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麦冬种植大户(媒体采风团走进四川绵阳看发展)

封面新闻记者 周洪攀

5月17日,四川绵阳市“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新闻媒体采风活动走进三台县。三台县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立足绵阳构建“一核两翼、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确立“产业立县、工业强县”发展思路,通过优化特色产业结构,增加产品附加值。2021年第一季度,三台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9.24亿元。

三台麦冬种植大户(媒体采风团走进四川绵阳看发展)(1)

走进三台县档案馆,从郪县建立到三台县的正式命名,从抗战到新中国的诞生,从改革开放到三台经济的腾飞,一份份史料讲述三台的前世今生。“三台最早叫郪县,到现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讲解员介绍,公元前201年的西汉,在秦灭巴蜀100多年以后,三台这片广袤的地域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历史的名字——“郪县”。经过历史的变迁,公元1734年三台县有了正式的名字。在抗战期间,东北大学迁至三台,使三台成为川北最具文化影响力的城市。

三台麦冬种植大户(媒体采风团走进四川绵阳看发展)(2)

新中国成立后,三台建起了涪江大桥、鲁班水库、团结水库、文峰电站等工程。改革开放后,三台县在工业农业、城市建设、交通水利、文化教育、社会民生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果。三台第一个工业区的成立、第一个合资企业的诞生、第一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命名、第一条高速公路贯通、第一个产业园的建立等,有的已经成为历史,有的依然发挥着作用,有的将改变未来三台的生活。

三台麦冬种植大户(媒体采风团走进四川绵阳看发展)(3)

位于芦溪镇的麦冬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内,农户在刚栽种的麦冬地里种上了玉米。而在麦冬深加工车间内,一罐罐以麦冬为原料生产的饮品,顺着流水线进入包装车间。据介绍,三台芦溪、花园是“涪城麦冬”的主产地,种植面积达到了2万余亩。近年来,三台县通过优化特色产业结构,做大做强麦冬产业,通过建立麦冬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引进麦冬深加工企业、生猪养殖基地,实现生态化种养殖。“目前,麦冬加工能力达2.2万吨。”据三台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研发的“川麦冬1号”“川麦冬2号”“午脉饮”“二冬膏”等新产品进入超市、进入老百姓的餐桌。

三台麦冬种植大户(媒体采风团走进四川绵阳看发展)(4)

据该负责人介绍,生猪养殖给麦冬种植提供充足有基肥,同时农田里又给生猪提供充足的饲料。今年,养殖企业预计出栏生猪7.12万头、仔猪42.4万头。铁骑力士“天府肉猪”“川藏黑猪”两大生猪新品种配套系被誉为川猪振兴的两大芯片,“本源生”“黑味美”“忆乡”等“园区产、园区造”产品热销国内外。

三台麦冬种植大户(媒体采风团走进四川绵阳看发展)(5)

据悉,三台县在发展县域经济过程中,确立“产业立县、工业强县”发展思路,先后建起了梓州产城新区、西部鞋服产业城、麦冬大健康产业孵化园、藤椒加工产业园等一批批项目,为“十四五”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