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否被神秘化了(为何说易经并非迷信)
《百家讲坛》主讲人傅佩荣曾说:《易经》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经典,是需要稍加说明的。单就《易经》原本的材料来看,它是古代的占筮用书。但经由孔子与后代弟子的研究心得而编成的《易经》的解说,使其“义理”可以充分彰显。
至于占筮,因涉及预测未来而常受人误解,视之为迷信或算命的人大有人在。我们先假定这种占筮确实可以预测未来,那么它的根据何在?在日常讲授《易经》课程时,我常引用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有意义的偶然”和“同时性原则”作为西方对《易经》占卦原理的科学解释。
《易经》是如何传到西方的?
尉礼贤:远渡重洋的传教士,不爱洗礼爱翻译
清末明初,一位德国汉学家因崇拜孔子给自己起了尉礼贤这个名字,虽然只活了57岁,但有20年是在中国度过的。他虽然是位传教士,却未曾为任何人施洗礼,而是致力于中国传统弓经典的翻译工作。
《易经》就是尉礼贤耗费心血最多的一部作品,从1913年到1923年,仅翻译过程就花了10年。1924年,德文版易经在欧洲出版,得到了西方学界的高度认可,认为这个译本超过之前所有的欧洲文学译本。
1950年,美国博林基金会在已经有好几版英译本的情况下,仍请了当时美国最优秀的德译英专家翻译尉礼贤版本的《易经》,译作“变化之书”。当时76岁的荣格,还为此书写了序言。
为何说《易经》并被迷信,而是超科学?
荣格:“因为所以”不是唯一真理,还有“有意义的偶然”
我们的科学是建立在以往被视为真理的因果法则上,但因果规律公理已从根本上动摇,我们现在了解我们所说的自然规律,只是统计学上的真理而已,因此必然会有例外发生。
我们还没有充分认识到的一点就是:我们在实验室里,需要极严格的限制其条件,才能得到不变而可靠的自然规律。
正如我在《易经》里看到的,中国人的心灵似乎完全被事件的偶然性层面所吸引,我们认为巧合的,却似乎成了这种特别的心灵的主要关怀。而我们所推崇的因果规律,却几乎完全受到漠视。
《易经》对待自然的态度,似乎很不赞赏我们西方人所看重的因果程序。在古代中国人的眼中,实际观察时的情境是偶然性的撞击,而非因果因素汇集所产生的明确结果。他们的兴趣似乎集中在偶然性事件所形成的缘会,而不是集中在为“巧合”的出现找理由去解释。
当西方人正小心翼翼地过滤、计量、选择、分类、隔离时,中国人《易经》的卦象却能包容一切,直至最精致、最细微、超感觉的部分。因为所有这些因素都会汇聚一起,成为观察时的情境。
因此,当人投掷3枚硬币,或者拨算49根蓍草时(占卦用的蓍草有50根,其中参与占筮拨算的为49根),这些偶然性的微细部分都进入了观察的情境卦象中,成为它的一部分——这“部分”对我们并不重要,但对中国人的心灵来说,却具有无比的意义。
这是半个多世纪以前,西方著名心理学家荣格,为《易经》写下的序言,根据他们的翻译传播,很多科学家们通过《易经》有了新发现。
西方学者发现,《遗传密码》和中国《易经》的64爻卦象惊人的一致。所以《易经》的64卦与人类息息相关,不仅是科学宇宙的金钥匙,更是开启生命密码的金钥匙。法国传教士白晋在信中写道,二进制不应该是一门新科学,中国的伏羲几千年就已经发明了。
不该被误解和忘记的《易经》而《易经》在6500年前诞生在中原大地,直到今天,我们对于《易经》仍知之甚少。马云行商数十载,《易经》从未离身,他说,重大决策问《易经》;
杨振宁、李政道从《易经》的阴阳消长的原理中得到启发,提出了原子能态二组的奇偶性虽是不灭的,但不是不变的,而且存在着盛衰消长的变化,这一重大发现使他们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
所以《易经》里的内容包罗万象,如果你还认为是一本算命书,那这本书也太浪费了。前文也提到占卜一直是一种寻找答案的方式,我们普通人学《易经》,最根本的是,改变自己的固定思维,让脑袋开窍,洞察万事万物的规律,顺应规律做事,逐渐修正自己言行,把工作和事业做得更好,生活过得更好。
读杂书万卷不如真经一部,《易经》是我们老祖宗全部智慧的精华萃取和高度升华,是经典中的经典,很多人觉得《易经》这本书晦涩难懂,上面都是文言文,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开始阅读。
我读的是这本白话文图解版本《图解易经》,书中把晦涩难懂的古文翻译成我们通俗易懂的白话文,里面还有相近的注释和插图,在书中领悟到了很多古人的智慧。
易经里可不仅只有深奥的大道理,而是贴近生活的人生智慧!
从五行、天干、地支、太极和八卦的讲解,再到《易经》中的象、数、理的介绍,每一个都是能让你实际运用到职场,生意场和生活中的。
《易经》是传统文化的纲要,是传统文化的根。是我们理解传统文化的基石。读《易经》可以让我们更好的把握自己的命运!
结合生活中的案例,更能让人沉浸其中,看完之后,对于生活中的很多困惑也就豁然开朗了!
这本《易经》才56元,也就是两包烟钱,却能让你受益终生!
点击下方链接就可以把这本大智慧带回家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