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习俗古诗(古诗词里的元宵节)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马香车拾坠钿。

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圆。

这首《诗曰》是号称“诗词文章,书法音乐无不精善”的南宋文学家姜夔的诗作。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位难得的艺术全才。他的这首《诗曰》写的是元宵节的热闹气氛,上片写的是在游人拥挤、花灯满挂的元宵佳节到来之际,王公贵族喜迎佳节的喜庆盛况。“宝马香车”是才子佳人的暗喻,采莲船又被称为旱船,是一种传统的舞蹈。佳人头上的钗饰品与花灯相媲美。

下片写的是在这热闹散尽之后,孤灯下的劳动人民还在叫唤着卖汤圆。笔锋在此处一转,由上阕的热闹转换为描写下层劳动人民的辛劳,两者相对比,深刻地表现了姜夔对所处的社会环境的无奈和对普通民众的深深同情、怜悯。这种强烈的对比与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差不多,同时也写了元宵节家家户户吃汤圆的习俗。

元宵节的习俗古诗(古诗词里的元宵节)(1)

元宵节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而元宵赏灯则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汉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于是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院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也都挂灯。此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了民间盛大的节日。这种习俗也经历了从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关于“元宵节”有个这样的传说,与“年”的传说差不多,都是描写野兽、怪物伤害人和牲畜,人们便组织起来去打怪物。后来,有一只神鸟因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地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天帝知道了这件事,十分愤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牲畜和人统统都烧死。

天帝的女儿十分善良,不忍心看到人间的百姓受苦。于是,就冒着生命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众人听到这个消息后,都十分害怕,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有个老人家想到了一个好法子。他说:“在正月十五这天,每家每户都点燃爆竹,张灯结彩,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都为老人家的法子纷纷点头,之后去做了准备。到了正月十五这一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还有烟火冲上来,以为是大火在燃烧。人间的百姓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和财产,为了纪念这次成功,每年的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

元宵节的习俗古诗(古诗词里的元宵节)(2)

还有说,元宵节来源于汉文帝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去世后,他的儿子汉惠帝刘盈登基为帝。刘盈生性懦弱,使得统治大权逐渐被吕后所取代,吕后独揽大权后,刘氏的天下就变成了吕氏的天下,朝中的老臣都惧怕吕后的残暴,敢怒不敢言。

后来,“诸吕之乱”终于被平定,刘恒被拥立为皇帝,是为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的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的日子。家家户户张灯结彩,以示庆祝。

据相关史料记载,正月十五元宵节在西汉时期就已经受到重视,汉文帝时期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这一夜就叫元宵。司马迁创建《太初历》,也将元宵节作为重大的节日。汉武帝还在正月十五的夜里,在甘泉宫举行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就是主宰宇宙一切的神。后来,人们也将正月十五视为祭祀天神的先声。

元宵节的习俗古诗(古诗词里的元宵节)(3)

隋唐之时,灯火之风盛行,闹花灯的传统节日习俗被推向了高潮。隋朝隋炀帝有《元夕于通衢建灯夜升南楼》一诗:

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

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月影疑流水,春风含夜梅。

燔动黄金地,钟发琉璃台。

这是隋炀帝杨广写的一首元宵节观灯的诗文。此诗极力渲染当时元宵节的热闹气氛。中间两联已基本对仗,形象地写出了节日的灯火辉煌。首联透露出当时的元夕已被佛教徒用为宣教弘法,末联的描写让人看到的则是宫廷生活的奢华。

元宵节的习俗古诗(古诗词里的元宵节)(4)

唐朝时期,国力空前强大,元宵赏灯十分兴盛。无论是京城还是乡镇,处处都张灯结彩,人们还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灯柱等。满城的火树银花,十分繁华热闹。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苏味道《正月十五夜》写: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初唐时期,每年元宵节晚上,长安城里都要大放花灯。该诗第一句写灯,把灯比作“火树”和“银花”,表现出灯的辉煌。第二句写观灯的环境,既有美丽壮观的自然景象,又有政治环境,即元宵佳节特许放宽禁区后市民可以信步漫游所带来的喜悦氛围。第三四句总写观灯盛况,抒发骑马逐月的欢乐情怀。第五六句细写游人盛景,歌舞妓们艳丽华美,杂于各色人之间,踏着“梅花落”曲子,唱着愉快的歌,把观灯之乐推向高潮。最后两句用“金吾不禁”和“玉漏莫催”来表达人们让欢乐继续下去的心愿,有力地烘托出太平盛世歌舞升平的初唐繁荣,让人感到兴犹未尽,产生出强烈的艺术效果。

元宵节的习俗古诗(古诗词里的元宵节)(5)

唐代诗人张祜也有一首《正月十五夜灯》: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时天上著词声。

这首诗将元宵节热闹的情景写得热闹非凡。家家出门、万人空巷、尽情而来、尽兴方归闹上元夜,使得上元灯节成了最有诗意,最为销魂的时刻。

元宵节的习俗古诗(古诗词里的元宵节)(6)

关于“元宵节”最为著名的词应该是那首《生查子·元夕》,这首词有说是欧阳修的作品,也有说是宋代才女朱淑真的作品。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正月十五元宵节的花灯,灯光就像白天一样雪亮。月亮升起在柳树的梢头,他约我黄昏之后共诉衷肠。今年的元宵节,月光与灯光同去年一样,只是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泪珠不知不觉地湿透了衣裳。

元宵节的习俗古诗(古诗词里的元宵节)(7)

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也是元宵节诗词作品中的精品之作。其中“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更是千古名句,还被王国维誉为“人生三境界”的第三种境界。全词如下: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这首词开篇便写满城灯火、满街游人、火树银花,通宵歌舞,这样的热闹景象。但是作者的意图并不在于写景,而是为了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个人的与众不同。这首词描绘出了元宵佳节的通宵灯火,无论是词句的运用,还是情感上的表达,都是十分高明的。

元宵节的习俗古诗(古诗词里的元宵节)(8)

元宵节与其他节俗活动一样,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延长和扩展。在汉朝时期,官方放一天假;唐代已经有三天假期了;到了宋代更是达到了顶峰,长达五天假期。到了元代大部分假期都被取消,元朝统治者认为生命在于运动,工作就是休息,全年假期只有16天。而如今,元宵节仍然是家家张灯结彩,燃放烟火,家人团聚吃元宵。

每个节气里都有一个念想,串起人们的共鸣,只因为在这个节气里,蕴含着某种人们需要的温暖。今夜的元宵,在古人笔下的诗意盎然,热闹非凡;今夜的元宵,在碗里漂浮旋转,预示着团团的爱和圆圆的心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