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是祭拜什么的(为什么要祭祀先人和敬畏鬼神呢)
#中国传统文化##国学##易经##曾仕强#
#中元节#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日,我们叫做中元节,其实“中元节”只是一个统一的称呼。实际上,它是一个“三俗合一”的节日:这一天在民间俗信中就叫做七月半或七月十五,又称为祭祖节(通常还包括七月十四日);在道教,它是道教节日:中元节;在佛教,它又属于佛教节日:盂兰盆节。
从易经的角度来看,农历七月份对应于《十二消息卦》里的否卦。
十二消息卦
否,就是不通的意思,也就是天地阴阳之气处于剧烈交锋的状态,特别是夏火和秋金的斗争和转化才刚刚开始,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来完成的,而农历七月就是提供了这种转化的时间和空间,那么这个时候的天地气场将会十分紊乱,对于生活其中的人类将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古人认识到秋的关键在于“收”——也就是要收敛自己。进入立秋以后,就不能再像在夏天那样风风火火、积极行动,而应该学会放慢脚步,收拢精气神,不要再去乱跑乱动。因此,这个时候我们不应该向外求索,而应该向内寻求——以提升内在精神状态为佳。于是古人想到了一个合适的办法,它就是祭祀。
在民间,人们庆贺初秋丰收时,首先会祭拜天地,酬谢天地的馈赠,如果没有天地的配合,我们的庄稼就会颗粒无收,正所谓天地父母也;其次会祭拜祖宗牌位,以表达对先人的感恩和怀念之情,自己有了收成或取得一些成绩,绝对不能忘了祖宗先人,这叫不忘本,这也是孝道传承,国学大师曾老说过,我们中国人是一个可以把祖宗牌位扛到肩上,然后满世界跑的民族;再次,会敬畏鬼神,以表达对于鬼神的尊重。这一天,道教和佛教也会举办隆重法会,用来济渡其他孤魂和鬼众。
这些仪式的背后,无不彰显敬祖尽孝,重视孝道的教育和传承,同时也表达了中华民族“达则兼济天下”、“守望相助”的民族精神!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我们的内心世界将会变得更加安然,更加稳定,同时这一天,很多老人会告诉你,要及早回家,不要乱跑,以免冲撞了鬼神,惹来不必要的麻烦。因为这一天,阴曹地府会统一放假,会有很多阴魂回归阳间,走亲访友或实现未了之愿望……
像这些带有“迷信”色彩的传说和劝告,其背后的用意就是告诉你到了这一天后,你就应该收敛收敛自己,不要再去外面乱跑乱动了,因为这个时候,整个天地的气场很混乱,你还在外面乱跑乱动,那是非常不利的。可是你如果这样直白地告诉大家这个原因,那么大家不一定会相信,就算相信了,也不一定记得住,就算记住了,也不一定会当一回事,会遵照执行。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借助祭祀,让大家重视起来,然后集中参与;通过鬼神“放假”,让大家树起敬畏之心,从而不敢再去乱跑乱动。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很重要的功能,那就是教化。
通过这样一段时间的收敛和调整,大家从心里到身体,将会越来越适应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积极储存能量,实现能量的转换,以便迎接一个秋高气爽的秋天来临!
中国传统文化的背后核心就是天人合一,即天、地、人三者的高度统一。所谓的节气就是特殊的时间和空间相互交错在一起所形成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就可以学习古人、像古人那样认识自然规律、认识自己,从而利用自然规律来为人类大众服务,真正做到与时偕行。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