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孝子韩伯俞的故事(严厉妈妈让孩子性格两极分化)
汉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叫做韩伯俞,他的母亲对待他非常严厉,每当伯俞犯了错误的时候,哪怕时很小的无心之失,母亲都会责罚他,伯俞挨母亲的打骂从小便是是家常便饭。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母亲呢?答案是肯定的。有些妈妈因为望子成龙,对孩子的期望值太高,当看到孩子犯错误,就会特别生气,一点小错也不能容忍,这样的妈妈是追求完美的妈妈,她们希望孩子从小就能按照他们的期望成长,不要犯错误,不要走弯路,所谓爱之深、责之切,就是这个道理。
母爱是伟大的,我们常说严父慈母,母亲在我们的印象里总是温柔慈爱的。但是由于每个人性格的差异,严厉的母亲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出现。
我们有时候也会看到有些小孩子,在严厉的父母面前,性格的成长也发生了变化,遇到事情的时候,就会畏首畏尾,逐渐变得缩手缩脚,或者会经常无意识地去看父母的脸色,看是不是自己又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而招致父母的责骂。
这样的小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往往性格会发展成为两个极端。一种孩子的性格会变得优柔寡断,是缺乏主见的妈宝型,什么事情都不敢自己做主,什么事情都要看父母的脸色,请示父母的意见才能做决定,或者直接由父母来替他做决定,这样的孩子在社会上,也不会很好地适应复杂而又瞬息万变的社会,多数也不能够获得成功的人生。
还有一种孩子,在父母的高压之下,就会变得特别逆反,虽然小时候也许在父母的棍棒之下暂时臣服,但在自己具有一定的年龄和能力之后,就会试着去挑战父母的权威。这样的孩子,当长大之后,就会和父母对着干,越是父母极力反对的,他们反而越要去尝试。其实,天下父母都是为孩子好,逆反的孩子也往往会吃很多亏,等到他们长大之后,才能明白父母的一片苦心。这种性格的孩子走上社会之后,反而要比前一种孩子适应的好一些,独立自主的能力也更强一些。
俗话说的好,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很多事情,总是要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处世经验之后,才能明白父母当时的苦衷。
韩伯俞长大成人之后,他的母亲的性格并没有改变,依然会在伯俞犯错的时候,严厉地责打教训伯俞。
有一天,伯俞的母亲又像往常那样责打伯俞,挨了母亲几十年的大骂而没有吭过声的伯俞,却突然放声大哭。母亲惊讶地问伯俞,我打了你几十年,你都没有哭过,为什么今天挨了母亲的打却要哭呢?
你们猜一猜,是母亲打疼了韩伯俞吗?答案恰恰相反,韩伯俞是因为母亲今天怒气冲冲地责打他,却没有像往常那样把他打疼。韩伯俞觉得母亲今天没有打疼他,是因为母亲老了,身体已经一天不如一天,力气也越来越小了,所以虽然怒气冲冲地要打伯俞,却已经打不疼他了。
人们常说,娘在,家就在。母亲永远是孩子心里无可替代的最重要的那个人。而当人们明白这个道理的时候,很多人的母亲却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想对母亲尽孝也没有办法来实现了。所以人们还说,与其父母死后风光办丧事,还不如在世的时候多孝顺一点儿。
孝顺两个字,说起来简单,其实做起来最难。很多人对父母不可谓不孝,有什么好吃的都先惦记着父母,就算工作很忙,也会经常抽出时间去陪伴父母,无论经济情况是否宽裕,也不会少了四时八节对于父母的孝敬。但是孝顺的顺,能真正做到的人却不多。
顺,是顺从,和顺的意思。很多人虽然心里想对父母尽孝,行动上也确实在这样做,但是他们对于父母的态度却让人唏嘘,有的人对父母没有一点耐心,有些人说话时抢白父母,有些人还故意甩脸色给父母看。
虽然,人们在最亲近的人面前,往往是最本真的自我,所以在自己的父母面前,也不会去想太多,所以才不收敛自己的任性,随性而为,也不收敛自己的脾气。日渐衰老的父母面对日益强势的子女,有多少时候是含泪吞声不敢言呢?
前些年有一个段子,说把对待领导的态度用来对待父母,只一天,父母就受宠若惊,以为自己得了什么不治之症,儿子才对自己突然这么好。这个段子虽然听起来好笑,但也是引人深思的。我们对于父母,有多少时候真正考虑到他们的感受呢?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汉朝的韩伯俞受母亲责打的时候,依然怜惜母亲变得力弱而打不疼他,我们也要反省一下日常对待自己父母的态度,不要等父母不在了,却给自己留下永恒的遗憾。陪父母慢慢变老,是我们能尽的最好的孝道。
本文为作者“一路伴你看天下”原创作品,欢迎大家评论和转发,转发请注明出处。欢迎对我加关注,我们一起去探寻更多好看好玩的历史和文化。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