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线上线下转换(南京探索康教融合)

扬子晚报网7月21日讯(通讯员 戴小淞 刘甜 记者 徐兢)记者从南京市残联获悉,南京市江北新区“康教融合”项目,是江北新区太阳花残疾人互助乐园基于辖区内重度残疾学生康复教育的全新探索。一年来,该项目创新“康教融合”社区支持服务模式,完成了4个康复示范点的搭建,组建1支融合教育志愿者团队,为辖区内重度残疾学生送教、送康上门,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公平的教育。

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线上线下转换(南京探索康教融合)(1)

14岁的琰琰(化名)是“康教融合”项目的服务对象之一。“以前琰琰连下床都需要人抱,我年纪大了,腰也不好,经常背着她很吃力,她爸爸也是聋哑人,家里很困难,没有能力给她做专业的康复治疗。”琰琰的爷爷说。在了解到琰琰的情况之后,江北新区太阳花残疾人互助乐园的康复治疗师王丹对她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首先对其居家环境进行改造,让琰琰的轮椅可以自由出入家中各区域。同时制定了个性化的康复计划,提供送教上门和送康上门服务,由老师上门来教授文化知识,康复师也会定期上门给做肌力训练和韧带的持续牵伸。

现在,在政府的支持下,琰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书房。在一年的“一对一”康复训练后,琰琰能够自己穿衣服,自己操作轮椅在家里移动,还找到了绘画兴趣,还学会了短视频剪辑。“这对琰琰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看到她的点滴成长,我由衷地开心,她家人的笑容也越来越多了。”王丹告诉记者。

在江北新区,像琰琰一样正在接受康复指导的孩子还有13个,他们无法和普通孩子一样走进校园。江北新区太阳花残疾人互助乐园定期安排康复治疗师、特殊教育老师、感统训练老师等,为这些特需儿童送教、送康上门。截至4月末,已整合专业力量和社会爱心资源开展送康、送教服务达154人次。

特殊儿童融合教育线上线下转换(南京探索康教融合)(2)

“是这些孩子的成长,赋予这个项目新的意义。”江北新区太阳花残疾人互助乐园理事长朱军林说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这是江北新区太阳花残疾人互助乐园一直坚守的初心。

“袖口挽高、把手冲湿、抹点香皂……”在康复治疗师的引导下,钏钏(化名)对照洗手图例一步步进行模仿,在结束后离开了洗手区。钏钏爸爸又惊又喜:“这是孩子第一次没有反复打磨肥皂,第一次快速完成洗手。”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在专业指导下,太阳花残疾人之家目前已精准帮扶多户残障儿童家庭,有的孩子已掌握一定自理能力,有的孩子已达到特校入学要求,6名孩子从“校外生”转为“校内生”。

科学的康复与教育,是提高孩子快乐指数、帮助他们融入并走向社会的有效途径。孩子们病情的好转、家长们脸上的笑容,“康教融合”项目给特殊儿童的教育打开了新的大门。

“该项目突破了传统教条化的教育模式,是政府和社会组织基于残疾人康复教育事业的一次有效探索和创新,也让残疾人康复教育工作变得更多元,更灵活。”作为江北新区“康教融合”项目的专业督导,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何侃教授说。

据了解,江北新区“康教融合”项目是江苏省唯一一家社会组织承接的江苏省省级课题,它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实践创新,整合多方资源,探索建立了“学校—社会—政府”三方联动的服务机制,凝聚各方发展合力,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

校对 盛媛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