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弹周希明生平介绍(评弹表演艺术家陈希安上午逝世)

上海评弹团“十八艺人”之一的评弹表演艺术家陈希安今天上午4点12分在瑞金医院逝世,享年92岁。根据老人的遗愿,丧事一切从简。刘天韵、蒋月泉、唐耿良等18位首批加入上海评弹团的艺术家们相继离世,如今已无一人健在,属于评弹的一个时代落幕了。

评弹周希明生平介绍(评弹表演艺术家陈希安上午逝世)(1)

图说:陈希安 网络图

陈希安是上海评弹老一辈艺术家。作为评弹“沈、薛”流派的第五代传人,他14岁开始学习评弹,后师从《珍珠塔》“塔王”沈俭安,上世纪40年代后期曾被社会上公认为“七煞档”之一。陈希安是沈俭安、薛筱卿之后的又一位“塔王”,他60年评弹生涯,与《珍珠塔》这部书紧密相联,他与薛惠君在1995年录制的《珍珠塔》是上海电视台“电视书场”第一部播出的长篇评弹,他与郑缨于2000年录制的 《珍珠塔》,成为中央电视台第一次播出的长篇评弹。

他是上海人民评弹团第一批最早的18位演员之一。他说表清晰,口齿伶俐,善于弹唱,表演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他曾担任上海人民评弹团副团长。长篇有《荆钗记》《陈圆圆》《打渔杀家》《党的女儿》《年青一代》,中篇有《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王孝和》《林冲》《见姑娘》《大生堂》《恩怨记》等。他还积极培养和提携新秀,曾跟随他学习和拜他为师的评弹演员有郑缨、高博文等人。退休后,陈希安将自己几十年演出的传统长篇弹词《珍珠塔》,整理出100回手抄本,无偿送给了高博文。

评弹周希明生平介绍(评弹表演艺术家陈希安上午逝世)(2)

图说:上海评弹团建团“十八艺人” 网络图

在去年的上海评弹团主题党日活动中,陈希安回忆,1951年,上海评弹团建立才三天,“十八艺人”就穿着解放装,背着简单行李,冒雨到安徽淮河工地上参加劳动、掘烂泥,体验生活。包括蒋月泉在内的艺术家们,就吃点高粱饼,胡萝卜丝沾沾盐,晚上在烂泥地上铺一块毛毡就睡了,没有二话。大家和农民兄弟同吃同住同劳动一个半月,最终排出了中篇评弹《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上世纪70年代后期,陈希安先后与薛惠君、郑樱等拼档,改任上手。其说表清晰,口齿伶俐,擅长弹唱,工“薛调”。代表性唱段有《十八因何》《七十二个他》《痛责》《见娘》等。在演唱《王孝和》选段《党的叮咛》时,将“蒋调”旋律溶于“薛调”唱法之中,别具新意。任上手后,唱法有所变化,多以“沈调“为主,兼容“薛调”唱腔、更见深沉。

陈希安于1991年退休,但他退休后仍执着于评弹艺术,在上海戏剧学校开设了评弹课,介绍评弹艺术的特点、唱法、各种流派,名家名段等。他还主持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每周一次的星期书会节目,历时20多年,一直到去年还现身舞台。陈希安曾说:“评弹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它的魅力深深吸引了我,我一定更做好传承工作,让东方大国的这颗璀璨明珠更加熠熠生辉。”(新民晚报记者 赵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