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毅南京知青之歌(任毅知青之歌蒙难记)

《知青之歌》蒙难记(八)

作 者:任 毅

图 片:选自网络

任毅南京知青之歌(任毅知青之歌蒙难记)(1)

莫斯科广播电台将我推入绝境

一切如预料的那样,愈是担心就愈担心。一场罕见的山洪终于爆发了,江浦县圩区的农舍和用地皆浸没在水里,贯穿南北的津浦线上的晓桥段也给洪水冲垮。知青们和农民一起奋战在抗洪第一线的堤坝上,已经快一个星期没有回“知青屋”了。等到洪水稍稍退却以后,我拖着那疲惫的身子回到那屋外大雨、屋里小雨的房中,正想收拾一下好好休息,隔壁小耿送来一封信,说已经来了好几天了。我接过信一看,那是五中高三丙班的郑剑峰的来信,郑剑峰是我的好朋友,他因身体不好没下农村。平日里我们感情很深,我下农村时的半导体收音机就是他组装送给我的,收听“莫斯科广播电台”和“美国之音”效果极佳。我急切地撕开信,一看,人像挨了一棍,顿时闷了,一下子坐在床边,痴痴地呆住了。

郑剑峰在信中告诉我,《知青之歌》已在当时我们称之为苏联修正主义的“莫斯科广播电台”广播了,被改为男声小合唱,歌名也被改为《中国知识青年之歌》……郑剑峰在信中让我注意点,并告诉我电台播出的时间,嘱我留意听一下,并把这封信立即烧掉。平日里我都有保留信件的习惯,唯独这一次,没有保留,冥冥中我已感到灾难的来临。

二OO0 年,中央电视台大型电视系列片《百年中国》对当时这一情况是这样表述的:一九六九年八月,苏联莫斯科广播电台的华语广播频繁地播送了一首被称为《中国知青之歌》的华语歌曲。歌中饱含了知青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对过早地结束学生时代、过早地参加体力劳动表示深深的哀叹。不久,这首歌因情调灰暗、低落遭到激烈的批判……

二OO 六年,《南京晨报》编写《南京往事五十年》一书中对这件事是这样描写的:这年(一九六九年)八月,苏联莫斯科电台的华语广播播放了这首歌,他们称之为《中国知识青年之歌》,当时正值中苏两国因边境争端和意识形态分歧而处于严重对立的非常时期,莫斯科广播电台频繁播送这支歌无异于将任毅推入绝境……

收到郑剑峰的来信后,我感到精神全垮了,已经没有任何心思了,脑乱成一团糟,热血上涌,仿佛要爆炸一样,我怎么也不会想到,一晚上的冲动会造成加此巨大的后果,看来我的命运将要毁在我这莫名其妙的歌曲中了。

任毅南京知青之歌(任毅知青之歌蒙难记)(2)

当天下午,我没有去堤坝上抗洪,一个人关上门静静地坐在那里,屋外的大雨还在肆虐地下看。我焦虑地等待着,四点钟一到,我打开半导体收音机,尽量把音量调到最小,搜索莫斯科广播电台……此时我的心脏仿佛要跳出胸膛,拨收音机旋钮的手一直在抖着,莫名的大汗浸湿了我的全身……忽然,“莫斯科广播电台,莫斯科广播电台,中国的知青朋友们,下面请听《中国知识青年之歌》……”随着悦耳悠扬的音乐声响起,我几乎不敢相信我的耳朵,那经过配器增加了和声的男声小合唱,把这支歌演绎得十分完美、十分动听。我学过六年俄语,很欣赏苏联歌曲,尤其欣赏其中的男声小合唱,此刻我感到,这支歌竟比我听过的所有苏联歌曲还要好听。

歌曲唱罢,余音还在耳边不停地缭绕,然而头脑里突发出来的各种想法搅和在一起,乱得令人心烦。此刻我真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眼泪不禁掉了下来。我很少掉眼泪,就是在后来被逮捕、提审、判刑时我都不曾掉泪,这一次不知是怎么了。

“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美国帝国主义、苏联修正主义是我们的两大敌人,而且是不共戴天、誓不两立的死敌。既然敌人支持了,播送这支歌,我们当然就要反对了。我突然感到我的小命已经系到一根十分脆弱的丝线上,不知哪一天丝线就会断了……

那时候,许许多多听过莫斯科广播电台播放这支歌的知青朋友都对我表示了极大的关心,也不时透露对我的担心,《知青之歌》还在不可思议地流传,而且更加盛行了。是否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愈是被禁止的东西,它的生命力就愈强,影响力也就愈长久,一方面是人民的好奇心,另一方面却是这事物本身的魅力所在?我不得而知。

我看到过无数的知青们记录的《知青之歌》手稿,内容大同小异,有很多是知青们根据内心的需要,增加了“姑娘”“感情”之类的段落,也不落俗套,只是我感到事态越来越严重了。

任毅南京知青之歌(任毅知青之歌蒙难记)(3)

(未完待续)

(注:《<知青之歌>始末》由今日出版社出版,该书列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课题。本文原载于“苏州知青”公众号,题目为编者所加)

【作者简介】任 毅,男,江苏南京人,1947年生,南京市第五中学66届高中毕业,1968年12月到南京江浦县插队落户。1969年创作歌曲《知青之歌》,迅速在全国知青中广泛流传,1970年被打成反革命并判死刑,后改判十年有期徒刑。1979年1月4日平反,宣布“无罪释放”,被安排到南京纺织公司所属丝绒厂工作。退休后供职于成都艺术职业学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