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讲课笔记资料(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

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格式篇)13——称谓1

题款讲了三堂,上下款基本写法都讲过了。如果有上款,那就会涉及到称呼问题。先看一个例子,这是王羲之《诸从帖》,

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讲课笔记资料(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1)

《诸从帖》是草书《十七帖》之中的一个帖。第一句话是"诸从并数有问,粗平安。""有问"就是有信往来,"粗平安"就是大致平安。谁平安呢?"诸从"。这"诸从"是什么意思?

如果说王羲之离开我们较远,我再举一个近代的例子,你看这封汤寿潜致徐乃昌的信,

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讲课笔记资料(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2)

汤寿潜是辛亥革命后第一任浙江都督,其实他是立宪派。徐乃昌字积余,他和张謇都是翁同龢的学生,详细情况各位可以自己查,我这里不讲了。信的最后,汤寿潜称"积余姻丈大人",汤寿潜出生于1856年,徐乃昌出生于1869年,是汤寿潜大十三岁,这"姻丈"的意思又是什么呢?

简言之:

· 人跟人相处,形成社会关系。

· 主要的社会关系,有亲戚、老师、朋友等。

· 怎样称呼跟你有关系的人,这就是称谓。

称谓其实是文化内容,严格说不是书法艺术,但在历代书法作品中比比皆是,只要有上款必然涉及称谓,所以大略讲一下。

整理一下你的社会关系,

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讲课笔记资料(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3)

大致就是三种:一是比你高的,如长辈,或者上级。二是平辈,同级。三是比你低的,小辈,或称晚辈,以及下级。称谓就是根据这三种关系慢慢衍生出来的。

一 亲戚

亲戚是人的主要社会关系,所以称谓特别多。"亲戚"这个词包括两个字,意思是不同的。"亲"是血缘关系,同姓,所以叫内亲,如爷爷、伯伯、堂兄堂妹,和你都有血缘关系。"戚"是婚姻关系,不同姓,所以又称外戚,如舅舅、表弟、表妹,这是因为和你家族有婚姻关系。

1.1内亲

1,先讲内亲。这是家族成员,简单点说就是同姓一家人。那一个人究竟有多少"内亲"呢?

如孔子的后代,现在海内外大约有三百万人,理论上这些人都有血缘关系,都姓孔,但实际上彼此之间大多数没有紧密来往,不"亲"。

又如中国第一大姓"李",有9530万人,对个人来说,这"亲"也实在太多,照顾不过来就没有意义,你过生日来了十万人行吗?

什么事情都有个"度",过了度就会走向反面。古人怎样看待这个"亲"呢?是以五服为近亲,五服以外那只是远亲了。所谓"五服",是指五种丧服。

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讲课笔记资料(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4)

古人最重视祭礼、冠礼、婚礼和丧礼,在家属丧礼上,根据亲疏关系丧服分为五种,一看服装就知道你在这家族中的位置了。

这张图是晚清《点石斋画报》丧事场面,各人的服式均有不同。

《礼记·学记》有句话说:"师无当于五服,五服弗得不亲。"孔颖达解释说:当时的"五服"各有名字,称之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礼记》这句话的意思是,老师虽不是五服之内的亲属,但亲属没有老师的教导就不亲。

五服制度周朝就有了,历代有很多考证,还有图谱,教人怎样做五服,具体这里不讲了。

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讲课笔记资料(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5)

一般人知道孝子要"披麻带孝",那也是一种丧服。

至于亲属中哪一位去世,在世者究竟应该穿哪一种丧服,一般人也是闹不清楚的。

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讲课笔记资料(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6)

所以还有这样的图表,方便你去查一下。这张图上面的标题叫"本宗九族五服之图",一个人的亲属关系都在这表上,丧服穿什么也有规定。看了这张表,亲属的称呼也都知道了。

亲属关系的中心,是你自己,表上称"己身"。你的上一代,就是父亲和母亲。

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讲课笔记资料(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7)

上两代,是祖父和祖母。上三代,是曾祖父和曾祖母。上四代,高祖父和高祖母。这样,连你自己就是五代。如果一代人是二十多年,五代就近一百年了,所以"五世同堂"是很不容易的。

注意这张图表,男性排在右边,女性在左边。这种排法不是随意的,而是有道理的。

你看这张明朝夫妇写真图,等于现在拍合家照。

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讲课笔记资料(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8)

这里有父子两对夫妇,坐在堂上,堂是南北向的,拍照时怎样安排座位呢?东为阳,男人位东,主位。女人位西,西是阴位。古代讲究座位安排,背后是中国阴阳哲学思想。所谓礼仪安排,都是由哲学衍生出来的,并且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上。

继续说这张图表,

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讲课笔记资料(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9)

"己身"以上是长辈,"己身"以下是小辈。往下第一代,男的是子,女的分两类:一是女儿,一是媳妇,简称妇。女性没结婚在家称"女",结婚出嫁后称"妇",总称"妇女"。

同样,第二代男的是孙,女的有孙女和孙媳妇。往下第三代男的是曾孙,女的有曾孙女和曾孙媳妇。第四代男的称玄孙,女的有玄孙女和玄孙媳妇。这些都是你的小辈,你要有玄孙,那也要近百年。

现在以"己身"为中心,上下各四代,共九代。

这张表还没完,它的设计,从"己身"开始,往上是长辈,往下是小辈。还有,向左是女性平辈,向右是男性平辈。

先看你自己的平辈,

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讲课笔记资料(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10)

在"己身"的右边加上"兄弟",在左边加上"姊妹"。兄弟姊妹,都是你父母的后代。

平辈再扩大一下,就是堂兄弟、堂姊妹。堂兄弟和堂姊妹,就是跟你同一个祖父的。平辈再次扩大,叫做"再从兄弟"、"再从姊妹",你可能已经知道,这是跟你同一个曾祖的。那么,跟你同一个高祖的平辈,就是"三从兄弟"、"三从姊妹"了。因为你长辈只到高祖,所以平辈也到三从为止。从表上可以看到,堂兄弟其实就是一从兄弟。

这堂课一开始讲的王羲之《诸从帖》,《诸从》就是各位从兄弟,包括堂兄弟到三从兄弟,这些都是王羲之的平辈。

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讲课笔记资料(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11)

但问题还没有完,因为你父亲也有兄弟姊妹,那是你的伯父、叔父、姑妈,这也是你的亲属。但因为这张表是以你为中心的,最高是你的高祖,也就是你父亲的曾祖,所以要写出你父亲的平辈,也就是跟父亲同一个曾祖的人物,男的有伯叔父,堂伯叔父,再从伯叔父。

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讲课笔记资料(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12)

女的有姑妈,有些地方叫姑娘,有些叫姑姑,通常只写姑,远一点还有堂姑、再从姑。再往上,你的祖父也有兄弟姊妹,你的高祖是你祖父的祖父,同一祖父的平辈到他堂兄弟姊妹为止。这样推下去,你会发现每升高一代,平辈就缩小一格。往下四代,开枝散叶,人数也会非常多,但因为到玄孙为止,你是他的高祖,用刚才的原理,逐代缩小,这就完成了你的九族五服亲属表。

中国社会以家庭为基本单位,所以非常重视五服内的亲属。

《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九回,黄二麻子来找堂妹:"门上人听说他要见太太,又拿他看了两眼,问他:'同敝上可是亲戚?'他到此方才说明:'你们的太太就是我的舍妹。'门上人连忙改口称呼说:'原来是一位舅老爷。'又问:'同我们太太可是胞兄妹?'黄二麻子道:'同高祖还在五服之内,是亲的,不算远。'门上人一听不是亲舅老爷,那脸上的神色又差了。"

要是不在五服之内,在丧礼上是无须穿丧服的,通常就不算什么亲属了,所以看门人要问清楚。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七回作者拜访苏州画家江雪渔:"因请问他贵府哪里,雪渔道:'原籍是湖南新宁县。'我道:'那是江忠烈公一家了?'雪渔道:'忠烈公是五服内的先伯。'我道:'足下倒说的苏州口音。'雪渔到:'我们这一支从明朝万历年间,由湖南搬到无锡;康熙末年,再由无锡搬到苏州,到我已经八代了。'我听了,……忍不住笑,连忙把嘴唇咬住。"

这里所说的"江忠烈公",就是道咸间的湘军大将江忠源,他是湖南新宁县人。画家江雪渔说他这一支已经离开原籍八代,那和江忠源的关系,必定不在九族五服之内,只是吹牛拉关系而已,所以作者听了好笑。

现在总结一下内亲关系:内亲都是同姓,都在这张表上,又称血亲。

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讲课笔记资料(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13)

中间这部分,是你的直系亲属,两旁就是旁系。直系亲属中,其实母亲、祖母、媳妇本来都有自己的姓。女性结婚,称之为"出"嫁,嫁"入"夫家,以前就要冠以夫姓。如宋美龄嫁给蒋介石,她就是蒋宋美龄。现在香港特区的行政长官,是林郑月娥,一看名字就知道她本姓郑,嫁给林家。结婚是组织一个新的家庭,这个家庭的血缘关系是以男方姓氏为标志的。当然也可以反过来,男方入赘女家,这是赘婿,生下来的孩子就姓女方的姓,相当公平。

至于两边的旁系人物,他们也是要结婚的,我这表上写不下,没有反映出来,如伯叔父结婚,你就多了伯叔母。朱熹有一本《家礼》,影响非常大。这张表上看起来内亲人数很多,实际上时间跨度上下两百年,所以就一个人来说,表上全部人不可能同时在世。

我这课程以王羲之为主线,请大家今后注意王羲之作品中的人物关系。王羲之父亲是王旷,祖父王正,曾祖父王览,高祖王融。为了避讳,王羲之遇到"览"字,都写为"揽"。《兰亭序》

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讲课笔记资料(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14)

中有两个"揽"字,一句是"每揽昔人兴感之由",另一句是"后之揽者",其实都是"览",加提手边是为了避曾祖王览的讳。但近年有学者提出,这两个字的发音还是相同,所以有疑问。

又如王羲之《十七帖》中的《七十帖》,第一句是"足下今年政七十耶?""政七十"应该是"正七十",正好七十岁。

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讲课笔记资料(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15)

不写"正"而用"政"替代,这是避祖父王正的讳。后来有大批王羲之的追随者,上款中请"某某指正",写成"某某指政",表示自己是学王羲之,虽然他的祖父不是王正。

王羲之的曾祖王览有一个哥哥王祥,就是《二十四孝》中"卧冰求鱼"的那一位。这应该是王羲之的曾伯祖父,和王览是同父异母兄弟。

王羲之祖父的兄弟,有王裁、王基、王会、王彦等,曾祖王览有六子,王羲之祖父王正是第四子,其他五位就是王羲之的伯叔祖父。

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讲课笔记资料(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16)

王正有三子,除了王羲之父亲王旷,还有王廙和王彬,这两位是王羲之的叔父。更重要的人物是堂伯叔父,如东晋开国丞相王导,大将军王敦。王羲之有一个哥哥王籍之,娶周氏女。

堂兄弟有王耆之、王胡之、王彭之、王彪之、王兴之等,都是东晋重要人物,王羲之作品中常常提到。

如上海博物馆所藏王羲之《上虞帖》,草书,

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讲课笔记资料(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17)

其中有一句"修龄来经日,今在上虞"。这个"修龄"就是王胡之,"修龄"是他的字。

《淳化阁帖》第七卷收有王羲之《太常帖》,第一句话"太常故患胛",

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讲课笔记资料(黄简讲书法四级课程)(18)

这个"太常"就是王彪之,当时任太常卿。类似于这样的诸从兄弟经常出现在王羲之作品中,今后的课程中,如果你多知道一些亲属的知识,对于王羲之作品的理解,就容易多了。谢谢各位。

本节要点:

· 称谓要点:长辈、平辈和小辈。

· 内亲:本宗九族五服图。

· 王羲之作品中的内亲。

复习思考:

· 祖父的再从兄弟姊妹,是否是你五服之内的亲属?

· 如果有人说是你三从姑妈,你怎么办?

· 同出一父母的两兄弟,如果各自填写一张自己的九族五服图,结果是否相同?

· 试填你自己的九族五服图,结果家族总共有多少人?

· 这个题目较难,可以大家一起做:把可以查到的王羲之亲属数据,填入王羲之的九族五服表中。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