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成大是明朝的什么(南宋最牛外交官)

范成大是明朝的什么(南宋最牛外交官)(1)

范成大画像

01

公元1162年六月,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身心俱疲,实在不想干了,便以需要休养为由,把帝位传给养子赵昚,是为宋孝宗。

继位的第二个月,被誉为“南宋最强皇帝”的赵昚,就迫不及待地召主战派老将张浚入朝,共商恢复河山大计。

随后,孝宗搞了一系列大动作,比如为岳飞平反昭雪,逐渐将被贬谪和罢免的主战派大臣平反复官,重用主战派,以陈康伯为左相、史浩为右相,以张浚为枢密使,都督建康、镇江、江州、池州和江阴的兵马,紧锣密鼓地做着战争准备。

孝宗誓要北伐,收复失地。

当时金军,已经屯兵安徽灵璧和虹县,准备大规模南侵,张浚想先发制人,向宋孝宗报告了他的想法,孝宗命他先拿下灵璧和虹县。

张浚立即行动,八万精兵很快组织到位,派主管殿前司李显忠和建康都统邵宏渊分两路出师。

这两位一直主张北伐,刚向张浚进献过攻城策略,接到命令后欣然从命,李显忠率军从濠州出发,直扑灵璧,邵宏渊率军从泗州出发,直扑虹县。

旗开得胜,宋军接连攻下灵璧、宿州等地。

没想到,大好形势很快被李显忠与邵宏渊的不和破坏殆尽,加上张浚统帅无方,金军攻打宿州时,本该出兵相救的邵宏渊却按兵不动,导致李显忠大败,宿州沦陷,北伐也宣告失败。

南宋与金国签订屈辱和约,史称“隆兴和议”。

和约的主要内容为:

1、南宋对金不再称臣,改称叔、侄关系;

2、维持绍兴和议规定的疆界;

3、南宋每年给金的“岁贡”改称“岁币”,银绢从二十五万两、匹改为二十万两、匹;

4、宋割商州(今陕西商县)、秦州(今甘肃天水)予金;

5、金不再追回由金逃入宋的人员。

02

对宋孝宗来说,和约的其他条款他都可以接受,唯独有一点他耿耿于怀,那就是对两国递交国书的礼仪问题。

因为在这个问题上,“隆兴和议”延续的还是二十多年前“绍兴和议”老一套:凡金使者至,捧书升殿,北面立榻前跪进,帝降榻受书,以授内侍(《续资治通鉴》)。

也就是说,每次金国使者来递交国书,南宋皇帝都得离开龙椅迎接,而这在宋孝宗看来,简直是奇耻大辱——你一个小小使者,凭什么这么大面子,竟然要我堂堂大宋皇帝屈尊迎接?

三年后,金国派完颜仲出使南宋,递交国书,宋孝宗说就别麻烦朕了,让合门使(负责朝参、宴饮、礼仪等事宜的官员)接受国书就行了。

我去,还有这种操作,大宋皇帝的脑壳,是不是被驴踢了?

完颜仲被宋孝宗激怒,因为这对他和金国来说,也是奇耻大辱!

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

后经赵构干预,宋孝宗只得忍气吞声,不再坚持。

范成大是明朝的什么(南宋最牛外交官)(2)

宋孝宗画像

然而,被迫妥协的结果,反而激起了宋孝宗更大的反作用力,他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改变现状。

对这一套感到屈辱的,并非宋孝宗一人,至少还有大臣虞允文,他和孝宗的看法一样,这不但是对皇帝个人的侮辱,更是有辱国格!

03

虞允文,四川仁寿人,唐朝名臣虞世南之后,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及第,曾于绍兴三十一年,以一个文弱书生的身份,以一万八千兵力在采石矶大败十五万金兵,取得著名的“采石大捷”。

“采石大捷”后,虞允文声名鹊起,在朝野上下赢得了极高声誉。

德高望重的虞允文与自己心意相通,宋孝宗信心大增。

所以,当虞允文建议派使者到金国更改受书礼仪,并要求金国归还河南宋朝皇陵之事,宋孝宗不假思索地决定“照办”。

当然也有人不愿生事,比如左相陈俊卿,他认为,即便想要恢复故土,也要等到国家强大之后,现在贸然行事,无异于以卵击石。

血气方刚的宋孝宗最见不得软蛋,一怒之下将其罢相,让他当福州知州去了,然后任命虞允文为右相兼枢密使,命他负责搞定此事。

虞允文推荐了两个人担任使者,一个是李焘,一个是范成大。

对于范成大,人们并不陌生,赫赫有名的大文学家,尤工于诗,学习中、晚唐诗,自成一家,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时为处州知州。

对于李焘,虽然知道的人不会很多,但他也非等闲之辈,也是个大才子,史学典籍《续资治通鉴长编》的编撰者。

可惜,李焘这人才高八斗,却胆小如鼠,贪生怕死,知道要金国归还皇陵、更改受书礼,找到对虞允文:虞丞相啊,你这是想杀了我啊,我可没得罪您!

“今往,金必不从,不从必以死争之,是丞相杀焘也。”

话说到这个份上,虞允文和宋孝宗都明白,要想让他出使金国,是打死也不会干的了。

唯一的指望,就剩下范成大了。

04

范成大当然也不傻,明白这一去的危险性。

但他更明白,既然拿了国家俸禄,国家需要的时候,就应义无反顾。

宋孝宗深受感动:“卿气宇不群,朕亲加选择。”

据《宋史》,乾道六年五月,宋孝宗任命范成大为起居郎、代理资政殿大学士、左太中大夫、醴泉观使兼侍读、丹阳郡开国公,出使金国,“索求北宋诸帝陵寝之地,并请更定受书之仪”。

临行之时,宋孝宗再次关切地问范成大:对于这次出使,外面议论纷纷,官员们都很害怕,你不害怕?

范成大说:坦率地说,无故遣使,金国人肯定会认为这是对他们的挑衅,完全有可能轻则扣留,重则杀头,臣也是人,怎能不害怕?不过请皇上放心,臣把家事都已经安排好了,遗书都写好了。

宋孝宗热泪盈眶:“放心去吧,这又不是朕败盟发兵,何至害卿!但是苦头,是免不了要吃一些的,也可能风餐露宿、啃雪食毡,成为第二个苏武…...”

果不其然,当范成大来到金国,先是递交请求归还北宋诸帝陵寝国书,之后突然提出“宋金两国既然为叔侄,那么受书的礼仪也得改改了”。

金世宗完颜雍又气又恼,将他的奏章掷在地上:“大胆,这里岂是献国书的地方!”

金国群臣要他起来,范成大跪立不动,一定要把国书递上。

他不起来,那些人就用手板打他,想把他打起来,范成大依然跪立不动,非献上国书不可。

金国君臣无计可施,议论纷纷,太子完颜允恭气冲斗牛,唰地拔刀在手,打算一刀把他宰了,范成大眼睛都不眨一下,还把身子一挺,脖子一伸,用手指了指自己的脖子,意思是尽管朝这里砍。

越王急忙阻止,才未酿成大祸。

05

范成大的英勇无畏,立即收获了一个粉丝。

回到会同馆后,一个无比崇敬他的金国小吏,也就是那个粉丝悄悄告诉他,有大臣主张把他扣下,不放他回去,很是替他的安全担心。

感谢小吏的好意,范成大提笔挥毫,作《会同馆》一诗以明志:

万里孤臣致命秋,

此身何止一沤浮。

提携汉节同生死,

休问羝羊解乳不!

扣下就扣下,像苏武那样当个牧羊人,一辈子回不到故国又怎样,老子不怕!

范成大坚持到底、宁死不屈!

金世宗担心这样下去,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两国关系进一步恶化,有再度兵戎相见的可能,只好同意归还宋钦宗梓宫、允许南宋奉迁河南皇陵,但对于对方更改受书礼的要求则毫不通融。

范成大此次出使,虽然未能百分百完成任务,但他的勇敢,在敌国朝堂表现出来的凛然不屈,金国上下无不肃然起敬。

消息传开,范成大在金国顿时成了明星,以至于他回国时,负责陪送的金国使者请求他把他所戴巾帻的式样给他。

得知对方是想仿效他的巾帻做一顶,范成大开玩笑地说,你也仰慕“上国衣冠”吗,对方说不是,他只是崇拜英雄。

对于范成大此次出使,《宋史》主编脱脱的评价极高:

成大致书北庭,几于见杀,卒不辱命。俱有古大臣风烈,孔子所谓“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者欤?

回去后,范成大被任命他为中书舍人,后来历任知静江府、四川制置使、参知政事等要职,晚年退居石湖,加资政殿大学士。

范成大是明朝的什么(南宋最牛外交官)(3)

公元1193年,范成大与世长辞,享年68岁,累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

用古诗收尾:

《喜晴》——范成大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