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养肺排肺部毒素(养肺护肺建议这样做)
肺为清虚之体而居高位,为五脏六腑之盖,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外感六淫之邪自口鼻皮毛而入,多先犯肺,肺叶娇嫩,不耐寒热,易被邪侵而发病,是人体最易“失守”的一道防线。
非典伤害的是肺,新冠伤害的也是肺。中医常讲,肺为娇脏,与外界无时无刻都在进行氧气交换,最易受伤。中医认为:“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现在已经是过了立秋,正是开始养肺的时候。那么秋季应该如何养肺呢?
养肺七点
清气道以净肺
随着工业污染的增加,大气污染也随之增加,人体吸入空气中的污染物,轻者可引起支气管炎、肺泡的炎症,重者可引起中毒,甚至癌变。因此,秋日应注意经常开窗通风换气,每日早晚应选择空气清新处主动咳嗽,清除呼吸道及肺部的沉积物、污染物,减少肺部损害。
通腑气以清肺
中医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大便秘结可诱发或加重慢性支气管肺炎等肺部疾患,又可诱发老年性痴呆、癌症。因此,通利大便既可以降肺气,泄浊阴,预防衰老、癌症,又可防治慢支、咳嗽等。平时应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与粗粮,多做腹部按摩。习惯性便秘者可在医生指导下及时采用药物或非药物疗法治疗。
常欢笑以宣肺
笑口常开不仅是治疗百病的“良药”,也是促进体内器官年轻的“灵丹”,对肺尤其有益。欢笑时,或唱歌时,胸肌伸展,胸廓扩张,肺活量增加,可促进肺内气体的交换,从而消除疲劳,解除抑郁,抛开烦恼,有助于恢复体力与精力。
勤喝水以益肺
秋季每日至少要比其它季节多喝500毫升水,以保持肺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也可直接将水“摄”入呼吸道,方法是将热水倒入杯中,用鼻子对准杯口吸入,每次10分钟,每日2~3次即可。
重食疗以润肺
中医认为,燥为阳邪,易伤津损肺,耗伤肺阴,因此秋季应注意食疗以润肺,百合、银耳、荸荠、山药、秋梨、芡实、蜂蜜等有滋阴润肺作用,冰糖银耳汤、黄精秋梨汤、雪梨膏、百合莲子汤、芡实山药羹等也有养阴润肺作用,不妨常食。少吃辛味的葱、姜、蒜、韭、椒等辛辣食物,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秋天要适当多吃酸的食物,从而达到养肺同时养肝的目的。
进中药以补肺
秋季进补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除食补外,可选择一些具有养阴益肺作用的中药以补肺,如明党参、北沙参、太子参、玉竹、东阿胶、西洋参、燕窝等,可泡服,或煮粥服食,或与肉食类同炖服食。
多运动以健肺
强健肺脏的最佳方法是适当的体育锻炼,因此,可根据人们的喜好不同,身体差异,分别选择合适的锻炼方法,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等,可改善呼吸功能,增强肺心血液循环,增强肺心功能。
肺好与不好的简易自测方法
爬楼梯法
用不紧不慢的速度一口气登三层楼,不感到明显的气急胸闷,说明心肺功能良好。
憋气法
深呼吸然后憋气,能憋气到达30秒,表示心肺功能很好。
吹火柴法
点燃一根火柴,放在距离身体15cm的位置,然后尽力去吹。若距离15cm的时候吹不灭,则说明肺功能有问题;若距离10cm时还吹不灭,说明肺功能很差。
食疗方
冰糖银耳枸杞炖雪梨
材料:雪梨 1个、干银耳 1朵、 冰糖 15g、枸杞 10颗。
做法:
1、提前1个小时用清水泡发银耳,银耳泡发至花朵蓬松,将泡发好的银耳撕成小朵。
2、银耳放入砂锅加适量冷水,大火煮开,小火熬制至少1个小时左右,熬制至银耳汤浓稠,加入冰糖再炖10分钟。
3、放入雪梨,梨去核,把梨切成骰子大小的丁。把梨丁放入煮好的银耳粥里。小火煮10分钟左右,把梨煮软了。最后放入少许的枸杞即可。
功效:清火,止咳,润肺。此茶也适合孕妇饮用。
杏仁雪梨响螺汤
材料:南杏15克,北杏(去皮去尖)15克,雪梨2个,响螺1只,陈皮1角,幼盐少许。
做法:
1、响螺取肉,洗净,切片,备用;雪梨去蒂、去心、去核,切块,备用;南杏、北杏、陈皮分别清水洗净,备用。
2、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滚,然后放入上述全部材料,改中火继续煲一个半小时左右,加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有清热气、润肺燥、止咳除痰的作用。适用于身体燥热,口干鼻燥,干咳无痰,或咳痰带血丝。
禁忌:脾胃虚寒,咳嗽痰多清稀之人不宜多饮用。
沙参玉竹雪耳汤
材料:北沙参15克,玉竹15克,雪耳15克,猪展4两,陈皮1角,幼盐少许。
做法:
1、先将雪耳用清水浸透发开,洗干净,备用;北沙参、玉竹、猪展、陈皮,分别洗净,备用;
2、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滚,然后放入上述全部材料,改中火继续煲两小时左右,加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有清燥润肺、滋阴清补的作用。适用于咽干燥咳,无痰或痰少难出,身体燥热,喉干口渴等。
禁忌:伤风感冒患者不宜饮用。
百合冬花糖水
材料:百合30克,款冬花15克,陈皮1角,冰糖适量。
做法:
1、百合、款冬花、陈皮,分别用清水洗净,备用;
2、瓦煲内加入适量清水,先用猛火煲至水滚,然后放入上述全部材料,改中火继续煲一个半小时左右,加入冰糖适量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有清热润肺、止咳平喘的作用。适用于喉咙干燥,干咳无痰,或咳痰不爽,或痰中带血丝,低热,自汗出,手足心发热等。■
【来源:本文综合自中国中医药报、广东卫生信息、广州市中医医院、老人报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