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反射对我们的启示(那些生活中心理反射活动与学习方式)

心理学反射对我们的启示(那些生活中心理反射活动与学习方式)(1)

PPT-1

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是个很专业的心理学术语,但是却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很熟悉的成语“望梅止渴”,就是典型的心理反射活动,确切说这是建立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的经典条件反射。

为了好理解,举个自己例子。读大学第一年,从济南城里学校骑车去灵岩寺玩,位于南部山区,距离非常远。玩得很好,回学校时候麻烦了,天色渐黑,筋疲力尽,又累又饿又乏。一望无际国道,两边是农田山丘,没有人烟,最后好容易见到路边饭店,热泪盈眶啊,把车子一扔,进去点了土豆丝和其他饭菜,之后狼吞虎咽。

问题:点菜点到土豆丝流口水,看见端上来土豆丝流口水,吃到土豆丝流口水,这在心理活动上有什么不同吗?

这涉及心理学术语:反射!

心理学反射对我们的启示(那些生活中心理反射活动与学习方式)(2)

PPT-2

反射的心理学定义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回答。

通俗理解,反射就是刺激产生的应答,应答可以理解为反应,因此就是公式:刺激——反应。

反射与反应的区别在于:

反射是有规律的反应,比如用针刺手心,只要刺就要疼,这是反射。

而反应不同,不同个体反应不同,比如有人讲个笑话,黄色段子,有人大笑还鼓励继续讲一个,有人笑而不语,有人真的发怒呵斥制止。

上面是内涵,再看外延是什么呢?

一般分作两大类: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无条件反射就是天生就会的,先天性质的,目的是确保活下去。比如四种基本情绪,喜怒悲恐,走在马路上遇见老虎,会恐惧躲开就是本能的无条件反射。

再例如,新生儿心理不是空白纸张,而是出生就有丰富心理活动,比如三种无条件反射活动,吃奶活下去,哭泣以便躲开危险,天生会微笑,这是无意义的笑,却是社会性微笑的基础。

对比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就是在其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环境,更好的生活。

比如,除了基本情绪,我们还利用这些基本情绪学会了复合情绪,如焦虑就是指向未来的恐惧。

再比如,新生儿很快学会了社会化微笑,与养育者进行情感互动,这就是条件反射,建立在最开始无条件微笑基础上的。

心理学反射对我们的启示(那些生活中心理反射活动与学习方式)(3)

PPT-3

上面说的是反射的内涵与外延,下面针对条件反射特意展开说说,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涉及心理发展。

人的心理发展,就是逐渐细化的过程,从泛化到分化,从粗略到精细,反射也是如此。条件反射在社会化过程中,也逐渐发展的更加精细化,形成了三种学习能力。

对条件反射的研究人物主要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代表人物有巴甫洛夫、桑代克、斯金纳、班杜拉和皮亚杰。

他们喜欢的动物各不相同。巴甫洛夫喜欢狗,桑代克喜欢猫,斯金纳喜欢小白鼠,班杜拉和皮亚杰喜欢小婴儿。

当然,这是开玩笑的说话,所谓喜欢就是这些心理学家以其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来试图搞明白刺激与反应直接的反射活动规律。

寻找因果规律是人类天性,好比我们都是归因主义者,因果论者和目的论者。

第一种学习方式是联想。

这是巴甫洛夫研究喂食狗的结果,给狗喂食时候响铃,由食物——流口水的无条件反射,变为铃声——流口水的条件反射。这就是经典条件反射,公式是刺激——反应。

学习方面典型方式就是联想学习法。幼儿学习阿拉伯数字,比如2就是大白鹅,2是耳朵,4是旗子,5是钩子,等等。中学生接受道德教育,则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二种学习方式是强化和惩罚。

这是桑代克和斯金纳研究成果,把饥饿小白鼠放进特制箱子里,就试误中学会了获得食物。这就是操作性条件反射,公式是刺激——心理活动——反应。

术语很拗口,说起来奖惩措施就司空见惯,生活太常用了。

学习的典型例子就是强化和惩罚。孩子考试成绩优秀,表扬是正强化,免除不喜欢的刷碗是负强化,目的维持学习行为。反之,考试不好,就是被批评,或者不让看喜欢的动画片,这是负惩罚,目的减少不好好学习行为。

只不过,研究发现,比起强化来,惩罚的效果总是不够好,而负强化要比正强化效果更好。如果不得不采取惩罚措施,用负惩罚效果好过正惩罚。

你希望孩子好好学习,表扬具体细微的进步,强过粗暴指责批评。你希望老公改变不刷碗的坏毛病,指责几乎不起作用,但是表扬一点点进步,就会有强化效果。

第三种学习方式就是模仿,也就是观察学习,可以称之为主动反射活动,或者主动反应,由班杜拉和皮亚杰提出。

我们如何学会了吃西餐,如何学会了学习,都是这些主动反应的结果。

有个故事,英国女王有次宴请殖民地领导人,对方不懂礼仪,把侍者端上来的精美盘子里的洗手水,作为茶水一饮而尽,女王见状,毫不迟疑,学着直接喝掉,这就是最高境界的模仿学习。

治愈心理问题的观察日记法:你能连续三个月一天一拍花?连续记下豆芽生长过程不?

心理学反射对我们的启示(那些生活中心理反射活动与学习方式)(4)

PPT-4

上面是从横向角度谈反射,下面从纵向角度看。

首先是类比马斯洛需求理论,对照理解反射活动的发展。

无条件反射,类似生理需要,食色睡,最基础。

经典条件反射,类似安全感需要。

操作性条件反射,有了奖惩预期后果,类似社会需要,包括爱与归属、尊重被尊重。

观察学习的主动反应,则是自我价值实现需要。

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心理活动都是反射,离不开反射。

再从自我认识角度看反射活动的心理发展,就是知道的四个阶段。

无知阶段:“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自知阶段:“知道自己不知道”;

觉察阶段:“知道自己知道”;

习惯阶段:“不知道自己知道”。

始于自知,经过觉察,终于习惯。习惯,成自然。

心理学反射对我们的启示(那些生活中心理反射活动与学习方式)(5)

PPT-5

最后,我想给大家留一些思考题,以便巩固我所讲的内容,把学到的内容生活化和通俗化,把知识变成体验,在体验和行动中把“反射”这一心理学概念,拓展和深化。

我的问题请看PPT,也是下面这些问题:

• 新生儿心理是一张白纸吗?带着遗传密码,出生就有无条件反射,很快学会条件反射,三种基本心理反应。

• 如果您有意识地去关注一下自己和他人,观察日常生活和工作,您能够区分出常见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吗?

• 回顾自己生活学习成长经历,描述自己遇到的各种学习事例,用三种不同学习机制予以解释。

• 自我认知过程的四个阶段,如何与自己的学习联系起来?

谢谢大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