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书的人和读者(图书出版人在江湖之诉说)
行走江湖每每听到各种诱惑在叫喊,人的一心向善若介入而没戒心,当明白现实感觉失望难免留下心酸回忆。几年前,北京日报发表一篇文章至今没有几人会记得,那是揭露骗子行为令人惊叹,只有搞转载的或做电视节目的兴许在说出篇名后会记得。该文章出来时我已被骗,读到文章时却已晚。骗、又被骗只好隐忍着,因为其中有本人不畏困难以及有成就感类的虚荣,所以心情也同文章中所描述的其他受害人一样,由自己默默承受。对于选择隐忍权当是节省司法人力资源吧,何况已有记者进行发文举报。被骗心情总是不爽,着实将本人骗得脸面无光尴尬至极。堂正之人被骗,心中凸起块垒没有泄恨总是个结。约半年前接到一个来自武汉电话说是派出所警官,询问是不是出版一本书被人骗了,对方还说他抓到了骗子。初问时我说是,后因对方多问而想起骗子有冒充的可能性,莫须是再遇骗子来探情并要求对方用座机电话。接着虚与应对之后,最终结束时反而被对方奚落,此后再也没有接到类似电话。是好人、坏人莫衷一是,但愿骗子受到惩罚。
自费出书已够呛了还遇上骗子,致我耿耿于怀至今仍叨念骗子太可恶,又骗了多少人。社会人们有时不经意的求真务实其理想化追求,总是躲不开骗子、盗贼、造假、贪官这类人渣的挑战。那些可恶的人渣层出不穷并且前赴后继,抓不完也关不尽。细思一下,我们的司法对待犯罪分子是不是太仁慈了。当然一种食粮养百样人,在既不能使社会做到弊绝风清情况下,真心希望有一种能震慑犯罪心理的手段。就是抓一个能用办法公开严惩一个,直叫危害社会人渣喊出再也不敢时,兴许能教育更多的人放弃铤而走险。
上述提到的文章是《北京日报》2019年8月发表的一篇记者文章,题目是《198家出版社全球征稿?假的!》。作为网络资料上可查看到的多名受害作者之一,我心情愤怒归愤怒则要理性对待现实。或许通过诉说经历与所想,聊聊谁应担责和怎么维权,骗子是怎样骗又该怎么处置骗子,还有本人的书稿和未尽的创意。曾经的愤怒、颓废、忍辱还有新的期待,聚于此而列出十多个小标题,如此这些议议之后但求能平复心情。现定向头条投稿,将在随后日子里修改上传,还望读者有耐心读下去。
图书出版人在江湖诉说之一,被骗时感知如同与专业对话而无奈。
业余写作本来就辛苦还因为图书出版被骗,骗子装得太专业了,真不知这里头的湖水有多深。因从未独立出书更不知出版界的出书规矩和套路,只是想通过出一本自己的书,有了人气后以好再度发挥想象潜能写出更多文字。但事实上出版一本书也没那么容易,各行业各有套路不好擅入,当靠近最后一公里时就遇上行业骗子。抱着美好意境,近在出版社门前竞如此残酷,象被拦路抢劫似的而茫然失措。那骗子冒充编审是多么专业,其热情和主动关心象一块看不见真脸皮的彩色照片,尽管表情呆萌做作可爱,使用腹语也有磁性,于是就认了。骗子就是骗子,才不管被骗之人是什么身份什么境况。人一旦被骗,如同上了骗子砧板上肉而遭宰割,这当中不知有多少经验和教训待人总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那前事又是谁事,又有多少人常记起而避坑落井。
被骗之后凭本人认知和对骗子骗技水平判断,这些骗子在出版业内混合研究作者心理至少达十年,才如此娴熟将一个学有所成初求出版者骗到手。由于被骗如同针扎在身上,受刺痛而不得不做出反应。在尚不能确定是谁作案的前提下,首当其冲的当然是要问出版社这行业。不信能发生而发生的行业骗子,其中必有责任问题也就有追究理由。标明出版社在网络公开征稿分不清正规和非法,骗子骗人而且还有商量,叫作者莫衷一是。只有行业内人懂得,骗子是如何炼成了精。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