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双高专科学校潍坊职业学院(潍坊职业学院入选)

近日,山东省教育厅公布了《关于公布2022年度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十大典型案例和优秀案例的通知》,潍坊职业学院成功入选2022年度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十大典型案例。

山东省双高专科学校潍坊职业学院(潍坊职业学院入选)(1)

潍坊职业学院

建立质量评价体系 助推学院高质量发展

潍坊职业学院于2012年率先探索,在教学质量、教师发展、学生发展方面开展质量评价改革,通过构建评价体系框架、引入多元化评价主体、健全多维度评价标准、完善评价运行机制、建立保障激励机制、搭建信息化质量评价平台等创新模式和路径,凸显了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融合、标准化评价和差异化评价融合、横向评价和纵向评价融合的特色,形成了“标准引领、多元多维、数智支撑”的职业教育评价改革范式,保障了学院教育教学质量跨越提升,在山东省引起良好社会反响。

做法与经过

一、多元化、多维度,健全质量评价体系

01、多元参与,覆盖全面,构建质量评价体系框架

学院从2012年以“精细化管理年”为抓手,启动建立质量评价体系,2016年依托山东省教学诊改试点和山东省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试点项目,深层次探索评价改革路径,引入学校、行业企业、社会、教师、学生等多元主体参与,建立多维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评价手段,建立了全面涵盖教学、教师、学生的质量评价体系。

02、分层次、多维度,建立质量评价标准

落实国家、省各项标准,融入行业标准,从专业建设、课堂教学、师生发展等领域健全质量评价标准,严守“底线”、坚守“高线”。如专业发展水平从四个层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等8个维度41个指标建立专业评价标准;学生发展以人才培养方案为基础,明确了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层次,体现德智体美劳等维度,包含37个指标的评价标准。

二、三融合、动态化,建立评价运行机制

01、过程与结果融合,实施专业和教学质量评价

实施诊断性结果评价,建立专业认证机制,对照专业建设规划和认证指标进行目标达成评价和发展水平等级评价;建立课程教学评价机制,对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质量进行年度质量评价和高效课堂认证。强化过程评价,从不同视角、不同专题对专业建设和教学质量进行动态过程监测和实时预警,促进教学团队积极反思和纠偏。2016年以来,49个专业完成两轮专业认证,发布510门课程评价报告,900余门课程对课堂教学进行质量评价,保证了专业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持续提升。

山东省双高专科学校潍坊职业学院(潍坊职业学院入选)(2)

图1课堂教学过程评价监测

02、标准化与差异化融合,实施教师分类评价

依托山东省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试点,破除“五唯”障碍,完善标准化与个性化结合的教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既包含师德师风、教学工作量等标准化指标,又根据教师个体需求和发展特长,将教师分为教学型、科研型、社会服务型、学生管理型、教学管理型等多个类别,设置特色发展指标。制定“双师型”认定标准,骨干教师、卓越专业带头人、杰出技术技能教师认定标准等,每年修订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标准和评聘标准。形成了关注教育教学实绩、育人效果、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评价体系,完成了420余名专任教师考核评价,对158名骨干教师、12名卓越专业带头人、20名杰出技术技能教师进行了中期认定考核,分层认定了508名“双师型”教师。

03、纵向与横向融合,实施学生综合评价

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标准,编制增值性评价方案。纵向上,创新增值性评价,以学生个性化发展为核心,以学期为单位追踪学生发展变化,测量学生在自身基础上的进步幅度。横向上,丰富学生综合性评价,涵盖德智体美劳全要素,从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健康素质、实践能力素质4个维度,构建22个必达指标和15个灵活指标,对学生进行差异评价。目前,20000余名学生参与综合评价,形成个性化评价档案17839份。

山东省双高专科学校潍坊职业学院(潍坊职业学院入选)(3)

图2学生综合评价状况图

三、协同创新,建立保障激励机制

01、跨部门协同,完善配套内控和激励制度

从规划、实施、监督等方面系统完善相关内控制度,出台、修订组织人事、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等相关配套制度80余项。健全质量报告和考核激励制度,从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5个层面建立了质量评价分析、报告、信息发布制度;修订考核激励制度,制定了与评价结果挂钩的绩效分配制度,形成以业绩贡献和能力水平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机制。02

02、创新驱动,建立评价改进机制

强化对评价后问题改进的监测力度,建立基于评价数据分析的问题公开与改进监督机制,将改进效果作为下一轮评价的重点监测指标,进行跟踪评价。鼓励创新改进方法,设立年度工作创新奖,确保评价发现的问题有回应、有举措、有成效。

四、数智支撑,搭建质量评价信息化平台

建设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包括5个发展状态分析中心和1个内部质量管理平台,与17个业务系统实现数据对接,对过程数据进行无感知采集。平台建成以来,梳理数据32000余条,实时采集率达到90%以上。依托信息化平台,对各层面质量进行实时大数据分析和监测预警,并支持数智化目标达成评价和诊断性评价,为各层面的过程和结果评价提供有效数据。

成效与启示

一、成效经验

01、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

涵盖教学、教师、学生的质量评价体系逐步健全,长效化评价机制不断优化,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大幅提升。2020、2021连续两年在山东省高职院校办学质量考核中位居A档前列,连续三年在潍坊市事业单位绩效考核中获得优秀等次。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高位稳定在98%以上,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奖18项,省赛获奖83项。

山东省双高专科学校潍坊职业学院(潍坊职业学院入选)(4)

图3学院在山东省办学质量考核中位居前列

02、治理效率和治理能力大幅提升

各部门以问题为导向,目标明确,标准明晰,成长通道畅通,学院年度目标任务达成率提升到92%,退改率降低到6%以下。实现了信息化全过程监测和诊断评价,500多项过程评价数据实现网上共享,大大提升了管理效能,师生满意度达到98%。

03、典型经验辐射推广到全国

在评价标准体系建设、教学诊改机制、信息化平台建设等方面形成先进范式,入选山东省教学诊改试点、山东省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试点,立项省级以上相关课题3项,相关案例获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建设优秀案例,经验做法在国家、省级师资培训班推广,被省内外30余所职业院校推广应用,在高职高专教育网、山东教育发布等主流媒体报道。

二、启示建议

01、评价改革工作与激励制度需要进一步融合

目前,虽然已经将评价工作与教师职称评聘、绩效激励、学生评优等制度挂钩,但对评价结果的使用过程中仍存在不科学、不平衡的问题。今后将进一步探索将评价改革工作与人事制度改革、绩效分配改革等工作融合,修正评价指标,建立科学的计算模型,强化过程性评价,更好地激发学院发展活力。

02、信息化支撑评价改革的功能需要进一步提升

学院信息化基本条件丰富,但数据之间还未完全实现共享互联,某些领域数据还不够丰富,无感知采集数据比例还有待提高,对评价改革工作支撑度有待增强。今后将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快数据联通对接,为质量评价提供更可靠、客观依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