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车服务行业有哪些(专车仍有超十倍增长空间)

十八届五中全会即将在10月份召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是其中一个大热点。在认识、适应、引领新常态的当下,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程度加深,新兴产业层出不穷、表现不俗。因此,中国经济网特别挑选了汽车制造、家电、房产、计算机和通信、纺织、百货、基建、银行、能源、钢铁等十大传统行业,以及无人机、机器人、3D打印、物联网、新能源车、互联网金融、专车服务、智慧医疗、餐饮O2O、服务业O2O等十大新兴行业,分别进行了梳理和展望,以便读者能更清晰地了解这20个行业正在以怎样的姿态迎接“十三五”的到来。本文即《十大传统行业转型升级、十大新兴行业前景展望》系列报道中新兴行业发展第8篇。

专车服务行业有哪些(专车仍有超十倍增长空间)(1)

经过近两年的补贴大战热炒,滴滴、快的、Uber、易道、神州等专车服务已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但是专车服务却一直游走于法律灰色地带,既有内忧也面临外患,于夹缝中生存。当下,专车高补贴开始“退烧”,车费悄悄“上涨”,业内认为,这些现象符合商业本质,发展初期各大品牌靠烧钱抢新用户,进入到成熟期后,均会将注意力放在用户体验上,价格战并非长久之计。

专车市场还有10-15倍的增长空间

近年来,随着移动应用的迅猛发展,传统出租车行业的经营模式受到了极大冲击,用户开始逐渐习惯通过手机应用“电召”出租车,这一趋势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城市公众交通运营竞争中。

其中,以“中高端”、“商务”为特点的专车服务愈发显现出异军突起之势。快的、滴滴在经历了一整年免单比拼、闪电合并的混战之后,开始逐渐将重心转移至专车服务,相继推出一号专车、滴滴专车等应用,凭借已有的垄断屏障试水专车市场。

以往以传统汽车租赁为主要业务的神州租车,亦悄无声息地完成了其与优车科技的先期合作,于2015年1月正式进军专车市场。各专车应用在2014年底至2015年初集中上线后,随即开展了轰炸式的补贴推广,用户只须支付等同于普通出租车的资费,即可享受到专属用车的服务,包括得体的司机、全程开启的空调、特殊人群靠枕、饮用水等等,有口皆碑的服务更使得专车服务得到了广泛的支持。

8月14日,易观国际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7月31日,滴滴快的以110个城市位列专车服务覆盖城市数首名;易到用车覆盖了88个城市;神州专车覆盖了66个城市。

此外,2015年第二季度,神州专车、Uber和滴滴快的分别以66.7%、61.6%和59.6%分别占据中国专车服务活跃用户平均次月留存率的前三名。从2015年第二季度中国主要专车服务APP用户收入分布中可以看出,神州专车和Uber用户总体收入较高,月收入超过12000元的用户分别占比33.6%和31.8%。

滴滴快滴柳青也认为,随着中国市场移动技术和互联网服务的渗透率不断提高,出租车和专车市场还有潜力实现10到15倍的增长。

专车发展进入整合调整期

专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也让专车司机赚得盆满钵满。

年初专车公司的高额补贴确实让很多司机月薪达到2—3万,“专车司机每天睡到自然醒,月入过万不是梦”等广告词也刺激了很多人的神经。大家纷纷加入专车行列,当中不乏企业老板、社会精英、新闻记者、社会中介,此前体制内的出租者司机也“下海”做起了相对自由的专车司机,一时间,感觉全民专车时代已然来临。

但是,随着专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以及企业的战略调整,专车市场目前出现了变相涨价、动态加价的现象。滴滴针对乘客的补贴额度大幅下调,1元快车券已经成为常态;Uber动态调价后,高峰时段最高执行3.9倍车费,同时对司机补贴减少;神州专车在9月份取消了原来“充100送100”优惠。

种种迹象表明,无论是对于司机还是乘客的补贴,专车疯狂的烧钱行为都将临近尾声,取而代之的是可能成为常态的“动态加价”。

业内人士认为,目前,专车发展进入了整合调整期。虽然高额补贴带动了专车市场的繁荣,但过多补贴不符合市场规律,减少和退出是必然,这种竞争手段不可能持久。随着专车服务越来越普及,专车价格也会回归正常。

济南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征认为,互联网 仅仅是一种手段和工具,互联网专车的“专”是相对于普通出租车来说能够预约,并不一定代表专车一定高大上,红包和补贴以及提供矿泉水等,都是一种促销手段,而且专车数量扩张导致专车不再像以前具有稀缺性。

行业规范或将很快出台

市场存在巨大商业空间,巨头间竞争自然白热化。一轮又一轮的补贴轮番来袭,消费者和司机都得到了最大的实惠。事实上,正是被广大消费者追崇的专车服务却一直处于法律灰色地带。

进入今年以来,各地的专车平台负责人频频被当地交通等部门约谈。上月底至本月初,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5部门对滴滴打车、优步中国、神州专车、易到用车4家专车平台企业进行了联合约谈,表明了北京对专车平台持续施以高压的态度,提出整改要求,限期进行整改。

明明专车服务满足了大众出行需求,可国家为啥要严厉查处呢?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与现行法律法规的冲突。依据现有监管部门的法规,私家车等社会车辆不得从事营运行为,即不具备营运资质。

据了解,目前多数专车平台的车辆来源于两部分:一是租赁公司;二是私家车加盟。由于国家对租赁公司车辆牌照进行了限制,因此专车平台的车辆主要是靠私家车来储备。但是,按照目前的监管政策,理论上从正规租赁公司租赁的具有营运牌照的车子做专车才不会被处罚。因此,专车走上正轨的第一步就是获取“合法身份”。

业内认为,一面是互联网专车模式受到市场欢迎,是社会进步的体现,另一面是私家车非法运营以及地方政府和出租车行业的强烈抵制,专车行业还处于一种焦灼状态,随着政策出台,这种形式应该很快会有所改观。

据悉,2015年7月,交通运输部制定的网络约租车管理办法和出租车改革方案中涉及出租车和专车的两项相关制度均起草完毕,已报送至国务院批准,不久将面向社会征求意见。新的政策对现有专车运营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企业和司机的准入门槛、责任保险、个体经营、退出机制均有涉及。等到新法规的逐步实施,行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阶段或将到来。(中国经济网记者段丹峰)

系列稿件:

传统汽车业利润下滑 新能源和车联网成转型方向

家电市场线上线下两重天 新增长点锁定智能化

O2O服务将告别撒钱扩张期 生存成首要任务

物联网时代来临 食品溯源保障食品安全

基建业:下半年有投资加码 中长期靠“一带一路”

3D打印百亿产值待发掘 行业或将迎来爆发点

中国互联网金融将洗牌 细分领域将打开生存空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