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看过的红色经典 红色经典朝阳花
战争年代,苦不堪言。保家卫国的战士们在战场上奋力杀敌。
随时都有牺牲的可能。他们的伟大,这个时代永远铭记。
红色经典《朝阳花》讲述的就是那个年代的故事。
作者以自己和战士的亲身经历为素材,成功塑造了湘西大山里一个苦命女孩的形象。
该书的主人公原型是马忆湘,主要执笔人是谭士珍。
改写命运,
得靠自己的努力
马忆湘出生在湖南农村,1922年生。
家境贫寒,一家大小的生活开支皆有父亲一人支付,后来讨债者前来讨债。
母亲不得已将13岁的马忆湘送给别村做童养媳。
可是公公婆婆经常虐待她,她经受不住磨难,便偷偷地跑回了家。
后来贺龙带领的军队在马忆湘的家乡打了胜仗。
马忆湘很羡慕部队里的女兵,她还听说红军队伍里都是好人。
从来不打人,也不骂人,所以她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通过自己的努力,她成为部队里的看护员。
从此以后,她跟着部队走南闯北。13岁时,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爬雪山、过草地,想象不到,一个只有13岁的孩子。
是如何度过那段艰苦岁月的,而我13岁又在干嘛呢?
最后,她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还与中将晏福生恋爱、结婚、生子,一起相守相伴了一生,可谓伉俪情深。
1955年,马忆湘被授予少校军衔。
她的出生虽然悲苦,但她一直在努力改变,一步一步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她的经历告诉世人。
想要改变,必须得靠自己。
20万余字的长篇小说
《朝阳花》问世
马忆湘曾在抗战时,写过一篇名为《在长征的道路上》的回忆录,当时感动了很多人。
1959年,新中国成立10周年,文艺献礼办公室主任,决定将马忆湘的故事继续写下去。
因为他知道,马忆湘老人的故事很长,回忆录里的记述并不完整。
最后主任决定由谭士珍执笔,将马忆湘传奇的一生记录下来。
之后几个月,谭士珍每天都去马忆湘家听故事,他将自己的所听所感全都记录下来。
4个月后,第一稿完成,字数共达14万。初稿打印成若干册,分给部分作家和评论家征求意见。
他们一致认为写得不错,但写得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已经不是革命回忆录了,他们建议当成小说写。
1961年7月,第2稿和第3稿相继完成。
长篇小说《朝阳花》完稿,历时2年。 出版后接连印刷12次达134万余册。
成为当时国内的一本畅销书。
该小说成功塑造了吴小兰、王德明、看护长等一批红军指战员的光辉形象,读后让人震撼。
它与同时期的《苦菜花》和《迎春花》并称为三花。
永不凋零的
朝阳花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朝阳花》被称为“禁书”。
作者和执笔者都受到了迫害,被残忍打压。
时任广州新区司令员黄永胜对《朝阳花》恨之入骨,欲要将其摧毁。
他扣押马忆湘,对她严刑逼供,让其说出幕后黑手。
她几次晕倒在地,但依然坚守本心,她发誓不会诬陷一个好人,要坚决拥护党的利益。
那朵“朝阳花”永不凋谢,也绝不会低头。她挺过来了
她向阳而开,熠熠生辉。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马忆湘恢复名誉。1979年《朝阳花》被各大广播电台广播。
得到听众的一致好评。之后《朝阳花》连续出版了四次。
1996年为庆祝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被着重推出。
《朝阳花》历经风霜,终于站起来了。让大众重新熟知。
2016年9月11日,马忆湘在广州逝世,享年93岁。
她传奇的一生是光彩夺目的。
2017年,马忆湘的骨灰送回故乡——永顺县万坪镇李家村。
结语
马忆湘的一生,就如朝阳花一般,坚韧、自信,不屈不挠。
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也是战斗的一生,她是吾辈之楷模。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