪,又不忍心将真实情况告诉她。

一个寒风刺骨的夜晚,乔清秀突然听到有人敲门,开门一看是一位年过半百的老人,老人隔门操着浓重的河南口音对乔清秀悄声说,“人没了,别找了,赶快逃命吧,再不走就走不了了。”乔清秀听到这话,立刻浑身哆嗦,忙问老人是谁,老人说自己也是河南人,被迫给日本宪兵队做饭。然后转身离去……

转天,乔清秀在同行们的帮助下,化妆走出奉天两三站,才登上返回天津的列车。

回到天津的乔清秀,茶饭不思,医药无效,终日在病床上听着她与丈夫的唱片。1944年农历正月十三,阴云密布,冷风阵阵,乔派坠子创始人,一代坠子皇后乔清秀,在天津四合轩胡同6号院内的一所房间里,悲愤地与世长辞,时年仅34岁。

 

书坛烈女刘桂枝   视死如归立雄姿

当乔清秀在东北与日寇做着生死斗争的同时,在中原大地,一位刚满20岁的河南坠子女艺人也用自己不屈的民族气节与鬼子做生死抗争。她就是被誉为“坠子三刘”之一的刘桂枝。

刘桂枝性格刚烈,面对危险从来都是生死不惧,在洛阳唱书,她掀翻地痞流氓酒桌;在陕州唱书,面对书场门外架起的机关枪她面无惧色,她传奇的故事在中原大地广为流传。

刘桂枝,1921年出生于郑州中牟县刘集镇后集村一个贫苦艺人之家,父亲是坠子琴师,她从小随父学艺,11岁登台演出,刚满12岁便唱响郑州老坟岗。

《古都郑州》这样记载刘桂枝“河南坠子唱红了一大批艺人,当时最为突出的是‘三刘’(即刘桂枝、刘明枝、刘宗琴)”。

20世纪30年代初,l2岁的中牟县坠子艺人刘桂枝闪亮登场,惊艳老坟岗。她的到来为老坟岗的河南坠子锦上添花,彻底改变了老坟岗男艺人独霸舞台的局面。“刘桂枝简板一响,钢洋流淌”,一时成为郑州重大社会新闻和街谈巷议的话题。”

河南地方戏曲十部女性抗日电视剧(不为瓦全照千秋)(2)

郑州老坟岗

刘桂枝艺德高尚,她不讲门户,团结同行。在中原大地,流传着她收养难民儿童,不为日伪演唱,联合“二刘”搭棚唱书等故事。1938年蒋介石为拦截日军,命令炸开花园口,导致千百万无辜百姓受灾,大批难民流离失所,刚刚十七岁的刘桂枝一下收养十几个难民儿童,管吃、管住、管上学。

“三刘”搭棚唱书始自“二刘”唱书打擂台。l945年,由外地到郑州的刘明枝在郑州西部唱响,刘桂枝听说后,对人说:“叫她来,唱对台,我输了三天白唱不收钱。”打擂台唱坠子震动老坟岗,也引来开封、商丘同行观看。二刘约定同唱一部书打擂台,比赛的书目也耐人寻味——《呼延庆打擂》。

刘桂枝的演唱风格是“俏”,她俏唱《呼延庆打擂》,刘明枝是“细腻”,她细说细唱《呼延庆打擂》,三天下来,二刘各使绝活,艺术上平分千秋,胜负难解难分。

性情豪爽的刘桂枝见此景,拉住刘明枝的手说:“你比我大,是姐,咱姊妹俩一块搭棚唱坠子吧。书棚内棚外一片欢呼。

此时,又一位坠子明星刘宗琴也闻讯赶来,“三刘”共同搭班献艺轰动老坟岗,“坠子三刘”从此确立。

1941年郑州被日军占领,汉奸头子阎德明令当时红遍郑州的刘桂枝到宪兵队小野住处唱坠子,刘桂枝坚决不应。

为了讨好小野,气急败坏的阎德明带领十几个狗腿子,骑着高头大马来到书场把正在唱书的刘桂枝拉出书场栓到马尾后,扬言要给刘桂枝五马分尸,书场的观众齐跪地为其求情,阎德明得意的命令乡亲们用牛车把刘桂枝送到日本宪兵队。

河南地方戏曲十部女性抗日电视剧(不为瓦全照千秋)(3)

刘桂枝

一进宪兵队,小野就凶狠的问刘桂枝为啥不来。刘桂枝平静的说“中国的坠子,你们日本人听不懂。”阎德明在旁边说:“给我唱,我是中国人,我听得懂。”刘桂枝轻蔑的说:“你皮是中国的,心是日本的,你也听不懂。”

阎德明大怒,想杀鸡给猴看地大喊一声,“把她拉弦的给我拉来!”“不用抓他,他不当我的家,来与不来我说了算。”在这时候刘桂枝还不忘保护她的琴师王中奇。

刘桂枝又冲阎德明和小野说:“坠子我是一句也不会唱,要不杀了我,要不让我走,是你们走,还是我走?”

小野大怒,要对刘桂枝下毒手,刘桂枝把弦子摔碎,鼓扔掉,将简板踩在脚下,手持剪刀说:“再说唱坠子,就死给你看!”

阎德明彻底怒了,“想死?没那么容易,把她的皮给我扒了!”阎德明话音刚一落,几个汉奸狗腿上来就要扒衣服。“不要动手,刘桂枝大声吼道,“俺是清白身,用不起狗爪,我自己会脱!”于是她慢慢的把外套脱了,大褂脱了,只剩下贴身的衬衫。刘桂枝一件一件脱衣服麻痹鬼子和汉奸们,趁鬼子汉奸不注意,刘桂枝突然头往墙上猛烈撞去,现场大乱,身边的汉奸急忙拉住刘桂枝。

阎德明没想到刘桂枝性格如此刚烈,有点骑虎难下,只好穷凶极恶的大喊一声“打!”汉奸狗腿举起皮鞭抽打刚满20岁的刘桂枝。“一、二、三、四……”刘桂枝岿然不动,咬牙忍着刺骨的疼痛,心里默默的数着皮鞭打的数目。到晚年,刘桂枝一提起这17鞭对日本鬼子的仇恨还是有增无减。

河南地方戏曲十部女性抗日电视剧(不为瓦全照千秋)(4)

刘桂枝

见刘桂枝还不服软,小野又让人把刘桂枝推到院子里,让刘桂枝站在刺骨的寒风中受冻,勤务兵来劝刘桂枝,“你还是依了吧,耍硬也得分地方啊,在日本人面前耍硬会送你‘上土街(活埋的意思)。”

“我是说书的,不是卖身的,窝囊的活着还不如死了。”恰在这时,刘桂枝的书迷们托郑县(现在的郑州)伪官员来宪兵队送礼说情,才算把刘桂枝搭救出来。

刘桂枝对敌人横眉强颈,但对同行,对群众俯首相帮的故事数不胜数。刘桂枝用不屈的民族气节不仅捍卫了自身的清白,同时也为她的艺术带来了横眉对敌的英雄气概。

她演唱的河南坠子以大书、英雄书见长,代表作有《刘公案》、《东西汉》、《征东征西》、《薛刚反唐》、《美人洞》等为中国曲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身残志坚沈冠英  八路军中立奇功

如果说乔清秀、刘桂枝是在不甘受日寇压迫,才用生命发出反抗怒吼的话,而河南坠子艺人沈冠英则是主动背起坠胡加入到抗日队伍中的。

沈冠英,1906年生于河南濮阳,由于家境贫寒,从小在潮湿的地上睡觉导致腰骨损坏,他腰弯驼背,行走不便。为了活命,沈冠英15岁拜一个叫“砖头”的艺人为师。出师后,赶上河南闹灾荒,还是为了活命,他背着坠胡三闯山西,由于受不了师兄的剥削,私自离开山西回河南老家。

在路过一个叫盆窑的地方的时候,沈冠英遇到了八路军。这之前他在太原听到的全是反共宣传,他怀着忐忑的心情被请到了八路军的队伍中,可眼前的景象与他在太原听到的完全不一样。八路军不但热情的挽留他唱坠子,还给他劳务费,并护送他安全通过敌伪封锁线。

这次在八路军队伍中唱了半个月的河南坠子,彻底改变了沈冠英的人生轨迹,他感觉八路军人人都充满热情,都有思想,他听到了以前从未听到过的新知识,尤其是当八路军一位领导给他说,像他这样的人也能为抗日救国做贡献的时候他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之前他一直活在残疾人的自卑阴影中。

从1937年底开始,沈冠英利用自己走街串巷唱坠子的便利条件,做抗日宣传和情报工作。他在家乡开始广收徒弟,实为了组织抗日宣传团,他带头学习政治课,带头创演出《一包毒药》、《关内难逃》等抗日剧本。1938年初,他带着全团参加八路军濮阳办事处的鸭绿江剧社,并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被任命为剧社副社长。

河南地方戏曲十部女性抗日电视剧(不为瓦全照千秋)(5)

沈冠英

1941年4月12日到20日,日寇调集近2万兵力,对晋冀鲁豫边区抗日根据地实行疯狂的大扫荡,实行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数万间房屋被烧毁,4000多人遭屠杀。很多同志牺牲,鸭绿江剧社瓦解。一些亲戚朋友劝他,跟着八路军干太危险了,劝他赶快离开。沈冠英坚定的说,“在这个时候离开了,谁来做抗日宣传?打不走鬼子,谁也别想过安生日子,不干就算,要干就干到底”。

他领导剧团,白天潜伏在村里,吃糠咽菜,睡到土窝里,长一身疥,夜里开始用河南坠子的形式宣传抗日。后来形势越来越不利了,沈冠英就化整为零解散剧团,让大家在不同的地方做抗日宣传。

沈冠英带着一个瞎徒弟和一个小孩儿在鬼子占领的地方走村串户坚持做抗日宣传,由于他和失明徒弟的残疾外表,竟然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怀疑。“四一二大屠杀”后,老百姓心不安,沈冠英用唱坠子的形式深入乡亲们中间宣传政策,为乡亲们继续坚持抗日增添了很大信心。

1946年罗伦先生为沈冠英写的报道这样描述:“几年来,沈冠英同志创作了数十段抗日题材的河南坠子,他创作的素材有的是亲眼所见,有的是听八路军同志亲口说,所以创作的作品贴近生活,真实可信,人物、故事、战争场面,都清清楚楚地像放电影一样。他演唱时手拉坠琴,脚蹬梆子,右手配合唱词比比画画,生动幽默的表演,连珠炮似的演唱,高潮迭起,喝彩声阵阵,唱到热闹处,观众掌声不断,真可谓唱到了官兵心眼里、唱到了群众心眼里。”

下面我们摘录一段沈冠英描写八路军英勇杀敌的唱词,就能看出他的创作天赋。

上级下令快进攻,枪炮咚咚像雷声

敌人个个正睡觉,听见枪炮震耳鸣

抓住鞋子头上戴,拿起帽子脚上蹬

正在手忙脚又乱,八路军战士进村中

哪料想,村口树头有机枪,照着我军大返攻

又把我军推村外,同志们气的眼通红

个个准备手榴弹,冲锋号声喊杀声

敌人一看糟糕了,一个劲的往外冲

八路军战士好英勇,上好刺刀就冲锋

一个杀声冲上去,好像猛虎下山峰

碰上一个挑一个,柳条串鱼一般同

敌人实在受不了,狗急跳墙快逃生……

真是有声有色,很适合当时八路军战士的口味,在那个文化相对单一匮乏的年代,沈冠英的河南坠子为鼓舞官兵士气起到了很大作用,他不但到部队,到乡村唱坠子,还到俘虏营里去唱坠子,教育了很多俘虏兵。

沈冠英还把濮阳、范县、内黄周围的坠子演员组织起来,对他们的思想、创作、演唱技术来了一番集中培训,把旧的东西改造成新的,使大家的力量能够在革命事业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从1937年加入革命队伍到他1975年去世,从鸭绿江剧社副社长,到河南省曲艺团首任团长,沈冠英一直坚持“为人民立言,为时代放歌”。

时光荏苒,今年已是抗战胜利70周年。抗战胜利,于我们来说不只是一个年份,一个数字,它的背后,是一场场不屈不挠的斗争经过,是一个个无比鲜活的生命故事。“坠子皇后”乔清秀、书坛烈女刘桂枝、文艺战士沈冠英这些有骨气、有担当的曲艺人,值得我们去发掘、去铭记。

备注一:本文原载《中国曲艺》杂志,点击“阅读原文”可见。参考文章:张凌怡《乔清秀小传》 马紫晨《乔清秀小传》。

 

作者简介:陈红旭,郑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获得者,一二一喜剧坊创始人、井台茶坊“喷空”创始人——每周六下午三点到五点开喷,地点在郑州商城路英协路唐人街文化广场A区(西街进口左边2楼)206。

 

编辑:云济 

 

豫记版权作品,转载请微信80276821,或者微博私信“豫记”,投稿请发邮件至yujimedia@163

微信公众号搜索:豫记。(yjhltxdjm)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