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认的4个千古一帝(千古一帝秦始皇)

秦始皇赢政中国历史上被誉为千古一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他横扫六合,统一中原,威震海内。北方抗击匈奴,向南征战百越。筑万里长城拦截匈奴,挖灵渠沟通两江水系。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针对性办公制度,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统一货币、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思想超越千年,为后世做出了基础性的法治社会。

公认的4个千古一帝(千古一帝秦始皇)(1)

嬴政从小在赵国长大。后来回到秦国。13岁继位,先后平定嫪毐叛乱,除掉吕不韦这个权臣。自己掌握朝政。起用李斯、王翦一批文人武将。用9年时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山东六国。完成了国家的统一,成为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认为自己功盖三皇,德过五帝。大臣们让他在三皇五帝里面选一个字,这家伙不行,非得选两个就是皇帝二字。还好没有选三五。要不就跟香烟重名了。从他这时候开始有了皇帝的称号,所以又叫始皇帝。包括朕这个字,以前是所有人都可以用的。但是自从秦始皇用了这个字了,其他人就不可以再用了。从此朕这个字就成了秦始皇的专利。这些都是一些小事,总体来说我觉得嬴政同志还是一个千古帝王。

公认的4个千古一帝(千古一帝秦始皇)(2)

现在一些人认为秦始皇残暴、滥杀。这些都是后世儒生们宣传的。残暴乱杀无非也就是在两个方面去宣扬。一个是废书坑儒、另一个修筑长城强拉民夫。那么我们今天就好好分析一下这个事情的发展逻辑。焚书坑儒这件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跟大臣们商议。咱们议一议吧。国家采用怎样的治理方式才能千秋万代?这时候丞相王绾出来说话了说:“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啥意思呢?就是国家现在不安定,刚征战的几个国家土地离我们比较远,你应当分封你的儿子们到当地去治理。很明显王绾主张分封制。丞相说话了,底下的官员都跟着附合:丞相你高名啊。

公认的4个千古一帝(千古一帝秦始皇)(3)

结果有一个人不干了,这人就是李斯,李斯当时是廷尉,负责京城各地的案件审理的官职,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长。李斯这家伙比较愤怒说:周文王分封同姓弟子多少?总共分封71个诸侯国,有53个三姬姓的。最后怎么样?还不是照打不误?你跟你兄弟很亲,等到你的孩子和你兄弟的孩子都长大了关系就疏远了,再往后稀释亲情,在过后一代谁还认识谁呀?皇上啊,今天这个统一的大局全靠你的英明领导才得以出现,现在的郡县很好。我们用赋税封赏就行,不能让他们掌权,也就是不封同姓诸侯,即使封了但是不能让他们建国。举个例子;皇上封你为楚王,但你不能在楚地建立自己的政权,你可以享受楚地的赋税,但行政、军事这些东西你不能过问,你的工作就是多挣点钱。

公认的4个千古一帝(千古一帝秦始皇)(4)

李斯说了半天,一个结果还是认同郡县制。这时候老大接着发话了,和山东六国群殴了半天,就是因为当时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太多了,不知道走了多大的运气。这顶高帽子落到了我的头上,有赖于祖宗的庇佑,我才建立统一的帝国,有了安生的生活。现在还搞分封,弄原来周天子那一套。这不是吃饱了撑的没事干给自己找不痛快吗?所以嘛就采纳了李斯的意见,接着搞郡县,一竿子插到底的模式。后来有一次宫廷开宴会,秦始皇没事也娱乐一下,有位博士可能喝大了。不知道自己几分能耐了,就跟老大讲,你不搞分封搞郡县等哪一天有外臣叛乱,中央顶不住了,都没人来帮你呀?你是皇帝你的儿子孙子都没有爵位平头百姓一个。你咋好意思呀?其实老淳于这种说法完全是一种儒家和法家学术争论,观点不同而已!出发点也是为了老大好。

公认的4个千古一帝(千古一帝秦始皇)(5)

但千不该万不该说了一句: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啥意思呢?就是你做事不学习先人的做法能够长久这样的情况我是没听说过的。儒家的思想法先王就是效法先王,而法家的思想是相悖的。李斯一听又恼火了,你啥意思?我做的事情都是古代所没有的。就像郡县制,我们先前有吗?你这是攻击政府暂行策略,跟老大的思想不统一,要搞事情你?因此李斯到老大面前告状啦,儒生们妄图言论,以诗书礼仪乱政,罪大恶极,要我说把他们的书籍全灭了。于是始皇帝下令把秦国除了科学农技类的、历史类的书籍,其他全烧了。这一烧可好,读书人不愿意了。就闹事背后怨恨秦始皇,说老大的闲话,秦始皇一恼火,把这些家伙全都给我挖个坑埋了。据统计一共埋了大概460多人。

这就是焚书坑儒的经过,基本上可以归类为学术方面的分歧,对于儒生们来说等于是不配合中央领导下发的政治决策,还在妖言惑众想推翻中央的既定政策,这是一个在位统治者所不能容忍的。秦始皇本来就是法家人物的代表,早在几千年之前就做了依法治国的程度,思想提前了几千年。现在的很多国家这么发达依然仿似郡县制度,为什么?就是因为他符合整个社会的发展。在这等于是是和一些儒士结了仇了,历史的记录也离不开这些的儒生,自然也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而且秦始皇烧书也不是所有的都烧掉仍然保留了农业医疗等方面的书籍,至于后来的要算在项羽头上。

公认的4个千古一帝(千古一帝秦始皇)(6)

第二件事情是修长城强拉民夫,这件事情我们要看根源。拉民夫修长城是为了抵御匈奴的入侵,秦朝军队强悍百战百胜。但对于匈奴人来说,有几个不好把控的特点。你可以打败他、赶走他。但是你做不到消灭它。因为他的机动性强,全都是骑兵。一个人有三匹马。分为走马、驮马、和战马。走马不打仗时骑、驮马用来驮后勤物资、战马打仗的时候骑。而且全民皆兵,从小骑马射箭。战斗素质好。打仗也跟天气有关,匈奴是从北往南越来越暖和,我们中原是从南往北越走越冷。肯定影响战斗力。而且我们的军队供给靠后方运输粮草,而匈奴靠抢夺。随处是粮草。所以后世各朝代打这种民族都有困难。所以秦始皇先是把匈奴赶出河套以外,修筑长城以抵御北方匈奴,整个修筑过程中牺牲了大概10万,但我们要分析这座城墙的建立同时保护了成千上百万的人民。

公认的4个千古一帝(千古一帝秦始皇)(7)

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座长城,会是什么样的后果?匈奴连年入侵,边境百姓死伤会不断发生。内地百姓也会不胜其扰。这样的话责任会落在谁的头上?不会是这些儒生、将军、大臣或是某一个百姓。只会落在秦始皇身上,于和伟拍的有关大秦电视剧中就说过这样的话:天下都拿修筑长城,一民数兵的事,来指责朕他们应该到北方去看看不坚守北方,匈奴之祸就会蔓延至内地,何为一统天下,何为天下大同。我觉得这话说得特别对,站的高度不同看待的问题结果也不尽相同。举个例子:这天有三个人到高尔夫场打球,一个医生、一生牧师还有一个经济学家,兴致正浓的时候,发现有一个人在球场上漫无目的的走着,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兴致,于是决定跟球场交涉。管理人员向他们解释:球场为了向全社会的残疾人献爱心,星期三下午向盲人免费开放,今天刚好是星期三。那个乱跑的人是盲人。如果他影响到了你们,我向你们表示抱歉。三人听后有不同的表现。牧师抽出一定的时间为残疾人祈祷、医生抽时间为残疾人免费问诊、经济学家反问道:我就不明白,你们球场为什么不把向盲人开放的时间改到晚上。是呢对于盲人来说白天晚上是没有分别的。经济学的思维就是这样。

公认的4个千古一帝(千古一帝秦始皇)(8)

换到赢政这,他采取建造长城虽然短期让百姓受苦,但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匈奴之患。对于百姓来说我现在是受苦受累的,就是对你不好。对于儒生就太好了,终于有一个喷你的理由,我绝对多喝点水保证喷你的时候不会渴。加上秦国本来就是一个依法治国的国家,用严刑峻法威慑百姓这更给了儒生理由。还有赋税严重,那时候北征匈奴、南征百越都需要用粮,往北往南路途都比较远。用民夫运送粮草,从中原到北方、南方一路上运量队伍的消耗已经远远超过的运量本身的价值,长城的修建,可以减少北方驻兵数量,从而减少赋税。但南方百越战争只有尽快结束才能够尽早让百姓解脱,但形势是双方面的,只有足够数量的大秦勇士才能够做到尽快结束战斗,这样就有一个循环。征兵。还好百越之战的烂泥潭不是太久,这样赋税和劳役又是抹黑皇帝的一个因素。

公认的4个千古一帝(千古一帝秦始皇)(9)

还有的人说秦始皇的成功都是建立在先人的基础上的,尤其是秦穆公时期的商鞅变法,是的商鞅变法确实是增加了秦国勇士的战斗力,使得秦国国力上升。但能够统一六国可不是单单凭借原始资金的积累。这需要一个身负谋略、具有强大战略眼光、大气魄、大格局的人才能够实现。这样的人中国几千年来能出几个,反正嬴政以前是没有,秦始皇以后也不会有。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千古一帝,为此而已。孤独啊,高处不胜寒。所以后来秦始皇求仙问道,可能是想跟上面联络一下感情。在公元前210年的时候,东巡途中在邢台沙丘驾崩,享年50岁。本文由念而不忘0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