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还叫什么(厦门为什么叫厦门)
人生就像厦门大桥,总找不到对应出口
生活就像翔安隧道,开进去就不能调头
心情就像嘉禾路,堵得慌且从没舒畅过
爱情就像成功大道,顺时激情堵时心碎
事业就像台湾街,总有公交挡在你前面
婚姻就像仙岳路,总在施工进出都挺难
薪水就像演武大桥,水准老接近地平面
淡定要像厦门大学,正门黯然后门广阔
一辈子就像思明南路,从妇幼到大生里
这段话想必不少人看过,也不难理解,不过最后一句,为什么“人的一辈子就像思明南路,从妇幼到大生里”呢?
因为妇幼是医院,很多厦门人在此出生,而厦门的殡仪馆以前则在大生里。想必只有老厦门才知道,(2013年6月23号移到了集美福泽园)......
厦门是一个外来人口繁多的城市,很多冷门的知识老厦门都不一定了解,新厦门人更别说了。下面小编给大家汇总下关于厦门的各种冷门小知识。
打开历史这扇“门”
1、厦门的由来厦门以前是一座孤岛,古时交通不便,所以到唐朝以前厦门一直是一座无名岛屿。唐朝开元至天宝年间,大陆陈、薛两大姓氏汉人先后渡海入岛。陈氏族人住南边,薛氏住北边。
1100年前,厦门的先民们给厦门岛取名“新城”。公元1279年,中央政府第一次在嘉禾屿设置军事机构。嘉禾屿地处九龙江入海口“海门岛”的下方,是漳、泉两地门户,民间按地理方位称此为“下门”。明.万历年间也称厦门为“夏门”过,后来雅化成“厦门”。
2、思明区的名字怎么来的
根据民间传统的说法,是“先有思明,后有厦门”,厦门原称“嘉禾里”,后建“厦门城”。明末清初(1650年),郑成功为了抗清复明,驻军厦门时,把厦门改为思明州(蕴含“思念明朝”之意),民国初年,建制设“思明县”;新中国成立后,厦门市划分行政区域时,为了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把本区命名为思明区。
3、湖里区因湖里大队得名
1980年在禾山乡湖里大队划出2.5平方千米设立厦门经济特区。1987年,厦门市 增设湖里区,区名取自原“湖里大队”。
4、集美区:因浔尾得名
集美原先属于同安县的一个小村庄,地处东溪至石浔入海处,其海湾称浔江, 浔江西岸延续到这个村庄已是末尾,村庄因此得名浔尾,后雅化成集美。
5、海沧区:因沧江得名
古时,有条小溪,自北而南流经当地汇入号称“圭海”(海面 有岛名圭屿,今称鸡屿)的九龙口,此溪名沧江,“海沧”即以海口和沧江各取一字为名。在明代称海沧镇。
6、同安区:因同安寨得名
1996年11月20日,同安县改名为区,以 境内有个同安寨,取“百姓求同安共乐”之意,故名。
7、翔安区:因翔风里和民安里得名
晋太康三年,翔安属同安县的翔风里和民安里,两地名各取一字而得名。
8、将军祠由来
将军祠以前都是小丘陵,路也都是小山路。不知何年修有两座祠堂,均为纪念清代两位英勇善战的福建水师提督而建,这两位将军一位是施琅,另一位是吴英。后来,人们就把祠堂这片地叫将军祠。
9、大生里曾是红灯区
“大生里”得名于鸿山下的一种大柽柳。据了解,清末厦门的轻微案犯都被罚到鸿山下的镇南关外种树,久而久之,这里树木繁茂,其中有一种大柽柳谐音“大生”,于是这一带就叫“大生里”。
民国时期,思明县政府下令把所有妓寮迁往大生里,这里就成了厦门最热闹的红灯区,出现了“畸形繁荣”。
各类建筑的冷门知识
1、厦大南门不在南边厦大校门的命名让很多人一头雾水,西北边的大门不叫“西门”或“北门”,却叫“大南门”。
原来,此门是1921年厦大建校时起名的,因毗邻南普陀寺,面向思明南路,进校门后的马路为大南路(厦大至南普陀)而得名,许多厦大学子简称此门为“南门”,不过此“南门”不在南边,所以大家别以此为参照物找东西南北哦~
2、灯塔公园的灯塔是翔安隧道的通风口
五通灯塔位于厦门市湖里区环岛东路五通段临海地带,于2012年01月04日开工。这座伟岸的灯塔其实是翔安隧道的通气孔,经过设计者的巧妙构思,它被建成了一座灯塔,与厦门港口风景城市特点形成了呼应。
五通灯塔公园由翔安隧道侧通风塔与弃渣场地块及环岛东路绿化带整合而成,占地面积13.2公顷。
3、厦门第一座隧道与高架
大家最经常听的就是翔安隧道,其实翔安隧道不是厦门的第一座隧道。在2000年以前,厦门的隧道与高架桥屈指可数。厦门第一座公路隧道是钟鼓山洞,北起万石植物园钟山,南至南普陀寺鼓山,全长1161米,1986年通车。
第一座高架桥是文园路一中门前的高架桥,长130米,双车道,1991年通车,解决了学生进出存在安全隐患。
4、骑楼厦门叫“五脚记”
厦门中山路附近有很多“骑楼”,骑楼的特点是上楼下廊,上面是住家,下面是店铺。走在骑楼下,既遮阳又防雨。
但是“骑楼”实际上是广东人的叫法。在厦门最正港的说法叫做“五脚记/五骹记(Go5 Kha-ki3)”。“五脚记”来源于马来语kaki lima,英文叫Five footway。“脚记”实际上是马来语kaki的音译。Kaki是度量单位,即一英尺。五脚记代表了骑楼下最早的廊道的宽度,即五英尺。
5、集美南薰楼作为厦门第一高楼长达30年
解放以后,两岸对峙,处于前线的厦门市区鲜有高楼。1957年落成的南薰楼,位于集美学村,是集美中学初中部用楼。南薰楼高十五层,54米,两侧翼楼各七层,当年集美人自豪地称呼其为“十五层”。
6、高崎站叫厦门北站
你问我去哪坐车,我说北站你一定以为是集美的厦门北站。其实老厦门口中习惯说的北站在岛内——高崎火车站。
高崎火车站1958年建成,1982年改名为厦门北站。2010年,新厦门北站启用后,高崎火车站恢复原名。2012年改称厦门高崎站。2015年,高崎站停止办理客运业务。
7、厦门宾馆的所在地曾经是日本神社
1938年5月,厦门沦陷。1939年年底,日本居留民会决定建立厦门神社,选址在厦门公园(原中山公园改名,二战后恢复原名)与万石植物公园之间的旧名为日月礁的小山上。神社在1940年-1942年间举办了多次祭拜活动。1945年战败后,神社荒废,其建筑物陆续被拆除改为厦门宾馆。今天在厦门宾馆明宵厅一侧,还保留有神社的两只狛犬(石狮)。
其他类的冷门知识1、文曾路不是一条路
“文曾路”不是一条路,而是是由文灶到曾厝垵的公路,实际上是由文屏路、龙虎山路两条路组成。
容易造成这样误会的还有:市政府大道、疏港路、莲前大道。
“市府大道”是通往市政府的公路,实际上由镇海路、同安路、公园东路、白鹭洲路四条路组成。“疏港路”毗邻东渡港区,是指通往港口或者码头的交通要道,实际上由东渡路、长岸路两条路组成。“莲前大道”是当时从莲坂到前埔的道路工程的名称,实际上由莲前西路、莲前东路两条路组成。
2、大小嶝以前是金门的
厦门翔安区的大小嶝岛以前是属于金门县的。1914年大、小金门与大、小嶝等岛从思明县独立出来设置金门县。在金门岛沦陷期间,金门县政府还一度迁往大嶝。
1949年10月,大小嶝岛解放,由南安县代管,1971年归同安县。金门县其余主体部分则仍由台湾当局控制并持续至今。金门县一分为二,1955-1970年一度出现了国共双方两个”金门县政府“,两个金门县县长对峙并存的局面。
3、曾厝垵怎么念?
日常生活中,几乎听到每个人说曾厝垵时,垵(ān)都是读第一声,其实这个读法是错的。
但是坐公交车时,公交的报站广播念的是上声的ǎn,一直觉得是不是机器念错了?但其实公交车的念法才是正确的。
4、中国第一所幼儿园在鼓浪屿
中国最早创办幼儿园(幼稚园)的地方是鼓浪屿。
清光绪二十四年正月(1898年2月),英国人韦爱莉在鼓浪屿创建怀德幼稚园。创办以来一直没有间断,即今鼓浪屿日光幼儿园。
5、思北小学在大同,大同小学在思北
很多小学会以地方命名,比如在集美就叫集美小学,但是厦门有两所小学却不这样叫。思北小学和大同小学两所都是很有历史的小学。思北小学校址在大同路上。而大同小学在思明北路之北的小学路上,这个地方大家又喜欢称之为“思北”。正好颠倒了。
6、厦门曾经有属于自己的钞票
民国时期多家银行可以发行货币,而且不同地区也会有不同的版本。其中,中国、交通、中南、中国实业等银行发行过厦门地名版的纸币。日据时期,厦门劝业银行也发行过一批印有厦门风景的辅币(1分至5角)。
7、筼筜湖原来是个港湾
筼筜湖是填起来的,这是很多厦门人会告诉自己孩子的一件事。以前筼筜湖是个港湾,长十余里,最宽近五里:南到现在的厦禾路,北到狐尾山、仙岳山脚,筼筜湾的海水沿着凤屿、莲坂,一直流到江头,其面积比五缘湾要大得多。
1970年代开始围垦,西堤建成后港湾不再。随后在填海的土地上建成了滨北、滨南、松柏、槟榔等新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