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诗与远方(人到中年日近长安远)

人到中年诗与远方(人到中年日近长安远)(1)

人到中年,唯心不醉

01

“日近长安远”源于《世说新语.夙惠》的一个典故:公元三一一年(永嘉十一年),前赵刘曜攻破洛阳,俘虏了晋怀帝,后又攻陷长安,晋愍帝被俘,于是西晋遂亡。晋元帝司马睿,在中原南迁士族的支持下,联合江南氏族,在南京建立了东晋政权。晋明帝数岁时,一次长安来人与元帝闲谈,当元帝问明帝长安和太阳哪个远时,明帝回答说:“太阳远,没听说人从太阳上来,只知道人从长安来。”为夸耀明帝的聪明,第二天在朝臣宴会上,再次问他这个问题时,明帝却回答说“太阳近”。这使元帝大为吃惊,问他为什么改变了昨日的答话,明帝说:“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后人便用“日近长安远”这个典故比喻向往帝都而不得至,多寓意功名事业不遂,希望和理想不能实现之意。

人到中年诗与远方(人到中年日近长安远)(2)

晋明帝(司马绍)数岁,坐元帝(司马睿)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大多数人的中年都是“日近长安远”的。这些人的中年就像风箱里的老鼠,上有老,下有小,中间有房贷、车贷,想找个小憩片刻的夹缝都找不到;也是各种舆论的中心,各种难听恶毒的“箭”往上射,没有不是十环的。

中年就是“尴尬”、“逼仄”、“画地为牢”的代名词。上接不上天,下接不着地,一边卖着讨好的笑一边流着自嘲的泪。总想试图抓住青春的小尾巴,结果却发现青春原来是只淘气的小壁虎;总以为明天就会好了,结果发现第二天的天空依然阴霾。

中年本来应该是春风得意、八面玲珑的年纪,尽情挥洒着舍我其谁的豪情。什么时候成了“憋屈”的代言人,有时候“面具戴久了,就会长到脸上,再想揭下来,除非伤筋动骨扒皮”不可。

歌手李健曾经说过:“我觉得一个40岁的人,变得大腹便便,开始秃头,肆无忌惮地光着膀子上街,这是我非常忌讳的。人可以变老,但要老得体面一点。”

人到中年诗与远方(人到中年日近长安远)(3)

要我说,中年人要做就做西装——体面;而不能一辈子都只做裤衩,别人放什么屁他都得接着!

唯一属于中年人的两个字就是——体面。

02

人到中年诗与远方(人到中年日近长安远)(4)

阵阵狂风笑着黄沙走

逍遥怒吼黄沙塞满口

目空心空端起一碗酒

飘飘悠悠一去不回头

第二季《中国好歌曲》的舞台上,一首编曲不张扬的《侠客行》,仅凭唰喇喇的几句词儿,简单纯粹中就道尽了生命的苦难,也让大众记住这个曾经见证了中国摇滚黄金时代的中年男人——赵牧阳

1967年12月20日,赵牧阳出生于宁夏中卫,一个前面是高山后面是黄河,再往后就是一片沙漠的地方。

20岁便有了“西北鼓王”的雅号。刘欢说赵牧阳的打鼓功力,“我第一次见到一只底鼓放在那儿,一个槌子,一脚下去一定两个声音,永远是这样,(赵牧阳)基本功非常非常扎实,而且鼓打得不丢范儿

那时中国摇滚迅速兴起,鼓手稀缺,最多的时候赵牧阳同时担任了八支乐队的鼓手

人到中年诗与远方(人到中年日近长安远)(5)

魔岩三杰,你认得几个?

从1987年起,他先后录制过多张专辑,其中很多都为大众所熟知,如《黑梦》、《天堂》、《在别处》、《风暴来临》、《姐姐》、《梦回唐朝》等,也正是那段时间成就了赵牧阳自己的黄金时代

1991年,赵牧阳发行的首张专辑《牧阳流浪》被传唱至大江南北。与此同时,一直被视作"摇滚鼓王"的他,又被冠以"中国流行民谣第一人"的称号。

人到中年诗与远方(人到中年日近长安远)(6)

2000年之后, 他留下架子鼓,背上了好友的三弦,开启流浪的生活。

漂泊的日子很不好过。他出没于不知名的街头小酒吧,风餐露宿,几近食不裹腹。曾经三天卖唱只赚了29元,一度崩溃。

后来,他偶然在小旅馆楼下的花园里,遇见一位卖唱的年轻人。那位年轻人口中唱得正是他写的第一首歌《流浪》。他感叹那一刻自己的心都快碎了。而这份感动也促成了他坚持下去的理由。

他还一度住在道观里,过着隐士般的生活。长达五、六年的时间里,他完全不使用手机,深居简出、与世无争。

2013年,赵牧阳在凤凰遇到现在的妻子,从此过上油盐酱醋茶的寻常百姓生活。家庭,让一个流浪半辈子的人终于安定下来。

婚姻和孩子,对他的改变是巨大的。

人到中年诗与远方(人到中年日近长安远)(7)

赵牧阳

原来一个中年人的担当,既不是自己所谓的远大理想,也不是自己所谓的虚假尊严,而是一个中年人所应有的体面,一个关乎家庭的体面。

人生中的许多追求,有些是填给嘴巴的,有些应该是填给灵魂的。人一辈子不是为了挣多少钱,走多少路,而是为了活得明白,活得通透。嘴巴能填好,灵魂如果还能安顿好,这样的人生就是牛叉的人生。

03

人到中年诗与远方(人到中年日近长安远)(8)

朴树

2003年,事业将要到达最高峰的朴树,突然消失在公众视野里。不商演,不接受采访,一沉寂就是10年。

外界纷纷质疑:感情问题?家庭问题?抑郁症?最大的声音是“江郎才尽了吧?”

朴树始终不曾做出任何解释。

他卖了市里的房子,在北京郊区租房住,把手机关了,远离喧嚣,过起了隐居生活。

很长一段时间,他几乎不见人,不和人交流,一整天自己待着读书、写歌。

不少人骂朴树矫情,他也不是很在意:“我会尽量去解释别人对我的误解,如果解释不了,那就只能这样吧。”

2017年4月30日,朴树时隔14年回归大众视线,发布新唱片《猎户星座》,有乐评人发文:“在人们视野中消失10年,却仍让人无法遗忘的歌手,恐怕只有朴树一人。”

人到中年诗与远方(人到中年日近长安远)(9)

同年,朴树在录音棚里演唱了李叔同的《送别》,在唱到“情千缕,酒一杯,声声离笛催”突然哽咽,失声痛哭。

人到中年诗与远方(人到中年日近长安远)(10)

人到中年,还活得像个少年一定很不容易吧。

2019年,朴树46岁。“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人到中年诗与远方(人到中年日近长安远)(11)

孤独是人生必经之路

原来一个中年人的体面就是,不要与俗人俗事同流合污,与喧嚣时刻纠缠在一起,适时的独处一段时间。敢于远离人群,学会与孤独和谐相处的中年人就是体面的。贴近自然,就能思考的深一些;走的慢一些,灵魂就可以跟上自己;活的轻松一些,大脑能自由的飞一会儿。

04

人到中年诗与远方(人到中年日近长安远)(12)

陈丹青

2000年,陈丹青回国,接受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特聘,任教授及油画系博士生导师。

2002年的硕士考生中,一位绘画成绩位居第一,却因英语和政治各差一分落榜。陈丹青向学院通融未果。

2004年末,陈丹青递交辞呈:我之请辞,非关待遇问题,亦非人事相处的困扰。我深知,这一决定出于对体制的不适应,及不愿适应。

人到中年诗与远方(人到中年日近长安远)(13)

带完最后一拨6位学生后,陈丹青毅然离开了清华大学。走之前,他说:

不从众,保持独立人格,坚守个人的价值观,这在中国,非常难。

常有记者采访他——公共知识分子、作家、文化人,他不买账,只好让他给自己定义,他很诚实:“我只是一个暂时还没有学会说假话的人。”

原来一个中年人的体面就是:

人到中年诗与远方(人到中年日近长安远)(14)

生活的磨难可以暂时浇熄心头的火焰,如果你往灰烬里面扒一扒的话,火种依然存在。青苔之下的岩石棱角依然,中年人就要“介如石”。

人至中年,更应该崇尚独立的人格和尊严,有不随大流的态度,时刻保持灵魂的自由与干净。

05

人到中年诗与远方(人到中年日近长安远)(15)

沉沦

人到中年,并不意味着只有沉沦而无真实,只有向下的放任而无向上的修为。中年人的体面是除了能看透人生之外,也要开始思索如何安放灵魂这件人生大事;

人到中年诗与远方(人到中年日近长安远)(16)

翻车了,拍张照吧

中年,并不代表只有庸俗的日常而无生活的乐趣,也不意味着生活中只有小确幸而无大思考,还要有活出真我,活得有趣的勇气,柔软又有温度的生命态度;得过且过的人生,我劝你还是算了;

人到中年诗与远方(人到中年日近长安远)(17)

不要最后终于活成了年少时讨厌的那个自己,这样的人生是多的无趣啊!

人到中年诗与远方(人到中年日近长安远)(18)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