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背疼痛最快缓解方法(在家待久了肩背不舒服)
疫情特殊时期,相信大家都乖乖待在家里吧?
大家一定要耐住性子,不给国家添乱哦。不过在家待久了,总是觉得浑身酸痛,全身不得劲,尤其是肩背,那感觉别提多难受了!
那为什么我们在家待久了肩背会不舒服呢?其实,肩背疼痛问题归根结底还是人体骨骼问题,尤其是肩胛骨移位。很多肩背疼痛都是由于肩胛骨移位引起的,但你知道如何准确诊断和处理吗?
今天为大家讲解肩胛骨移位引发的一些临床表现,以及肩胛骨移位的处理方法,帮你在生活中更好地处理这类病况。
▲左肩胛骨大体位置
它成倒置的三角形扁骨形态,介于第2~7肋之间。也就是肩胛骨上平第二肋,下平第七肋,这也是记数肋骨的一个标志。
在体表上我们可以摸到肩胛骨的一个上角和下角,可根据这个定位肋骨,包括胸椎的解剖位置。
▲肩胛骨大体构成
肩胛骨正常状态为脊柱两侧对称,高低上下对称。当人体的整体发生改变以后,它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也就是移位。
三
肩胛骨移位的原因
首先,邻近骨骼的改变是造成肩胛骨移位的常见原因。那么邻近的骨骼有哪些?在这里给大家进行一个简单分析。
1
肋骨肋骨与肩胛骨的关系非常密切。肩胛骨位于第2~7肋骨之间,两侧对称。在这个阶段的肋骨之中,第2~5肋骨之间的翻转移位可造成肩胛骨外下改变,第5~7肋骨之间翻转移位可造成肩胛骨向内向上改变。
常见的肩胛骨移位有向上向下内侧移位和外侧移位,以及翻转。而向内常合并向上,向外常合并向下,我们把它称为内上移位和外下移位。
2
整体胸廓的改变整体胸廓的改变对肩胛骨也有影响,比如说弯腰驼背,会导致胸椎曲度的改变,从而使肩胛骨向前向上移位;而昂首挺胸,会造成肩胛骨向下移位,这是胸椎胸廓对它的影响。
3
肱骨肱骨是邻近的骨,肱骨的改变对肩胛骨也同样有影响,比如说肱骨向前向下,或者是向后向上,前后改变,会顶推肩胛骨的关节盂,造成肩胛骨位置的改变。
4
其他颈部,胸背部这些肌肉的影响也会造成肩胛骨的位置改变,这是软组织的影响。比如说常见的肩胛提肌的痉挛,挛缩;菱形肌,大小菱形肌的改变;大小原机以及斜方肌,背阔肌的紧张,这些肌肉两侧紧张度不一样,也会对肩胛骨位置的改变产生影响。
总的来说,肩胛骨移位,代表的是人体整体性的改变。它只是一个症状,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大家要对原因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三
肩胛骨移位临床表现
临床上常见的肩胛骨移位有内上移位和外下移位两种情况。这两种情况会导致高低肩、肩背部疼痛等。
肩胛骨内移时,肩胛骨的内上角部位疼痛,肩部感觉不舒服,患侧肩高于对侧肩;内侧缘疼痛,尤其是低头时更为明显,并有牵拉的感觉。
肩胛骨外移时,肩胛骨外侧角处疼痛,患肩低于对侧肩,上肢外展时肩胛骨的外侧缘疼痛,喙突明显前凸有压痛。
三
3步诊断肩胛骨移位
一看目测对比两侧的肩是否对称
◆ 肩胛骨内上移位,患侧的肩明显高于对侧的肩
肩胛骨内上移位的痛点,一般在肩胛骨的内上角和内侧缘,这是它的疼痛酸胀的区域,在临床上比较多见。而且,低头时有牵扯感。
◆ 肩胛骨外下移位,患侧的肩明显低于对侧的肩
肩胛骨外下移位的痛点,一般在肩胛骨的外侧角和外侧缘,这是它的主要疼痛点。有时内上角也会出现疼痛,这是由于肩胛提肌的影响。
二摸摸指的是摸骨诊断,是触诊的主要过程:
1、两拇指放于肩胛骨内上角,两臂伸直平视拇指高低,若一侧肩胛骨位置低,说明该侧肩胛骨向下移位;
2、两手四指并拢放于肩胛骨外侧缘,向内拢提,感触肩胛骨外侧缘的突起,若向外向下移位,则该侧有明显的突起感;
3、两手搭在喙突的前端,判断有无向前突起或者压痛;若向外下移位,则喙突向前突起并伴有压痛。
三
处理肩胛骨移位
◆ 肩胛骨内上移位
立于患者背后,让患者患侧屈肘,掌心向上。左手抓其肘部以下,让患者挺胸。右手,用我们的掌跟鱼际,反掌按于肩胛骨的肩胛冈上,嘱患者挺胸。左手向后牵拉,右手向下按压,在拉肘按肩的同时,嘱患者配合呼吸。一般在三个呼吸后,可对比检查两肩的变化。
▲肩胛骨内上移位复位
◆ 肩胛骨外下移位立于患者健侧,一手放于腋前,另一手四指并拢放于肩胛骨的外侧缘,用我们的腹部抵于患者健侧的肩,让患者放松,向错位相反的方向调整,也就是向内向上将肩胛骨进行复位,嘱患者配合呼吸。一般在三个呼吸后,对比检查两肩的变化。▲肩胛骨外下移位复位(注:若不确定是否复位到位,可在复位前对患侧或者健侧进行标记)总结:肩胛骨复位,就是把内上和外下两种错位,用无创轻柔正骨的手法向错位相反的方向进行调整。手法准确,则效果立竿见影。
要注意的是,肩胛骨移位是一个整体性的改变,它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在调理时一定要重视人体整体性的改变。
三
肩胛骨复位后的注意点
肩胛骨复位后要注意改变自己的不良姿势,如,
● 站立时应两腿与肩同宽分开,同时用力,不要将重心放在一条腿上;
● 坐时避免跷二郎腿;
● 睡时要尽量保持仰卧位,不要老是半俯卧位;
● 不要长期固定一种姿势,会造成劳损性体姿。
你转发的样子很美噢
⊙文章内容仅供参考,请咨询中医专业人士。
⊙图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