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洞寺小学是哪一年建成的(从雷尊殿小学堂到实验小学)

岩洞寺小学是哪一年建成的(从雷尊殿小学堂到实验小学)(1)

▲沈叔明

一百多年前,约1888年,松陵三角井尚书巷沈家喜添新丁,小儿子沈叔明(约1888-1918.9.25,名叔明,字觉人,号天民)。从此,小巷深处那闻名乡梓的竹丝墙门里走出一代名师,后来成为吴江实验小学的创始人之一。他是近代新式教育开创人之一,也是南社的早期社员。

岩洞寺小学是哪一年建成的(从雷尊殿小学堂到实验小学)(2)

▲费揽澄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沈叔明新学毕业后,回乡执教。当时,吴江各地的新式教育盛行,公立学堂和私立女学遍地开花。一心倡导新式教育、热衷创办新式学堂的他与志同道合的费揽澄(1879-1925,名揽澄,字安定,号伯埙、觉迟)携手,在松陵镇文昌阁旧址、雷尊殿旁(北塘街仓桥东面)成立“吴江县立第一初等小学堂”,俗称雷尊殿小学。沈叔明既工诗文八股,又通外语新学,且精于新式教育,作为建校创始人之一,他是雷尊殿小学的首任校长。第一年,小学堂即招生八十多人,成为吴江城知名的新式学堂之一。

▲《垂虹杂咏》封面

这座小学堂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它建在文昌阁和雷尊殿的地盘上,占据了极佳的风水。为什么说它风水好呢?我们先看下文昌阁,《垂虹杂咏》里一首费善庆的诗可大致有所了解。

文昌宫

(费善庆)

文章禄命岂无司,会向梓潼拜旧祠。

新学代兴旧祀废,景贤堂里失吾师。

附注解:“按江震两县分祀文昌,一在城内雷尊殿西偏,一在西门外梓潼观内景贤堂,中供乡之贤,而有德者神位。民国改革,分别立为高小学校及中学校。”

文昌,本为星名,民间俗称“文曲星”。文昌阁或称文昌宫,保一方文风昌盛而建,所以,古时也是文人雅士的聚会场所。吴江,1726年时,分为吴江县和震泽县(以宝带河为界,城中广场北侧的小河,东至小东水门),两个县各自建造了文昌阁,一座在城内雷尊殿西面,另一座在西门外梓潼观内(靠近流虹桥)。

岩洞寺小学是哪一年建成的(从雷尊殿小学堂到实验小学)(3)

▲松陵古城图

雷 尊 殿

关于雷尊殿,其实就是供奉雷神的大殿——雷祖殿。雷祖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主雷雨之神,人类对雷神一向崇拜,道教认为,诸法之中,最厉害的是雷法。因此雷的功能不仅在于施雨,而且扩大到了主天之祸福,持物之权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杀。因此,古代许多城市都建有雷神庙、雷祖殿。民间赌咒时,会用“雷劈火烧”、“五雷轰顶”等咒语。据《明史》的《礼志》记载,道家以六月二十四日为雷祖现身之日。每年这天,地方上要派官员致祭,以祈福消灾。而在吴语区,香火最盛的地方并非佛教寺庙,而是道教的道观。自从汉时道教传入吴地,历朝历代兴建了许多道观,成为本地一大特色。明卢熊《苏州府志》有云:“东南寺观之胜,莫盛于吴郡,栋宇森严,绘画藻丽,足以壮观城邑。”在吴江最热闹的地段“仓桥头”东面(“仓桥头”指中山街闹市区这段),就有颇为壮观的殿堂,烧香拜神的仪式庄重而虔诚,浓郁的道教文化吸引了四面八方的香客,活动兴盛。

岩洞寺小学是哪一年建成的(从雷尊殿小学堂到实验小学)(4)

▲雷尊殿小学,吴江县立第一高等小学的手工教室及屋内操场,民国二年摄

穿插了风水宝地的山海经,那么言归正传,接着延续历史轨迹聊小学堂。

到了清宣统三年(1911),辛亥革命爆发,西门外的江震小学堂停办(此学堂就在西门鲈乡亭边),大量学生不得不涌向城内。费揽澄赶紧在城南空地(现在盛家厍新桥西北堍)新建“吴江县立第二初等小学堂”,俗称盛厍小学。而沈叔明这边也紧锣密鼓开始扩建雷尊殿小学,他带头拆除了雷尊殿的部分废弃庙宇,新造两层楼房,增设了高小部,建成相当正规的7年制,当时是城里最大的完全小学。民国建立后,吴江全县设置为18个市、乡(吴江市、同里市、黎里市、盛泽市、震泽市、严墓市、周庄乡、芦墟乡等),所有学堂改称学校,民国2年(1913)雷尊殿小学更名为“吴江市立第一初高等小学”。

沈叔明所处年代(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正值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的形成期。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惨败,亡国灭种的危机感、救死不逞的紧迫感和难立足于世的耻辱感笼罩国人心头。中国社会起了前所未有的急剧变化,迷梦惊醒,历史进入一个重大转折点。当时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民族复兴之紧迫,进步的思潮空前活跃,中国近代文学史上规模最大的文学社团——南社于1909年11月13日在苏州成立后,吸引了大批先进知识分子积极投入到民族复兴的改良步伐中去,沈叔明是较早期的南社社员。

岩洞寺小学是哪一年建成的(从雷尊殿小学堂到实验小学)(5)

▲沈同

中国生物化学界的权威,著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教育家。

岩洞寺小学是哪一年建成的(从雷尊殿小学堂到实验小学)(6)

▲1980年1月中国科技代表团访美参加AAAS年会时合影,前排左二为沈同

1915年,4岁的沈同(沈叔明之子)成为雷尊殿小学最年幼的学童,7岁时与费孝通成为同班同学,两人并排坐在教室的最前列。后来他俩都成了国之栋梁,一位成了中国生物化学界的权威,著名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家,教育家,历任西南联大教授、清华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教授。(P19:前排左二为沈同,1980年1月中国科技代表团访美时,参加AAAS年会时合影。1980年由他领衔主编的《生物化学》上下册教材,第一版荣获国家教委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列入《中国优秀科技图书要览》。1992年,他又同王镜岩主编出版了第二版,被各校广泛使用。我曾经专门为沈同教授写了一篇《吴江竹丝墙门里走出的俊杰:沈同》,登在《吴江档案》第94期的专刊上,吴江报上也能看到。)另一位成了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岩洞寺小学是哪一年建成的(从雷尊殿小学堂到实验小学)(7)

▲费孝通照片

深受维新思想影响的沈叔明校长治学开明,要求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他广招贤士,不仅招募了本地能人,还从外地引进了博物学、体育人才,开设了国文、算术、地理、修身、作文、理科、体操、乡土志、历史、图画等课程。很多年以后,著有《乡土中国》、《江村经济》等论文而驰名中外的费孝通仍念念不忘雷尊殿小学堂里沈老师所授的《乡土志》课程。雷尊殿小学不念“人之初,性本善”,而读“人手足刀尺”和其他“新学”。当年他非常喜欢听《乡土志》,费老曾说:“记得有一位姓沈的校长,家里很清苦,冬天棉衣总不够,但对我们学生非常好。他开了一门课程叫《乡土志》,自己编写,自己讲授,教育我们爱国、爱乡土、爱哺育我们成长的地方。他常说,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历史风情,不要做一个没有故乡的人,到处流浪。后来,我立志研究中国社会,多少与这个有关系。”

相比现在高呼的素质教育,一百年前的沈校长在基础教育的实践中更注重实效。他传播的是孩子们熟悉的地方和感兴趣的知识,比如他们常去玩耍的垂虹桥和鲈乡亭的景致和变迁,还有诸如范仲淹的诗《松江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这些美好的启蒙在稚童心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费老还深情地回忆:“每每想起‘但爱鲈鱼美’和‘松江鲈鱼肥’这些歌咏松陵的诗句,桥亭流水画面,悠然在目,令人心旷神怡;同时脑际浮现着沈老师摇头吟诵的神态,更引人乡思难收。”

当年,为了生动地上好一堂爱国主义课程,沈校长特意到街市上买来一串带圆孔的饼,吴江人称为戚饼。他边分发给每个同学一个饼,边讲述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故事(戚家军在吴江打过漂亮的胜仗)。他说,这些饼用绳子串连起来就是戚继光军中的干粮。在日军出兵侵入山东,对袁世凯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的时局背景下,沈校长的这堂课将爱国的种子深深扎入孩子们的心中。

1918年,沈叔明染上了痢疾,不幸病故。而立之年的他正当踌躇满志、大展抱负之时,可惜英年早逝,30年的人生历程短暂而精彩。

岩洞寺小学是哪一年建成的(从雷尊殿小学堂到实验小学)(8)

▲民国时期的雷尊殿小学堂师生合影。后排右一徐贵通,是我的老邻居

之后接任的校长是周迦陵。到了民国16年(1927),市立第一初高等小学改为城中小学。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紧接着八一三松沪会战,吴江紧邻上海,立刻被战火波及,城区内大小学校都被迫停课。当时,我们是上海前线的大后方,许多伤兵经吴江转运别处。上海那边打得激烈的时候,吴江这边有抗日后援会,派人摇船、担担架等等积极支援。所以日军多次飞机空袭吴江,轰炸全县达11 次。县立中学在进攻中被夷为平地,103间房屋全部变废墟。雷尊殿小学处于市中心,城区最高地段,也难逃炮火攻击。(1994版《吴江县志》: 1937年11月18日,日军侵占吴江县城。次年,设立伪政府。)因校舍被毁,城中小学后来就并入三多桥小学,易名为“吴江县立模范学校”。

岩洞寺小学是哪一年建成的(从雷尊殿小学堂到实验小学)(9)

▲雷尊殿小学堂正门

岩洞寺小学是哪一年建成的(从雷尊殿小学堂到实验小学)(10)

▲吴江市实验小学正门,西塘河边

民国34年(1945)抗战胜利后,县立模范学校更名为城西小学。次年,改为松陵镇中心国民学校。1949年国民政府撤退,当年9月学校重命名为“城厢区首席中心小学”。1951年,改为松陵镇三多桥中心小学。1954年,更名为下塘街小学。1964年秋,学校由下塘街迁到雷尊殿原址,易名为松陵镇中心小学。 1969年,校内进驻了工宣队,一度成为松陵镇工农五七学校。1972年,改为松陵镇第一小学、松陵镇中心小学。1979年,荣列首批江苏省实验小学,遂更名为吴江县松陵镇实验小学。1984年,改成吴江县实验小学。1992年撤县建市,改成吴江市实验小学。1993年8月,吴江师范附小(于1989年新办)并入,实验小学本部迁入永康路84号,雷尊殿原址作为分部(现在的幼儿园)。2012年,吴江撤市改区并入苏州,学校再次面临更名,为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小学。

岩洞寺小学是哪一年建成的(从雷尊殿小学堂到实验小学)(11)

▲沈鲁

岩洞寺小学是哪一年建成的(从雷尊殿小学堂到实验小学)(12)

岩洞寺小学是哪一年建成的(从雷尊殿小学堂到实验小学)(13)

▲青年沈鲁

如今,沈氏家族秉承“追求真理、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理念而热衷教育事业的后人也颇多,最贴近本土的是沈鲁老师。他师范毕业后,一直在吴江松陵从事教育工作,并且很长时间就在他祖辈创立的小学堂任教。他不仅是实验小学的教员、校长、书记,也是鲈乡小学的创立者、首任校长,在松陵可谓家喻户晓,一名优秀的教学带头人,资深的教育管理精英。沈氏家族三代人与实验小学的渊源,如此地巧合,如此地延续,在教育历史的长河中,也是不多见的。

“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百年前,每逢清明节,沈叔明校长会领着全体师生一起去植树,松陵公园七阳山上栽植的那些小松树已经长成参天大树。回望百年,回望松陵雷尊殿小学堂走出的一代代英杰,沈校长亲手启蒙的莘莘学子,除了长成栋梁的沈同、费孝通,更有北方交大教授钮步云、北京天文馆顾问李鉴澄、邮电部总工钱家鳌等诸多“大树”。吴江实验小学沿着雷尊殿小学堂的轨迹稳健前进,大树的枝桠在蓝天下尽情舒展,后续的小树苗在百年积淀的沃土中一批批茁壮成长。

岩洞寺小学是哪一年建成的(从雷尊殿小学堂到实验小学)(14)

▲百年古树胡秃子:静虚空阔深盘旋,见证百年续新生

在松陵中心北巷,实小幼儿园城中校区,有一棵枝叶茂盛的百年古树,它叫“胡秃子”,别名“幽谷巨人”。没有人知道它的精确树龄,是何人栽下的?我想,也许是雷尊殿的道士栽于道观中,也或许是雷尊殿小学堂的首任校长沈叔明新建校舍时种下的。那盘曲的枝干,苍郁的树影,静静隐匿闹市一隅,它正像一位幽谷巨人,静虚空阔深盘旋,见证着小学堂的百年沧桑,也象征着历代实小师生的奋发精神。

作者:云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