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正常可会出现类似低血糖症状(血糖波动超过这个值)
前面我讲了血糖波动对心脑血管的损伤极大。今天,我就给你讲讲如何判断血糖波动大不大,以及各种血糖波动大应该怎么办?
一、血糖忽高忽低血糖忽高忽低型的,常见于胰岛功能衰竭,正在注射胰岛素的人。一般这种人体型消瘦,疲乏无力,睡眠也不好,体质也比较差,总爱感冒,情绪波动也比较大。
举个例子:老王,今年50岁,得糖尿病5年,刚得病的时候,口服降糖药就能把血糖控制的比较好。
但是好景不长,两年后,他的血糖越来越难控制。于是,他开始接受胰岛素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即使是同样的饮食、注射同样剂量的胰岛素,每天的血糖也是忽高忽低。高的时候20 mmol/L多,低的时候才3点几 mmol/L,病情非常不稳定。
最近几年,老王被疾病折磨的明显瘦,低血糖几乎成了“家常便饭”,每天都在忐忑不安中度过。
应对方法
这种血糖忽高忽低,应该怎么办呢?
1)血糖控制标准必须放宽,空腹或餐前血糖只要不超过8 mmol/L就可以了。
2)日常生活必须规律:在饮食上:要求每餐的饮食都定时定量,甚至定种类。尤其是主食,比如:早餐吃肉包子就一直吃肉包子,别今天肉包子,明天喝粥,后天又变成馒头了。另外,活动量也应该保持相对固定。每天按时睡觉,保证充足的睡眠,心情也一定要舒畅,别老给自己找气受。
3)胰岛素选择上:优选胰岛素类似物。
比如:饭前注射的,选择速效的,也就是:打完胰岛素马上就能吃饭,不用等那种的,比如: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长效胰岛素,应该选择没有峰值,释放均匀的,比如:甘精胰岛素、地特胰岛素。这样的胰岛素虽然相对贵一点,但是发生低血糖的概率会小一些。
4)最好配上蜂胶、蜂王浆。虽然它们不能减少血糖波动,但却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二、配对血糖波动大
什么是配对血糖?
就是同一餐的餐前和餐后血糖,比如:空腹、早餐后血糖就是一组配对血糖。如果(餐后-餐前)>3.3 mmol/L,就是波动大了。比如:空腹血糖5 mmol/L,早餐后血糖9 mmol/L,看似都在达标范围,但是9-5=4,>3.3,波动大了。
这种血糖类型主要见于2型糖尿病早期,胰岛功能还可以的,但是由于存在胰岛素分泌高峰后延,所以会出现餐后血糖偏高,而下一餐前血糖却偏低。
容易出现低血糖
举个例子:小张,今年36岁,刚得糖尿病,挺胖的,尤其是肚子比较大,吃的二甲双胍。一到饭点就饿的不行,测血糖基本不会超过5 mmol/L,然后狼吞虎咽吃很多,一测餐后血糖12~13 mmol/L。
你看,小张的血糖从12~13 mmol/L直接降到4~5 mmol/L,太快了。降太快就容易出现低血糖反应,表现为饥饿,甚至心慌手抖,饥饿就会暴饮暴食,暴饮暴食又导致餐后血糖升的很高。
这样就进入了餐前低血糖、暴饮暴食、餐后高血糖的恶性循环。而且长期下去,不仅会越来越胖,还容易合并高血脂、高尿酸,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病。所以,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把餐后血糖给降下去,餐前血糖给升上来。
应对方法
具体怎么做呢?
1)调整饮食结构:减少主食,尤其是大米白面等精细主食。同时要求每餐都有一个肉、蛋、豆等抗饿的食物。
2)调整进餐顺序:先吃副食,最后吃主食。
3)避免升糖快的食物:尽量不在外面吃饭,因为饭店的菜油多、糖多。粥、面条、油条、油饼等升糖快的食物,也要尽量远离。
4)服用阿卡波糖等药物,降低餐后血糖,但如果你能控制好主食量,根本不用吃这个药。
5)餐后1小时运动。
6)设个闹钟,在餐后3小时准时加餐。
这样,通过这几个手段,就能把餐后血糖降下去,餐前血糖升上来,血糖波动自然就减小了。
三、全天血糖波动大
指的是全天血糖的(最高值-最低值)>4.4 mmol/L。但这种血糖波动是有一定规律的,有人夜间血糖低,有人餐前血糖低,但只要找到波动的规律,根据波动规律调整饮食和药物治疗的方案,血糖波动也能恢复正常。
老刘,今年76岁,2型糖尿病30年了,一天注射2次胰岛素。午餐后血糖比较高,能达到12 mmol/L,夜间血糖偏低,一般不超过5 mmol/L。12-5,远远>4.4,血糖波动太大了。
应对方法
我是怎么给他调整的呢?我让他中午吃一片阿卡波糖,晚餐前胰岛素减少2u,这样,午餐后血糖降下来,夜间血糖升上去,血糖波动就正常了。
3种类型3种对策
今天的课程就到这儿,总结一下:血糖波动大,主要有3种类型。
第一种是忽高忽低的,这种人胰岛功能衰竭了,全靠外源性胰岛素。因为胰岛素打进去,就撤不回来,所以,饮食运动一定要定时定量,生活一定要规律。
第二种是配对血糖波动大的,也就是餐前偏低,餐后偏高的。这种人最重要的是控制主食量、餐后三小时加餐。
第三种是全天血糖波动大的,这种人只要找到血糖波动规律,按照波动规律,就能调整好治疗方案。
但不管哪种类型的血糖波动大,都不可过度控制蛋白类食物,如肉、蛋、豆,避免低血糖。至于血糖波动大怎么办,今天只是简单的给你介绍,以后还会详细讲。
感谢你的收听,如果你有任何疑问或建议,欢迎在下方留言,我是王欣,让我们下次再见。
欢迎将此文转发给您身边的糖友,用知识表达关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