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完压强怎么导入浮力(压强听课后随想)

学完压强怎么导入浮力(压强听课后随想)(1)

听了两节压强课,有些想法,交流下。

听课,先有一种观念,没有完美的课,只是每个人关注点不同,理解不同,设计不同,甚至背后的观念不同,没有对错之说。

一、引入

两位老师都采用用气球放在钉板上和放在一个钉尖上,来作为引入。

本实验引入,与本节课联系紧密,但由于生活经验,学生没有什么期待,也能直接观察出原因,如果,能在学生经验的基础上,有所突破,设计出出人意料之外的设计,则会更加精彩。

本实验引入后,从后续讲课看,基本置之不理了,只是作为引入而已。很可惜,引入不是只为了引入,它就像种子一样,可以有效利用,让人一步步走入本节课,且能愈走愈妙,处处不同。则有趣的多。

二、压力定义探讨

接下来,两位老师都讲到了压力定义。直接画了图形,画出了压力方向,然后,从图中给出了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的力。

这里,压力的定义确实不太好讲,因为实际中,好多力并不是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学生生活中,只是有压的体验,没有更深的理解。且不垂直时,可能涉及到力的分解,这是高中内容。课本上因为不太容易讲明白,就简单一提就过去了。这样处理,也算抓住重点去讲压力效果影响因素探究上,但也有问题。那就是学生画压力示意图时,会认为不一定垂直。而老师们能做的只是不断强调和纠正。总感觉不太顺。

这里,试着做一个探讨。力有两个作用效果,改变形状,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压力,其实侧重于“压”的形变效果。

学完压强怎么导入浮力(压强听课后随想)(2)

如上图,物体受重力导致对斜面有力的作用。一方面,物体有垂直压在斜面上的分力,同时,也有导致物体下滑的分力。这个从生活经验学生即可理解。垂直压的分力能使斜面发生形变,(如果用一根长的钢尺,当成斜面,上边放物体,即可观察到形变。)而沿着斜面方向的分力能使物体改变速度,从而改变运动状态。沿斜面方向向下的力并无让斜面发生形变的效果。我们关注斜面形变程度,因此关注垂直斜面的分力。所以,就定义压力为垂直斜面的力。这里其实说明了我们对形变的关注,所以才这样定义压力方向。

学完压强怎么导入浮力(压强听课后随想)(3)

三、压力和重力关系

这里,两位老师都讲到了。但只是画图解说,和直接告知。学生无观察体验,无情景分析。这种设计,其实关注了知识本身,并没有关注到学习应该是如何发生的。个人想法,老师应提供不同的压力场景,请同学们分析压力的来源,在对不同情景的分析,比较中,去体悟到压力的来源,可以是重力提供的,也可以是其他力提供的,自然而然去领会压力和重力的关系。但,这节课重点在压力效果影响因素的探究上,这里不必过多纠缠。可以放在其他时间解读。

四、压力效果的影响因素探究

两位老师直接将问题抛给学生,学生预习了课本(因为是公开课)所以,直接给出了老师想要的答案,顺理成章推进课堂。这里,其实有一些真正的区别。猜想应该建立在对现象的观察,并找出里边涉及到的相关物理量,并且通过比较,研究,在这个生活经验,已有知识之上,有依据的提出猜想。而不是随意猜想,漫无边际。猜想,提出问题,这才是我们通过本节探究要传递给学生的重要东西。我们是通过知识为载体,让学生体会,领悟科学家是如何去思考的,如何去解决问题的。

这里,两位老师缺失了对场景的提供和让学生依据观察提出猜想的舞台,于是,学生真实的观察、比较、判断、综合能力我们便一无所知,更不知他们是否真观察到了影响因素还是基于课本内容而给出的答案。

这里还是比较容易的,但他们的判断和表达还是不太会基于依据,这是我们应该多次让他们体会领悟的东西。

学完压强怎么导入浮力(压强听课后随想)(4)

五、实验设计

在实验设计时,两位老师都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探究。这个非常好,基本理解探究的程序性动作。但,不仅仅这两个老师,包括很多老师,甚至包括我,很多探究其实是假探究…因为,我们的推进并不是建立在学生真的疑惑处去推进课堂,而更多的是根据我们老师的提前预设去强力推进课堂…我也得反思啊!

我觉得这里很重要的问题是,你必须先明确你要干什么,也就是明确研究谁和谁的关系。我课堂上问了几组学生,他们虽然在摸器材,但很多是按照学案或者课本图形在做,根本不知道自己准备研究什么。

关于控制变量法。我们很习惯告诉学生什么是控制变量法,也喜欢设计实验前,告知要应用控制变量法,但其实从根上说,学生并不真正理解控制变量法的使用本质,甚至,老师们也不清楚,这可以从对遇到新问题时,老师们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去提出猜想,然后根据猜想去设计实验即可看出,当然,也包括我…

这里,当压力压在物体上时,我们可以观察到物体有了形变。这里我们要提醒学生去观察,究竟那些地方同原来不同,正是这些不同之处,可能对压力的效果造成影响,当然这些因素中我们也必然包含着无关因素。当我们不知道那些是真正影响因素时,我们需要先通过一些简单方法去排除一些因素。无法排除时,先假定有影响。那我们设计实验时,可以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设计,他们设计中可能包含多个因素变化,那根据我们的假定,问学生,你是如何判断是某个因素影响而不是那个因素呢?学生受到质疑时,立马会反思,同时,可能提出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然后,我们在告诉他这就是控制变量法。这样,基于学生的体悟而教的方法,才是他真正理解的物理方法,他才有可能将来在用到这个方法去做事。

六、结论表达

我一向主张,先让学生根据得到的数据或者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让学生表达。他们的表达一般来说有这样的特点。能关注到结果,但描述时只描述到关键词。追问时,可变成一个句子,再追求时,才能关注到实验时的条件。他们的表达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让他们开口,在这个基础上,不断追问,不断提供反例,促使其不断完善自己的表达。

个人认为,在真实场景中,基于学生自身发生处,去追问,去质疑,促使学生不断思考,不断补充,不断完善的过程,才是真正的学习。这种学习可能最终未必体现在成绩上,但必然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做老师,不必太势力到过分关注成绩,我们也要有一点情怀……

听课,重要的是有自己的思考,从来没有完美的课。我也是愈来愈不满意自己的课,都感到越来越不会教了…

学完压强怎么导入浮力(压强听课后随想)(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