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汽极狐电动汽车广告(鸣镝汽车广告别让人看不懂)

北汽极狐电动汽车广告(鸣镝汽车广告别让人看不懂)(1)

以往好广告的标准是:记得住,传得开,卖得动。

现在还得再加一条:看得懂。

身边朋友最近想买新能源车,闲聊时跟我吐槽:“现在(新能源)汽车广告做得,从界面到内容,满满手机厂商那味儿,看了之后就一个感觉——不明觉厉,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然后他随手给我截了张某品牌汽车宣传图,“就比如什么是3D ToF传感器和6颗分布式麦克风?”

技术小白的我表示完全看不懂,只隐约猜到它在讲智能车载系统。

北汽极狐电动汽车广告(鸣镝汽车广告别让人看不懂)(2)

在一些新能源汽车官网,这些让人“不明觉厉”的广告语随处可见:“Design for AD瞭望塔式传感器布局”“H-SOA超体电子电气架构”“晶体雕刻工艺”……

有些比喻修辞也让人眼花缭乱:“SPA级十点按摩功能”“头等舱级别的体验”“旗舰级座舱”……

拗口难懂的技术名词为何频频出现在新能源汽车广告宣传中?广告商又为何热衷将新能源汽车包装成“精致的大玩具”?

我问了两个已购新能源车的朋友,从消费者视角找到了些许原因。“对那种科技范满满的智能产品,我毫无抵抗力,驾驶这样的车在心理上会有很酷的感觉”“作为颜值党,外观和舒适度是我的购车动力。”

据今年六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联合懂车帝发布的《新能源与燃油车用户消费行为洞察报告》数据显示,30岁以下新能源车用户占比最高,达43%。其次,31-40岁占比为41%。这就意味着,40岁以下新能源车消费群体占比高达84%。

新能源车主年轻化已不是秘密,他们大都注重自我表达及个性化展示、科技未来感和颜值舒适度,正是彰显年轻态度的消费者所追求的,也自然成为汽车广告重点着墨之处。

至于新能源汽车广告为何“满满手机厂商的味儿”?这一问题也可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历程中找到些答案。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由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从“蔚小理”到传统车企,再到“华为小米”,互联网大厂纷纷加入布局,以图弯道超车,抢占用户。

在互联网大厂们眼里,新能源汽车就如同大号的“智能手机”——怎么卖智能手机的,漂亮的包装话术平移过来,就怎么卖智能汽车。甭管违不违和,好卖就成。

据乘联会零售数据,2022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达到224.7万辆,同比增长122.4%。亮眼的销售数据摆着,似乎新能源汽车广告这么说也变得无可厚非。

但,这样的广告是好广告吗?

著名广告大师李奥贝纳曾言:“好广告不只在传达讯息,它能以信心和希望,穿透大众心灵。”

从丰田汽车“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到红旗汽车“坐红旗车,走中国路”……那些经典汽车广告语通俗易懂,同时也赋予了品牌想要传递的思想内涵。

广告不只是为了销售产品,它亦承载着社会责任,应向社会传达正能量,传递品牌愿景乃至自身格局。

而部分新能源汽车广告呢?它们过度使用那些晦涩拗口的技术词和略显浮夸的修辞,其本质到底想传达什么?让人看不明白。

以往好广告的标准是:记得住,传得开,卖得动。字面意思无需赘言。就新能源汽车广告而言,“卖得动”尚且还能搏一搏,但“记得住”“传得开”可没看出沾多少边。

希望新能源汽车厂商们在竞赛狂奔的同时,也能抬头看一看前方的路,讲好品牌故事,让品味沉淀,让思想升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