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生态文明建设纪实(长江文明与世界大河文明对话)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1月27日讯(记者万建辉 通讯员刘伟伟)11月27日上午,作为首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组成部分的“长江文明与世界大河文明对话论坛”,在武汉东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相关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就长江文明传承发展、长江文化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保护、长江文明文旅资源融合与利用等话题展开探讨。不少专家为彰显武汉在长江文明中的重要价值、推进武汉建立长江文明枢纽城市提出智慧指引,建议借助长江文明这一世界大河文明文化传播符号,推动武汉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

长江生态文明建设纪实(长江文明与世界大河文明对话)(1)

“长江文明与世界大河文明对话论坛”现场。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 摄

国家文物局原局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在“以长江文物活化赋能文旅核心动能”的主旨演讲中认为,长江从青藏高原高屋建瓴,一路兼收诸江之长,长江流域在人类起源、中华文明孕育、中外文化融汇交流、近当代中国转折发展进程中,留下了丰厚的文物资源。要充分利用长江资源禀赋,从文化强国战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角度,在“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方面,让长江文物活起来。武汉三镇地处中国腹地,依长江而生,靠长江而兴。要进一步加大研究力度,以长江文物为要素,发掘长江文化的核心精神,传播长江文化的当代价值,推动武汉等长江沿岸城市个性更加鲜明,让长江文化感召力更加突出,使之成为长江文化旅游的鲜明特征。

长江生态文明建设纪实(长江文明与世界大河文明对话)(2)

国家文物局原局长、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刘玉珠发表主旨演讲。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 摄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在致辞中表示,武汉是连结长江文明和黄河文明的最早区域之一,是促进南北文化交汇、长江上中下游文化交融的枢纽之城,具有深厚的长江文明底蕴。首届中国(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和此次论坛在武汉召开,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方辉以“五帝时代的长江文明”为题,以“纸上之文字”与“出土之文物”相互印证,讨论了“五帝时期”长江流域的文明发展程度,以及对于中华文明早期发展的重要贡献。他指出,武汉在中国古代就是长江文明的文化荟萃之地,它处于长江文明的枢纽地位,具有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武汉以如此丰厚的长江文化遗产,一定能在新时代利用好它的文旅资源,发展出它独特的吸引世界目光的文旅特色。

长江生态文明建设纪实(长江文明与世界大河文明对话)(3)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学院院长、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方辉发言。长江日报记者万建辉 摄

不少海外专家学者为此次论坛发来视频发言。瑞典皇家人文、历史及考古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张隆溪认为,武汉是历史名城,有“江城”之称。在龟山东麓、晴川阁下有壁立江中的禹功矶,那是纪念传说中大禹治水成功之处,武汉与长江千百年来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特别是2020年以来经历疫情磨砺的武汉,向全世界展现了武汉人坚韧不拔、奋斗不已的顽强精神,这种顽强精神也融入了长江文化,流传后世。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欧洲科学院院士艾伦•麦克法兰在视频中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在中国古代和近代,汉口财富依赖于其丰富的河流和湖泊资源,大量货物从这里中转。因此,武汉作为长江流域商贸中心城市的地位和特征十分明显。

【编辑:邓腊秀】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