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拉的成长(第八年北大的安吉拉)

藏语里,医生叫“安吉拉”

是“天使”的意思

8年来

北大医学“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员

为西藏带去了医疗技术和医学温度

当地居民亲切地把他们唤作“安吉拉”

夏末初秋的新冠肺炎疫情

打破了西藏的宁静

8月26日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62名医务人员尽锐出征、驰援西藏

同日,第七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员凯旋

他们之中三名本计划回京的队员

与第八批援藏队员

一起坚守在西藏疫情防控一线

一场医学接力正在雪域高原继续

……

出征!奔赴海拔4000米

8月26日凌晨4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支援拉萨医疗队已经尽锐集结、出征在即。31名精锐医护人员,与兄弟医院等共同组成北京市支援拉萨医疗队驰援拉萨。

人民医院副院长杨帆受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派,担任北京市支援拉萨医疗队领队。

安吉拉的成长(第八年北大的安吉拉)(1)

↓ 驰援西藏的人民医院医护人员

安吉拉的成长(第八年北大的安吉拉)(2)

同一时间,由7名医生,23名护理人员和1名院感专员组成的31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支援拉萨疫情防控医疗队也集结出发。

安吉拉的成长(第八年北大的安吉拉)(3)

↓ 驰援西藏的北医三院医护人员

安吉拉的成长(第八年北大的安吉拉)(4)

安吉拉的成长(第八年北大的安吉拉)(5)

驰援西藏的医护人员具有丰富的呼吸系统疾病和急危重症治疗、护理经验,多名医疗护理专家曾执行过“组团式”援藏、援鄂抗疫、抗震救灾、冬奥医疗保障等重大医疗支援任务。

凯旋!离别一载终相见

在驰援西藏医护人员出发的同日中午,北大医学第七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圆满完成为期一年援藏工作,结束隔离后回到北京。16名队员在欢呼声中走下车,手捧鲜花,踏上红毯。

安吉拉的成长(第八年北大的安吉拉)(6)

安吉拉的成长(第八年北大的安吉拉)(7)

安吉拉的成长(第八年北大的安吉拉)(8)

安吉拉的成长(第八年北大的安吉拉)(9)

安吉拉的成长(第八年北大的安吉拉)(10)

安吉拉的成长(第八年北大的安吉拉)(11)

安吉拉的成长(第八年北大的安吉拉)(12)

援藏队员们踏上了回家的路程,即将与阔别已久的家人团聚。在一年的援藏工作中,第七批援藏队员们不负使命,冲锋在前,为西藏医疗工作的飞速提升作出了突出贡献,留下了北大医学人浓墨重彩的一笔。

安吉拉的成长(第八年北大的安吉拉)(13)

陈立在迎接仪式上发言

北京大学医学部第七批援藏医疗队总领队、北京大学口腔医院修复科副主任医师陈立援藏2年,他用“惊喜、感动、幸福、温暖”来形容归来后的感受,他说:

作为一名老队员,我跟第六批及第七批队员一起在高原奋斗过,每一批北医人都克服各种困难,奋斗在雪域高原,成为当地百姓的健康卫士,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北医人的厚道与担当,践行了伟大的援藏精神。
藏族同胞叫我们“安吉拉”,拉着我们的手说“突吉切”(感谢),其它单位的援藏干部也视咱们为“健康保护神”。我想,如有召唤,我们在场的每一位队员,都会毫不犹豫,重返高原。

坚守!为了最后的胜利

在第七批“组团式”援藏医疗队队员凯旋之际,他们之中的三位队员依然坚守西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第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程渊、急诊科张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专家赵慧颖选择留在了雪域高原的抗疫一线。

安吉拉的成长(第八年北大的安吉拉)(14)

程渊

曾参加过武汉抗疫的程渊,作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赴西藏自治区工作组专家,入驻西藏自治区第三医院。在高原缺氧的情况下,穿戴防护服、佩戴N95口罩每日在隔离病房工作超过6小时;带领本地和其他单位支援医护人员进行医疗救治工作,筛选重症及高风险患者,注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作为第七批组团式援藏队员,已经在西藏坚持工作一年,本已经要结束工作返回北京,当西藏疫情暴发以后,毅然决定接受国家的征召,以自己的专业优势和武汉抗疫经验,继续留在拉萨为抗疫作出一点贡献。

安吉拉的成长(第八年北大的安吉拉)(15)

张烁(左二)

张烁作为工作组专家,支援西藏自治区妇产儿童医院,协助医院汇总解决现存的问题,并筛查重病患者及时转诊到其他医院。

援藏期间,我们建立了EICU,申请CRRT机器等设备,开展新技术3项,建立西藏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申请急诊科质控中心;举办京藏联合会议,举办培训班和系列课程,提高了当地医疗水平。

安吉拉的成长(第八年北大的安吉拉)(16)

赵慧颖

8月13日,即将结束援藏工作返京的赵慧颖受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委派,支援西藏自治区第三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建设。

组建医护团队,合理配备医生护士,制定规范流程,梳理盘点药品、耗材、器械,赵慧颖马不停蹄多方奔走。

面对西藏突发疫情,我没有丝毫犹豫,选择留下来,支援定点医院重症监护室建设。虽然高原抗疫很苦,但我一定克服各种困难,助力西藏疫情早日结束!

感谢你们的付出!

北大医生带去了先进的医疗技术

帮助当地改善了医疗水平

更带去了北大医学人的医学温度

我们拾取了一些援藏故事

一起听北大“安吉拉”的讲述

安吉拉的成长(第八年北大的安吉拉)(17)

王冰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

援助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骨科

通过援藏工作,克服困难,成立骨肿瘤专业,培养专业骨干,开展脊柱肿瘤手术治疗等多项医疗新技术,使“大病”患者不出藏就能得到救治。术后最大的欣慰就是看到患者和家属那一张张善良淳朴、充满感激的笑脸、伸出的大拇指和口中反复的“安吉拉”。

安吉拉的成长(第八年北大的安吉拉)(18)

高为华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耳鼻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

援助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

最难忘的是我在西藏开展的第一例喉癌全喉摘除术,患者是73岁的藏族老人达培。术后我带领达培做检查,11月的拉萨天气寒冷,我摸了摸达培的裤子很薄,赶紧带老人回到病房,穿上毛裤。老人听不懂汉语,但是他明白了,朝我会心地微笑。查房时,达培老人每次都握住我的手,亲切地贴在自己脸上,我能感觉到传递的温度、感激和喜爱。

安吉拉的成长(第八年北大的安吉拉)(19)

王栋梁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

援助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西藏自治区神经外科疾病的主要特点是脑血管病多,病情急且重,颅脑肿瘤大,所以挑战性更大,这一年,我主刀做了70余台四级以上手术,患者总体预后好。援藏经历既丰富了我的临床工作阅历,锻炼了意志。这一年,我为雪域高原带来了神经内镜相关的新技术,微创、ERAS新理念,同时也带来了北医人的医学温度。

安吉拉的成长(第八年北大的安吉拉)(20)

隋锡朝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副主任

援助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胸心外科

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在院士团队支持下,坚持以微创为发展方向,先后开展了荧光胸腔镜、食管癌免疫新辅助治疗、微创肋骨骨折内固定等多项自治区首例手术或技术,基本实现胸腔镜手术在胸外科常见病种的全覆盖。同时,胸心外科牵头筹建成立西藏医学会胸心外科分会,成为首届主委单位,由一个年轻团队成长为推动自治区胸外科发展和升级的领军科室,实现学科建设的跨越性发展。

安吉拉的成长(第八年北大的安吉拉)(21)

韩 亮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

援助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

我这一年开创了西藏自治区可以常规开展玻璃体视网膜手术的先河,使当地医生都切身体会到了眼底疾病治疗的可能性以及治疗后患者的喜悦心情。建立了多项临床诊疗常规,大幅提升了医疗安全。培养多名当地藏族医生可以独立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建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首次设立日间病房,增加手术周转率,降低了住院时间,也降低了患者的费用。

安吉拉的成长(第八年北大的安吉拉)(22)

王 琛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援助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内分泌科

一载援藏事,一生援藏情!很幸运,有机会来到西藏,并为它的进步奉献有价值的青春和努力!援藏的日子,头顶强烈的紫外线,呼吸稀薄的空气,远离家人朋友,但在这里的每一天,看到患者淳朴的笑容,看着科室在自己的努力下有了哪怕一点点改变,看着自己带的徒弟能独立规范地完成患者的诊疗,就会眼中有光,心中有火!

安吉拉的成长(第八年北大的安吉拉)(23)

来源:北京大学医学部宣传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

文字:韩娜

图片:北京大学医学部宣传部、黄大无、医大时代、医学继续教育学院

编辑:陆欣然、王丁熠

排版:杜金莹

责编:昭花花

安吉拉的成长(第八年北大的安吉拉)(24)

北大校园又有新变化!

曾在爱因斯坦身边工作的他,也是北大校长!

北大原创,版权所有

若需转载,敬请联络

期待投稿,欢迎合作

邮箱:gbdgw@pku.edu.cn

安吉拉的成长(第八年北大的安吉拉)(25)

安吉拉的成长(第八年北大的安吉拉)(26)

安吉拉的成长(第八年北大的安吉拉)(27)

谢谢你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