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奇异故事(唐代奇闻异事5一则)

01 升仙   你想不想摆脱人世间的种种无奈、琐屑、烦恼、桎梏、困窘与疼痛,长生不老,飞升成仙? ,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唐代奇异故事?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唐代奇异故事(唐代奇闻异事5一则)

唐代奇异故事

01 升仙

  你想不想摆脱人世间的种种无奈、琐屑、烦恼、桎梏、困窘与疼痛,长生不老,飞升成仙?

  你想不想腾云驾雾,乘风飘举,超凡脱俗,逍遥太虚?

  你想不想吸玄黄醇精,饮玉液琼浆,食翠芝朱英,居瑶堂瑰室,驰骋上下四方,穿越往古来今?

  你想不想……

  你想不想……

  一般来说,上文中提到的境界,只有仙人能够达到。如果你想,那么就要想办法成仙。

  古往今来,上至帝王将相,中至富商大贾,下至贩夫走卒,得道成仙,驱神役鬼,是无数人毕生追求的梦想!

  可是,怎样才能够成仙呢?

  道家的“仙书”里提到了种种修炼法门和操作程式,假如你想成仙的话,就得按照上面的要求一丝不苟地加以修炼。……成仙没有捷径,需要旷日持久的投入……精神上的,也包括物质上的。

  当然,练成练不成,还得看你自己的缘法与造化……

  说到底,这事虚无缥缈,变幻莫测,所以,修仙的人很容易陷入迷途,堕入魔障。漫漫长路,根本不知道出路在何方。

  有些人正心诚意,精勤不倦,弃绝万丈红尘中的欢笑与温暖,在人迹罕至的地方兢兢业业地修炼了一辈子,最后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这样的结局,不能不令人沮丧!

  一怒之下,推翻炼丹炉,砸碎八卦镜,扔掉乾坤剑,拂袖而去的,也大有人在。

  要是有一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比如说就象如今的高考一样,经过层层选拔,最后通过某种考核,引领成仙若渴的人得道飞升,那该多好啊!

  这话听起来好像做梦发呓语,都是胡说八道。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您别说,还真就有这么个地方!

  唐代南中有一个所在,名叫选仙场。

  所谓“选仙场”,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考核与选拔,使凡人得以飞升成仙之处。

  选仙场在层峦之间,悬崖之下,周围古木参天,碧草如茵,清泉淙淙,瀑布飞溅,风景怡人,倒象是个神仙愿意光顾的地方。

  站在山下向上仰望,只见苍青色的天穹之下,陡峭的悬崖一落而下,仿佛刀砍斧削一般,峭壁上寸草不生,光滑如镜。同不远处相邻山崖上嶙峋的怪石,形成一种参差的对照。

  这座山,似乎形成了一种极为强大的场,有时候,站在山脚的人会非常清晰地感受到虚空中暗含的那股威压之感。

  峭壁的绝顶之上,隐藏着一个幽深的洞穴。在山顶缭绕的云雾之间,影影绰绰,若隐若现。

  据说,那里是神仙的洞府!

  那些吸风饮露,乘风驾云,逍遥来去的神仙,经常在这里出入。

  当地的道士将此地奉为洞天福地,每逢重大的节日和集会,都要汇聚在这里,供斋醮神,设坛祭祷,以求清洁身心、消灾避祸,修行精进,甚至凌风飘举,升天成仙。

  在各种仪式和集会当中,每年中元节的庆典,最受当地道士和奉道民众的重视。

  传说,就在这一天,洞府里的神仙会挑选一个相貌、品德和修行都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人,让他升至山顶洞穴,在此接引成仙。

  这是方圆几百里的盛事。

  每到七月十五这一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达官显贵和升斗小民,只要能倒出功夫来,都翻山越岭,远道而来,争先恐后地亲眼目睹这一神迹。

  当然,那些迫切地想要成仙的学道之人更是一个不拉。

  奉道者首先在峭壁之下铸起一座坛宇,升坛烧香,斋醮祭祀,焚香祷告。七天之后,再由大家共同推选出一位公认德行最高,身心最洁净、修行为虔诚的高道,衣裳素洁,手持经简,立于道坛之上,口中念念有词,等待上仙从天而降,前来迎接自己。

  其他的人在扯着他的衣袖,殷殷告别之后,便纷纷退下。站在远离道坛的地方,遥遥地望着昔日亲密无间的道友,顶礼膜拜。

  不一会儿,便有五彩祥云,从洞口飘飘悠悠,蜿蜒而下,一直飘到山下的坛场,将坛上的道士笼罩在霞光瑞彩之中。

  那个站在道坛上的高道,衣冠不动,挺身肃立,双手合十,脸上是亘古未有的祥和与宁静,脚踩五色祥云,在悠扬的乐声当中,冉冉上升……

  此情此景,震撼人心,围观的人全都感动得涕泗滂沱,尽管泪水模糊了双眼,鼻涕影响了呼吸,在这个伟大的时刻,谁还管得了那么多,抬起袖子胡乱地在脸上抹一把,又踮起脚尖,伸长脖子,一眨不眨地盯着洞口,生怕错过其中的任何一个细节。

  众人的心里,又是羡慕,又是妒忌,又是肃然起敬,又是充满感慨,总之是五味杂陈,百感交集。

  虽然没有说出来,但是,大家都在不约而同地想着一个问题……只要我一心一意,潜心修行,那么,明年此时,这得道成仙的,就该轮到我了吧。

  直到那裹在祥云里的高道的最后一片也衣角消失在洞口,众人才怀揣心事,各自散去……

  从选仙场升仙的,每年都在一、两个人左右。人数虽少,毕竟是个盼头。所以,每年的中元节,都有大批道士从全国各地络绎而来,参加海选。优中选优之后,再在几个人之间进行角逐。

  其竞争之残酷,场面之热烈,有甚于朝廷的科举考试!

  大家心里各自揣着一把小算盘:就算是考中了状元,高官得做,骏马得骑,又能怎样,虽有丝竹悦耳,却也难逃案牍劳形,整天埋首于堆积如山的公务当中,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说不上哪时触了皇上逆鳞,难免身首异处。

  做神仙就不同了,世间的凡夫俗子,包括帝王将相,见了神仙,都得低下高贵的头颅,俯身叩拜。归根结底,做人哪有为仙乐呀!

  正因为如此,当地甚至掀起了一股出家入道的高潮。无论男女老幼,坐立起行,心心念念的,就是跻身道观,潜心修炼,在每年的中元节,借神仙的臂助,得道成仙。

  有一年,这一殊荣落到了某位道行深厚的道士头上,经过反复的考察与比较,众人一致认为,这个道士是当年升仙的不二人选。其他人等虽然修为也很不错,但是,同这个高道想比,火候还是差了那么一点点,要想成仙,还得关起门来,继续修炼。

  落选的虽然心中不服,却也只得低头认命。……这可是道士们聚在一起公决的结果,拥有最高的效力,其他人只能无条件执行,而不能有丝毫异议。

  这个被选中的高道心中是如何的波澜壮阔,汹涌澎湃,不用说,大家也能猜着几分。就连他的家人听了,一个一个也是欢欣鼓舞。

  有句老话说的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家里有人成仙,首先是光耀门楣。其次,要是有个大事小情,神仙能不出手相助!再者,这个家里,能出一个神仙,就没有理由不出第二个,第三个……搞不好,一家子都会位列仙班。

  啊,这样的前景,着实令人向往!

  人要做了坏事,总会想方设法地进行遮掩,要是有了好事,言语之间,又唯恐别人不知道!总之,这件事在家族内部传得很远,就连武都山的一个和尚,都听说了。

  和尚同道士是中表兄弟,听说此事之后,骑着快马,星夜弛赴,前去与表兄弟诀别。

  到了道士家里,寒暄了一阵之后,和尚从怀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个布囊,郑重地交到道士手中。

  布囊里究竟是什么东西呢?难道是佛家的什么法宝?

  道士颇为疑惑。打开一看,哟!认识!……原来是一袋雄黄。

  这东西对驱赶蛇虫鼠蚁特别有效,倘若在上述四种动物必经之处放上雄黄,这些东西必会退避三舍,无法危害人类。

  道家的仙书里甚至有这样的记载:将死之人如果长期服食雄黄,就会百鬼畏惧,不敢前来勾魂,这样,人就可以不死。

  掂量掂量,大概有一斤左右。

  这时候,和尚抓起道士的手,重重地覆在布囊之上,道:

  “我听说修道之人很是重视此药,请你秘密地把它放置在腰腹之间,千万不要弄丢,将来说不定会有用处!”

  道士见自己的亲戚煞有介事,心想难得他一番心意,跑这么远送来,我就收下好了。于是便很高兴地接受了。

  到升仙那天,斋戒沐浴之后,把那一袋雄黄藏于贴身之处,素服飘逸,望之若仙。同家人、道友一一告别之后,便乘着车,来到选仙场。

  种种繁冗的仪式咱们暂且不表,时辰一到,果不其然,祥云垂垂而下,道士蹑云而上,身后留下一片百味杂陈的叹息与哭泣……

  又一个道士升仙了!

  众人满意地目送着道士的背影,互相拱手,弹冠相庆。

  过了一会儿,人群各自散去。飒飒冷风之中,只剩下空荡荡的选仙场。和坛场之上,那丝丝缕缕,袅袅升起的檀香。

  过了十来天,居住在山崖附近的人突然闻到空气中飘荡着一股莫名其妙的气味,这气味起初还不是很明显,要风向对的时候耸起鼻子才能捕捉到。随着时间的推移,那气味越来越重,随时随地都能闻到,这时候人们才发现,那是一股令人作呕的恶臭!

  山里人实在受不了这股气味,却又不知道如何抵挡,最后,大家不得不试着用嘴来呼吸。

  有一个终年生活在此地,靠猎取狼虫虎豹为生的猎人,受这无处不在的恶臭干扰,打猎的效率大大下降。

  这人对天发誓,一定要把臭味的源头找到。

  他走遍了这一片的崇山峻岭,最后发现,越是靠近选仙场,那气味便越浓。

  难道……难道,那臭味是从仙人的居所飘出来的。

  起初,他还觉得自己这个想法大逆不道,那可是神仙居住的地方啊。

  后来,经过反复勘察,他越来越相信自己的判断。终于有一天,他下定决心,无论如何,都要到那个洞里看一看。

  这人从小在悬崖峭壁之间攀来爬去,早已练就了猿猴一般敏捷的身手。

  因此,他对那个洞窟的畏惧,主要是心理上的……担心自己擅闯洞府,神仙怪罪。

  可是,一旦卸下了心里的包袱,就再也没有什么能够阻挡他前进的脚步。

  将身体悬挂在凸出的岩石上,一路披荆斩棘,爬上了山崖。一抬头,那个神秘而又幽深的洞口出现在眼前,伸手可及。

  洞口青藤掩映,怪石嶙峋,看不清里面的东西。猎人通报了姓名,请求神仙允许自己觐见。等了半天,那洞里是半点声音也无。

  猎人深吸了一口气,鼓足勇气,拨开青藤,侧身走了进去。

  这个洞窟不知道究竟有多深,总之,越走越冷,越走越黑。猎人手里的火折子,照出一个光圈,驱走了眼前的黑暗。

  走着走着,脚下似乎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猎人脚下一滑,差点跌一个跟头。

  等他站直了身子,打量周围的环境时,眼前的景象,吓得他头皮发麻,身上的汗毛根根倒立。

  面前卧着一条巨大的蟒蛇,从头部来看,那蟒蛇的身体蜿蜒能达数里。吞食个把活人,更是小菜一碟。

  这蟒蛇已经死去很久了,身上也早已开始腐烂,那漫山遍野的臭味,就是从它身上飘出来的。

  再往周围照去,一种无法抑制的颤栗从脊背开始,慢慢爬遍全身,吓得这个胆气过人的汉子,也差点惊叫出来。

  在蟒蛇的前后左右,堆满了累累的白骨。如同小山一样,直达洞窟的顶部。

  他终于弄明白了,原来那接引道人成仙的五色祥云,就是巨蟒呼出的毒气。而所谓的升仙,不过是祭奠了蟒蛇的五脏庙!

  可怜那些无知的道士,原本梦想着长生久视,结果却送了自己的小命!

  所谓的选仙场,竟然是生死场!

  那些被选中的,都成了蟒蛇的美餐。

  而那道士怀揣的雄黄,果然有奇效。

  要不是药性发作,还不知道得死多少人呢。

  那么,道士本人到哪里去了呢,你能猜得出吗?

  你想得道飞升吗?

  你想超脱生与死,爱与恨,美与丑、善与恶,逍遥世间吗?

  请来选仙场吧,这里,会成就你所有的梦想!

原文如下:

南中有选仙场,场在峭崖之下。其绝顶有洞穴,相传为神仙之窟宅也。每年中元日,拔一人上升。学道者筑坛于下,至时,则远近冠帔,咸萃于斯。备科仪,设斋醮,焚香祝数,

  七日而后,众推一人道德最高者,严洁至诚,端简立于坛上。余人皆掺袂别而退,遥顶礼顾望之。于时有五色祥云,徐自洞门而下,至于坛场。其道高者,冠衣不动,合双掌,蹑五云而上升。观者靡不涕泗健羡,望洞门而作礼。如是者年一两人。次年有道高者合选,忽有中表间一比丘,自武都山往与诀别。比丘怀雄黄一斤许,赠之曰:“道中唯重此药,请密置于腰腹之间,慎勿(“勿”原作“失”,据明抄本改。)遗失之。”道高者甚喜,遂怀而升坛。至时,果蹑云而上。后旬余,大觉山岩臭秽。数日后,有猎人,自岩旁攀缘造其洞,见有大蟒蛇,腐烂其间,前后上升者骸骨,山积于巨穴之间。盖五色云者,蟒之毒气,常呼吸此无知道士充其腹。哀哉!(出《玉堂闲话》)

  唐代的佛、道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从这个故事也可以窥其一斑。道士们傻乎乎地送上去当蟒蛇的美餐,和尚就明察秋毫,作者的宗教信仰倾向尽在其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