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明之海禁与清之闭关锁国有什么区别和共同点)
明清是距今最近的两个朝代,也是中国君权高度集中的两个朝代,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比如说明朝有海禁,清朝有闭关锁国,那么今天我们来讲讲明清海禁与闭关锁国的相同和不相同之处。
明之海禁最初是为了防止倭寇之患。
明初,日本诸侯割据,混战不止,在战争中失败了的军阀,就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武装走私和抢掠,鉴于元朝两次征讨日本皆遭遇台风等海上恶劣天气而败,洪武帝并没有远征日本,而是下令实施自元朝开始的海禁政策,早期海禁的主要对象是商禁,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也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进贡除外),海禁时松时紧,如永乐时,国力强盛,万国来朝,郑和下西洋更是最远到达今天的非洲地区,民间对外也有交流,嘉靖时倭寇之患严重,海禁就紧张了,海禁的存在,虽然有自我保护的作用,但是阻止对外交流,弊大于利,直至隆庆帝时,倭寇之患基本消除,隆庆开关结束了海禁时代,明对外交流到达一个新的层次,积极与西方交流,并以开放的姿态借鉴学习西学。
清之闭关锁国最初是为了毁灭打击以台湾明郑为代表的反清复明势力。
清初,经过与南明多年的拉锯战,终于大致统一了中国大陆,郑成功退台湾岛而以图东山再起,南明永历帝死后,台湾明郑势力更是成为汉人复国最后的希望了,而明郑不断骚扰清朝更是在三藩之乱时出兵相助,是清政府的心腹大患,为此实行了空前绝后的闭关锁国政策,至康熙年间平定台湾明郑势力以后,出于防汉的思想,清对内自入关实行剃发易服后又开始大兴文字狱,扼杀文人思想,开始奴化教育,对外继续闭关锁国,只在南方留下几个通商口岸进行贸易,使民众思想僵化,因为“防汉”的核心思想,康熙时外国传教士来访,康熙知其西学之妙自己开始学习,为了统治稳定性,却不敢往下传播,民众只知附近几国,竟不知西方国家存在,同时期的沙俄彼得大帝知道西方之先进后,马上举国学习,不得不说清朝皇帝的民族局限性太大,至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继续闭关锁国政策,睁眼看世界的第一本海国图志,竟然泯然众人矣,传到日本后却火爆多年,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被列强彻底打开国门,才结束闭关锁国政策,开始洋务运动学习,可惜思想僵化多年,学标不学本,以至于甲午战争中竟然一败涂地。
明之海禁与清之闭关锁国的共同点在于都是为了统治稳定性,都是为了对付外患,明是倭寇之患,清是前明势力的反扑之患,虽然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但是大大阻碍了当时与世界的交流,负面影响深刻。
不同之处在于,明倭寇之患平息以后,明马上开始隆庆开关,大力发展贸易,积极与西方交流学习,取长补短;而清收台湾后,出于防汉思想,民族局限性作崇,继续闭关锁国,断绝外界交流,错过了当时世界风起云涌的工业化革命,使中国彻底落后于世界之林。
更多精彩,动动小手点个关注~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