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长谈第三章《尚书》读后感(潘畅读尚书有感)

作者:中国矿业大学潘畅,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经典长谈第三章《尚书》读后感?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经典长谈第三章《尚书》读后感(潘畅读尚书有感)

经典长谈第三章《尚书》读后感

作者:中国矿业大学潘畅

两千多年,《尚书》流传至今,可以说是命运多舛。秦始皇的“焚书坑儒”、秦末楚汉战争时期的“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每一次都是对《尚书》的流传产生致命的打击。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要流传《尚书》?而《尚书》又好在哪里?

所谓《尚书》,是上古之书,乃上古史书,记载着上古先贤的言行,让我们知道先贤的治政之本,使我们明白朝代的兴废之由。“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州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用现代的话来说便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与唐朝魏征跟唐太宗两人论证“君舟也,民水也”,以人为本的思想何等相似!《尚书》,字句中,讲述着先人们的治国理念和处世之道;在篇目里,他记录着祖先们的深邃思想和无穷智慧。我们又为何不流传《尚书》呢?

《尚书》篇多且难,说到《书》,便不得不提及到一个人所作的贡献——伏生。后世曾描述到:“汉无伏生,则《尚书》不传;传而无伏生,亦不明其意。”伏生,一生舍命护《书》一生攻读《尚书》。才使我们能够见识到被称为“证书之祖、史书之源”的《尚书》的风采。

有时候我会在想华夏何为一体?于是翻开《尚书·禹贡》,去领略几千年前中国的容貌。“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大禹带领族人划分土地的疆界,顺着山势行走,砍削树木作为路标,以高山大河来奠定界域。用十三年,大禹便走华夏,访民间疾苦,与黎民同心,披九山,通九泽,决九河,定九州!我才明白,中国华夏何为一体?中国华夏自古便是一体。

“人心向背,德政兴替。”翻开《尚书·牧誓》,领略周武王不惧强敌,一心为民的英雄气概。商纣王,残暴冷血,为扩大宫殿,填充库存,派恶吏强征税收,抓男丁充奴,听传闻圣人的心有七窍,便派人挖开忠人的心脏一看究竟……当时只拥有戎车三百梁,虎贲三千人的周武王为救黎民于水火,在牧野慷慨宣誓!“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举起你们的戈,排好你们的盾,立起你们的矛!我要开始宣誓了。牧野一战,庞大的商王朝轰然倒塌,新生的周王朝强势崛起。牧野之战,他也昭示了一条颠扑不破的历史铁律,得人心者的天下。

《尚书》的流传不易,《尚书》传达的精神更是难得,愿我们让上古先贤之美德传于天下,民本德政,福泽世人。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