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相处的最好状态是让人舒服(人与人之间最舒服的关系)
这几天,话题#分享欲是感情最好的保鲜剂#登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
博主晒出了男友碎碎念的日常,满屏洋溢着男友的“分享欲”。
留言区则充满了“羡慕嫉妒恨”,不少人吐槽自己在生活里根本不愿多说一句话。
还有条高赞评论说:“看标题,就知道和我没关系。”
调侃背后,暴露出我们生活的一个扎心真相:
人与人之间的“分享欲”正在消失,太多人把自己封闭起来,活得像一座孤岛。
熟不知,想要生活幸福,我们需要做的是:打开自己,学会分享,懂得回应。
正如作家苏芩所言:
“所有因果,不过是场互动。”
除了爱人,亲人、朋友、同事等诸多社会关系,都离不开“分享欲”的调和。
山谷有回响,是因为有你热烈的呼喊;生活有回音,是因为有你真诚的付出。
看过这样一部短片。
影片中,妻子每天下班回家,一进门总是满眼狼藉。
吃剩的饭菜摆满了餐桌、一摞摞脏碗堆在水池里、孩子的奶瓶、玩具、尿布,扔得到处都是。
每当她收拾完一切,总是累得一句话都不想说。
而她的丈夫呢?一回家就窝进沙发,抱着手机刷个不停。
这天晚上,丈夫一个劲儿地打电话,孩子哭闹成一团,妻子在手忙脚乱中情绪崩溃。
她夺过丈夫的电话,狠狠摔在地上,大喊一句:离婚!
丈夫不明所以,回骂道:“你疯了吧,有病吗?”
最后,他们大吵一架,不欢而散。
事实上,丈夫刷手机是在和客户沟通方案。他牺牲所有娱乐时间,就是为了多赚点奖金。
而妻子之所以大发脾气,也并非无理取闹,只不过是被繁重的家务累到崩溃。
他们明明都是为了这个家,可为什么越努力越糟糕呢?
问题就在于:他们从未把自己经历的一切告诉过对方,也从未邀请对方参与自己的生活。
他们一个忍着不说,以为对方会懂;一个事不关己,以为生活会顺其自然。
然而,沉默筑起的高墙,早已阻断了感情之间的电流,“不欢而散”似乎已成定局。
当恋爱的激情退去,想要在漫长岁月里为爱情保鲜,我们都需要一点“分享欲”。
网友@小林在#分享欲#话题下,讲了自己的爱情故事。
她和老公结婚好几年,非但没有“七年之痒”,反而感情越来越好。
她说,不管多忙,他们都约定:睡前要聊一聊白天的事,每周要一起做做饭、跑跑步,或者和朋友聚聚餐。
小林说:“只要能一起做点什么,说点什么,新鲜感就不会消失。”
其实,分享看似微不足道,却是维系感情的一件大事。
人到中年,日子从星辰大海变成了柴米油盐。
想要对抗平淡,我们就得学会诉说与倾听,让感情在双向奔赴中,历久弥坚。
不仅仅是爱人之间,亲人之间也离不开“分享欲”的粘合。
畅销书《偷影子的人》中,有这样感人的一幕。
小男孩一直以为爸妈离婚是因为自己不够好,为此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
有一天,妈妈悄悄地来到他身边,握着他的手说:
“我要和你说说最近发生的事……”
随后,妈妈说起了自己的婚姻问题以及之后的生活打算。
除此之外,她反复强调,不管怎么样,爸妈都会像以前那样爱护男孩。
男孩听完后感动极了,妈妈竟然把自己当大人一样,聊这么重要的事情。
男孩紧紧拥抱了妈妈,他决定和妈妈一起好好生活。
试想,如果妈妈不和男孩敞开心扉,男孩可能会一直郁郁寡欢,妈妈也不会得到儿子的理解。
有时候,我们总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什么事都瞒着孩子。
生活上的苦闷不愿说,工作上的烦恼懒得讲, 就算孩子好奇问,我们也习惯性地说“你不懂”。
其实,孩子远比我们想的聪明,他们不仅需要生活上的呵护,更需要真正参与到父母的生活中。
唯有如此,亲子关系,才会越来越牢固。
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不仅对孩子,对年迈的父母,也需要“分享”。
《奇葩说》中有一期辩题:生活在外地,过得不开心,要不要跟爸妈说?
辩手席瑞说:
“所谓亲情不就是你牵挂我,我牵挂你吗?
当我们有一天觉得这些牵挂都有些多余的时候,我们抹除的是亲情本身呐。”
很多时候,爸妈打电话问你过得好不好,想要的不过是一种“参与感”。
真正的孝顺,是让父母靠近我们的生活,让他们感受我们的喜怒哀乐,感受那种与子女并肩前行的幸福感。
分享欲,是亲情的粘合剂。
一个家庭想要拧成一股绳,离不开亲人之间的沟通、配合、协助。
想要家庭幸福,就得把自己活成一座桥梁,上对父母,下对子女,连接起自己与家人的彼岸。
职场新人秀《新职员诞生记》,豆瓣评分9.5,被不少职场小白奉为宝典。
参加节目的选手中,不乏学霸、富二代、精英。
但最终被导师青睐的,却是最普通的李时勋。
李时勋出身贫寒,也非高材生,社会阅历也只有便利店打工经验,他为何脱颖而出呢?
那先得看看他的竞争对手什么情况。
他的对手中,有人追求完美,只要别人妨碍了自己,就立马翻脸;
有人想做孤胆英雄,拒绝与队友合作;
也有人戒备心很重,完全不与人多交流。
反观李时勋,他给人的感觉,一直是很随和,很放松。
在终极考验中,他和“马虎大王”李相浩分在了一组。
他把自己的经验介绍给李相浩,帮他提高专注力,不再犯低级错误。
之后二人一起做队长,秉承“每个人发挥最擅长”的原则,给每个组员安排任务。
结果,他们组不仅提前完成了任务,大家还成了好朋友。
节目结束后,李时勋得到了肯定,不少导师愿意给他介绍工作,还有队员想跟着他创业。
很多人说,李时勋最大的收获不是找到了工作,而是扩大了社交圈。
他让我们看到在处理人际关系时,适度分享能让我们尽快融入集体,还能对别人有所帮助。
而很多时候,帮人就是帮己。
一味地把别人拒之门外,生怕别人学会了自己的本事,其实是固步自封,囚禁自我。
《关键对话》一书中写道:
“在实际沟通中,要想与对方成为朋友,就要学会分享他的思想和情感。”
如果生活是一片汪洋,我们每个人不可能是一座孤岛。
想要打开社交局面,你必须主动投出橄榄枝;想要建立“人脉网”,你就不能闭门造车。
把自己分享出去,并非盲目合群,而是在审时度势中,让自己适应环境,融入社会。
建立社交关系,也需要我们的“分享欲”。
前段时间热播剧《人世间》中,“周妈妈”一角可谓深入人心。
在普遍贫困的年代里,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但周妈妈却像一条温柔的丝带,把一家人紧紧地绑在一起。
电视剧里,有这么温情的一幕。
周妈妈在与丈夫分别好几年后终于团聚,这天晚上,她兴奋地睡不着觉,拉着丈夫聊个不停。
“给你说个好玩的事呗……”
之后,她从邻居趣事说到孩子的工作,从自己内心的满足,说到对生活的忧虑。
丈夫安静地听完后,深情地说:“这些年,辛苦你了。”
其实,不仅对丈夫,周妈妈对孩子们,对自己的老姐妹儿,也是如此。
她从不吝啬把快乐分享出去,始终让身边的人感受到温暖和希望。
而她自己也历经生活的艰辛后,收获了满满的情谊和尊重。
一位心理学博士说过:
“彼此接纳、关爱、欣赏、倾听和支持,感情就能更加积极,更有活力。”
生活就像一块回音壁,你喊出什么,它就回应什么。
你沉默不语,那你的世界里,就寂静无声;你大声歌唱,那你的生活,自然充满欢声笑语。
听说过一个“磁场效应”: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吸引什么样的人。
你愿意把生活分享给别人,那别人也愿意把你请进生活。
就在这样的一来一往间,生活局面被打开,人生也变得辽阔。
有“分享欲”的人,运气从来不会差。
“分享欲”如此重要,我们要怎么拥有它呢?
知乎上一位社交达人晒出了几点建议:
① 做个有心人,留意生活中的点滴,让自己有谈资,有故事;
② 别让“不好意思”阻挡你的热情,也不要顾虑过多;
③ 分享的背后,是关怀、理解、认同,不要把分享变成打扰,掌握分寸,拿捏尺度。
诗经有云:“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非报也,永以为好也。”
人和人不就是在这种“投桃报李”的互动中,建立关系、收获感情吗?
生活不易,你我都步履匆匆。
愿我们调动起身体里的“分享欲”,像一滴水融进另一滴水,投身于生活的汪洋中。
作者 | 瑾山月,以梦为马,以笔为桨。
主编 | 阿医
排版 | 郑向北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