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调生到村任职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我是选调生我在村)
到村任职,是选调生工作的第一站。2021年3月,博士毕业的李磊涛来到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武关镇阳阴村。“入村的路竟有47道弯”,第一次进村带来的震撼引发他的思考:深山腹地、坡高弯急,车马出入不易,村里的特色农产品该如何走出去,制约强村富民的“坎”要如何跨过去?
发展产业是撬动乡村振兴的一个支点。产业兴村,选调生如何作为?对李磊涛等选调生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考题”,也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考题”。
李磊涛(右)和村民在一起。
做大了产业
练成了“多面手”
李磊涛是一名理工科博士,所学专业和农村需求不太对口。但他相信,“做事情的道理是相通的。”他调研发现,阳阴村的的特色产品是香菇,销路一直不怎么好。“打开销路和打通技术难关一样,首先要找准‘点位’。”李磊涛拓展思维,向村干部请教、向有经验的致富能人取经,找准“打品牌”这个点位。于是,他找人重新设计了香菇产品的包装和商标,打响“文化牌”,接着跑展会、做直播……阳阴村的香菇再也不愁销了。
梁雪(右)在直播带货,助民增收。
和李磊涛不一样,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汤岗子街道汤岗子村党委书记助理梁雪,一到村里就找到了感觉。她大学读的蔬菜学,学以致用,她很快将番茄作为设施农业推进项目。今年1月番茄成熟,单栋大棚产量达到2000余公斤,仅秋冬茬收入就达四五万元。为了让村民享受更多“丰收的果实”,梁雪还学起了“商业经”,甚至当起了“女主播”。她一方面推动村里成立汤泉一品采摘园合作社,另一方面与村里有直播经验的“酸菜哥”合作,决定以“酸菜哥 番茄妹”的方式,通过直播带动农副产品销售。
浙江省常山县何家乡长风村开办了53家渔家乐,多年经营之后亟待转型。选调生姜政担任村书记助理后,牵头承办了全县首届渔家乐十佳名菜品评选大赛,让大家进行厨艺大比拼;同时成立了“常山县渔家乐协会”,打响村里渔家乐品牌。借着县里开设“乡村振兴讲堂”契机,姜政还筹划了“鲜辣讲堂”,办起了渔家乐培训,带出了一批有现代经营理念的渔家乐老板。之后,又成立长风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申请注册“溪东谣”等商标,在抖音等平台上直播销售本地鲜辣酱,“产培销一条龙”。
要学会“弹钢琴”
更要重视细节
“对选调生来说,尤其是在城里长大的选调生,进村后,要沉下心了解国情、村况,要尽快转换身份、适应新角色。”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教授朱远说。
进村前,李磊涛在实验室搞科研,“比较直接、简单”。进村发展产业,他感觉“和搞科研完全不一样,要照顾到各方面,要会协调。”他慢慢学会了“弹钢琴”。阳阴村有个村集体所有的茶园。李磊涛想让村民干这份活,“让他们多一个赚钱渠道。”但根据协议,茶园相关事宜都需要镇上统一部署。要尊重协议内容,也要为村民谋一条挣钱之路,怎么办?这可愁坏了李磊涛。他打了无数个电话,咨询了多个相关部门,最后决定请第三方做“中介”,以此照顾各方诉求,顺利让阳阴村村民加入茶园工作。
杨宏杰在“清枣讲堂”上和小朋友交流。
去年9月,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的杨宏杰到宁夏石嘴山市大武口区星海镇枣香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他和村干部一起反复商量制定出产业融合发展方案,“鱼菜共生”生产示范基地项目迅速上马:2021年11月,20栋新式拱棚在村里的盐碱荒地上拔地而起;今年3月,20栋温棚里种满了蔬菜苗;4月,1.7万尾鱼苗投放完成,4套设备投产运行。一切看上去很顺利,然而,5月中旬,项目突然被叫停!区自然资源局通知村里:“鱼菜共生”生产示范基地有三分之一的温棚建在了基本农田上,需拆除。
一个细节没做到位,导致整个项目停摆。“那块看起来像盐碱荒地,所以我就没对土地性质进行详细印证。”进村以来踌躇满志的杨宏杰,此时心头上被压了一块巨石。前期投入难道就此“泡汤”?杨宏杰心有不甘。他和同事找来相关政策文件,一页页查找,一个个部门跑……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方努力,“鱼菜共生”温棚保住了,产业就此打下根基。“在基层工作,每一个环节都得重视,群众利益无小事啊!”经历了这场“风波”,杨宏杰吸取教训,成熟许多。
攻克了“难点”
才会有更多“亮点”
“选调生从校门进农门,几乎是赤手空拳:缺资源、缺人脉、也缺认同,困难真是不少。”一位受访选调生说。
缺销路,是不少受访选调生发展产业时遇到的共性“难点”。今年初,受疫情影响,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泗渡镇松杉村主任助理周肇隽所在村农副产品销路受阻。农副产品等不得、慢不得,不及时卖出去,就烂地里,农户就白忙活了。周肇隽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为了打开销路,周肇隽拓展了村里传统的销售途径,带着村民直播带货、对接电商品牌,最终通过带货,帮助村民实现销售1.2万元;借助黔邮乡情电商平台,帮农户销售蔬菜,收入5500余元。
周肇隽(左)走访村民。
缺规划,是选调生发展产业遇到的另一个难题。“一个村产业良性发展,科学规划不可少。”广西自治区党委组织部派驻百色凌云县上蒙村书记助理王文涛到村后,发现部分村产业种类繁多,看似“多点开花”,实际上很多产业并未实现预期效果。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怎么少走弯路?王文涛查资料问专家,发现原因在于对村级产业的前期规划不够系统,盲目地采取多种产业同时推进的方式,没有形成合理有效的产业链,导致投入成本大、风险因素多,收益不明显。广东梅州市梅江区西阳镇北联村书记助理郑嘉亮发现,北联枇杷在当地具有一定的知名度,但一直没能做大做强,“尚未形成统一的地域品牌,种植大户仍各自为战。”
缺信任,导致选调生产业项目落地难。乡村产业发展不是一日之功,产业发展需要周期,但选调生有限的服务期,让村民们犹豫了。广西某市委组织部干部告诉记者,选调生想要说服村民一起发展产业,首先要懂农业生产,树立权威性,让村民信服;其次要为村民谋好销路、做好后续保障,“村民吃不到‘甜头’是不愿意干的。”有的村民还担心产业做起来、选调生就离开了,后续没“主心骨”。该干部说,“这需要政策全方位支持,要保障选调生抓的项目有后续保障,村民才敢追随。”
▼
▼
编 辑 | 刘 琼
微信公众号版权说明
如需转载本微信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2.完整标注版权及稿件来源、作者;
3.未按此规定转载的,本微信公众号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聚焦三农工作队伍
聚力乡村振兴战略
欢迎投稿
网站投稿:tougao@dxscg.com.cn
报纸投稿:xcgbbtg@163.com
报纸投图:xcgbbtt@163.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