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全篇(三十而立四十不惑)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全篇(三十而立四十不惑)(1)

人在三十多岁的时候最容易焦虑,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孔子在《论语》里说过的这句耳熟能详的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三十而立,很多人理解的是成家立业,有一番事业,而到了三十多岁没有达到这个预期,所以就会很焦虑。

我以前也是这么认为的,直到最近看书,发现对孔子的这句话还有这样一种解释:

“三十而立”,意即到了三十岁才懂得要立志做一件事情,即我这一生做什么,就像今天的年轻人确定做什么专业一样。

一般人二十岁就确立了,孔子迟了,爱玩,他去当吹鼓手去了,直到三十岁才醒悟要干正事,三十而立,不是指三十岁就要成家立业或自立于世,而是确立了自己的志向。

“四十而不惑”,意即到了四十岁才不犹豫,才不疑惑,三十岁确立了要干正事,干什么正事呢?今天想干这,明天想干那,拿不定主意,摇摆不定,有疑惑。

到了四十岁才坚定要干“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克己复礼”的大事,这个“不惑”,是指对自己的理想、志向、所认定的事业不疑惑,不三心二意,而不是对任何事物、任何道理不再疑惑。

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年轻的时候都认为自己与众不同,坚信自己年纪轻轻就能功成名就,毕竟有那么多的励志故事,我们觉得自己也可以。

但最终,我们都会发现,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只是普通人,那些励志故事也只是极小概率事件,而那些追求“一夜成名”和“一夜暴富”的人,最终得到的往往不是绚烂的巅峰,而是沮丧和痛苦,由此可见,先贤的忠告是何等睿智和客观,直言了自己的无奈和挫败,其实,这才是人生的真相。

所以,也不用盲目焦虑,以一颗平常心去看待生活,坚持做对的事,不骄不躁,保持自己的节奏,该来的总会来。

每天一点小认知,这是我今天的思考,与你分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