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历代君王列表及功绩(秦国的历代先祖贡献巨大)

秦国的统一史,实在是离不开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这六位国君的奠基之功,甚至还有“奋六世之余烈”这句名赞虽然,这六位带着实力,帮助嬴政横扫六合,最终变身为秦始皇但是,秦国的一统结局可不是这么简单的,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秦国历代君王列表及功绩?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秦国历代君王列表及功绩(秦国的历代先祖贡献巨大)

秦国历代君王列表及功绩

秦国的统一史,实在是离不开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这六位国君的奠基之功,甚至还有“奋六世之余烈”这句名赞。虽然,这六位带着实力,帮助嬴政横扫六合,最终变身为秦始皇。但是,秦国的一统结局可不是这么简单的。

除了秦孝公到秦始皇这七位国君,在秦孝公之前,秦国其实还有24位君王。他们中,有的在西周时期不断积攒实力;有的人在春秋时期开疆拓土;有的制造动乱;有的平稳守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秦国故事涂上了壮丽的颜色。那么,经过千年,我们是如何证明秦孝公之前存在着24位国君的?到底有什么依据呢?

先代史籍

其实,要证明秦孝公之前存在24位国君,并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在现代对秦国时代发展进行总结之前,古代的史学研究者们已经为秦国编写史书了。例如,《左传》、《国语》、《史记》等,都记载了春秋战国时期各个国家发生的故事。其中,《史记》对研究秦国历史起到的作用更加积极,通过它的《秦本纪》等章节,我们也大体了解了在秦孝公之前的秦国国君的身上都发生过怎样的故事。

《秦本纪》简明扼要地讲述了秦国从兴起到统一之前的发展进程。周孝王时期,秦非子畜牧有功,有了自己的城邑。周平王时期,秦襄公帮助平王避难有功,成为诸侯,史称襄公始国。所以,秦襄公开始,算为第一代诸侯君王,而从秦襄公的儿子秦文公到秦成公这8位国君,开始了一段百年的发展历程。虽然他们没有留下太多精彩的故事,但是也都不断地励精图治,在位时不断兼并冀戎等周边小国以及部落,使得秦国的规模越来越大,为秦穆公称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到了第九代君主秦穆公时期,秦国开始重视人才的引进,吞并了十二个小国的国土,拓展了千里的土地,最终称霸西戎。对于秦国发展,秦穆公可谓立下了大功劳,甚至最终还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对于他的功绩,《史记》也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记载,称“穆公得其实”。

接下来,在第十代秦国君王秦康公到第二十四代秦献公之间,秦国曾经多次发生过君主被杀、内乱。秦怀公被逼自杀、秦出子为庶长所杀等重大事件的发生,使得秦国的实力有所削减,秦国的河西之地也是在这一时期被晋国夺走。这一时期,秦国虽然有动荡,时常作为其他诸侯国故事中的陪衬,但是整体上也还是在发展的。

根据《史记》记载,秦献公继位之后,对秦国的政务进行了完善,颁布“止从死”,即中止了殉死制度。此后,先后击败晋国以及晋国分化之后产生的魏国。在石门,斩掉6万晋军首级。在少梁,俘虏了魏国将领公孙痤。通过、《秦本纪》,我们在感叹秦国从兴起到变法之前的波澜壮阔的同时,也在《史记》的字里行间捕捉到了秦国发展的史学依据。

野外考古

经过了对《秦本纪》等篇章的研究,现代的史学界为秦国的历代国君总结出了一整套秦国君主世系表。由于秦非子到秦庄公这五位君主处于秦国被立为诸侯国之前,所以世系表并没有从秦非子开始排序,而是先从秦襄公开始序数,一直排序到秦王政。尽管这张世系表已经非常精确了,但是它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史记》等著作。

而经过了现代科技和野外考古学的发展,我们现在已经可以通过一个个秦国国君的墓葬,证明秦孝公之前的26位国君的存在。从1976年开始,我国就已经开始对秦国的王陵进行发掘。经过了多年的野外考古,我们总共发现了44座秦国的大墓。根据对钻探结果的分析和总结,大家惊喜地发现墓葬的主人里就包括了从秦德公到秦出公在内的19个秦国国君。

1976年,一群可恶的盗墓者留下的盗洞被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发现。经过耐心地清理,考古工作者们敏锐地觉察到,秦国君主的墓葬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于是立刻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挖掘。经过了细心地清理,考古工作者们发现这里的一号大墓的墓主人应该就是《史记》记载的秦共公与秦景公。

首先,一号大墓里埋葬着殉人与人牲,根据献公止从死的记载,一号大墓的时间段应该处在秦献公之前。其次,一号大墓的椁具为黄肠题凑,这种最高等级的葬具证明了墓主的身份大概率是一国之君。最后,墓葬中还出土了一件记载了190多个篆文的石磬。石磬上的古文“龚”和“辕”,就是现代汉字中的共和桓。证明了墓主人的身份就是秦共公以及秦景公。

除了文字、椁具以及殉人等证据之外,残片与泥土也可以证明墓葬主人的身份。例如,在发现秦穆公的墓葬时,专家们发现了一个筒瓦残件,上面写着橐泉宫当四个字。根据《汉书》记载,秦穆公就被安葬在橐泉宫的蕲年观之下。在论证墓主的身份是秦襄公和秦文公时,考古学家们的依据则是虚土埋葬,并没有进行夯筑,证明墓主人活动的历史时期应该处于秦国早期。这些珍贵的野外考古总结的成果,为精确秦国历代国君的世系表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物质依据。

经过史学典籍与现代的野外考古成果的总结与分析,许多史学研究者将自己的想法总结成了一篇篇论文,这些研究秦国发展历史的论文,对于先秦历史,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例如,《陕西凤翔春秋秦国凌阴遗址发掘简报》,通过对凌阴遗址中发掘的建筑遗迹进行简要分析,对秦公一号大墓的考古结果进行了简要的总结。而《秦国青铜器研究》就提出了秦国的青铜器的发展,也可以大体证明墓主人的活动年代。

总而言之,通过对史学典籍中细枝末节的阅读、野外考古的耐心钻探以及现代的研究,想要发现秦孝公之前的秦国君王有多少,并不是一件难事。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