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头剪刀布中能学到什么(你玩儿石头剪刀布总是输)

文/光影闲话聊育儿

从石头剪刀布中能学到什么(你玩儿石头剪刀布总是输)(1)

你知道么?看似简单的石头剪刀布,暗藏很多孩子成长的小秘密

疫情当前,无法出门,你是否想要陪娃好好玩一下,却经历了"大型翻车现场"?

明明精心准备了涂色游戏,希望和娃画画,娃却拿着画笔到处乱跑;你拿着乐高想要拼个小房子,娃却拼命追问你要怎么生孩子?

你强忍暴脾气,跟自己说:亲生的,他只是叛逆!

其实,是你不懂,娃到了敏感期。

不信?我们来通过大家最常见的游戏"石头剪刀布"来测试一下,孩子的敏感期,你抓住了吗?

从石头剪刀布中能学到什么(你玩儿石头剪刀布总是输)(2)

孩子的敏感期和历史悠久的石头剪刀布

所谓敏感期,简而言之,就是孩子在相应的年龄,会对某种知识格外感兴趣,抓住敏感期,事半功倍;错过敏感期,孩子再学习相应的技能,就会很累。

同时,对敏感期的有所了解,也会让家长少一些焦虑。

就拿我们都会的"剪刀石头布"而言,你以为输赢仅凭运气么?其实不然!这里面暗藏着很多你不知道的"敏感期"密码,例如:肌肉发育,语言发育和社会规范发育。

"石头剪刀布"虽然被不少西方人称为"日本游戏",但它却起源于中国。就好像我们口中的"阿拉伯数字"其实起源于古印度。

顺便给大家科普一下"石头剪刀布"的历史,来应对宝宝的十万个为什么。

从石头剪刀布中能学到什么(你玩儿石头剪刀布总是输)(3)

图3为《生活大爆炸》中谢耳朵发明的“进阶版”

儿童想要学会玩石头剪刀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他要先学会出手势。

"出拳"孩子天生就会。胎儿时期,为了最大限度利用空间,不少孩子的手都呈现大拇指内扣的握拳状。

这种状态会在孩子出生后持续三个月时间,此时他们具备了"握持反应",如果用棍状物触碰孩子的手,他们会立刻握住。

有很多父母认为,新生儿拇指内扣是"疾病"的前兆,别逗了,下雨地上一定会湿,但是地上湿了却不一定因为下雨。

从石头剪刀布中能学到什么(你玩儿石头剪刀布总是输)(4)

婴儿前三个月呈现拇指内扣式握拳,并不需要过于在意,四个月后仍无改正,可以去咨询医生

"出布"是精细动作发展的第一步。想让孩子尽快学会"出布",经常性从孩子的手指底部向指尖方向按摩是个好方法。

除此之外,练习"俯卧",也是让孩子尽快将手放开的好办法。但是要注意的是,孩子趴着的时候,身边一定要有大人从旁保护。

"剪刀",手部动作的跨越式发展。

从"出拳"到"出布"相对简单,但是从"出布"到比划"剪刀手"则要难得多。

为方便表述,我将拇指称为1指,小指称为5指,以此类推。

孩子抓东西,刚开始用的是345指,然后过度到用123指,接着只用12指,但此时,由于手部小肌肉发育敏感期尚未到来,孩子的2指并不会弯曲,他们是用1指和2指的指腹来"捏"东西。

到6月龄左右,孩子发现2指原来和手掌,不是一体的,可以单独使用,从此,开启了"一指禅"的模式。

so,知道了这个规律,你还会嫌弃孩子拿东西的姿势奇怪吗?

从石头剪刀布中能学到什么(你玩儿石头剪刀布总是输)(5)

到了一岁半,孩子才迎来了小肌肉发展敏感期,对小手的控制就会越来越灵活。这一时期一直持续到孩子三岁。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的孩子,喜欢“乱扔东西”,不是孩子皮,是发展需要,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用来扔的玩具,比如,将海洋球扔进地上的小筐。

"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可以等到孩子学会了剪刀手再进行,但是,对孩子手部精细动作的锻炼,却应该从小抓起。

从石头剪刀布中能学到什么(你玩儿石头剪刀布总是输)(6)

除了石头剪刀布,如何锻炼孩子的手部精细动作

这种锻炼,其实并不会很麻烦。

你可以开始尝试将一些小家务交给孩子

早餐时让娃帮你把白水煮蛋的皮剥好,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个时期的孩子,有时候一些看似在“作妖”的小破坏,其实是在探寻,摸索。给予适当的引导,利用他们好奇、乐于接受一些小任务的天性,让他们去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家务。

又或者,你可以开始尝试教孩子一些手语。

电影《拜见岳父大人2》中,"岳父"就曾用手语和小宝宝进行交流,先别羡慕,其实宝宝手语在美国风靡很多年了。

从石头剪刀布中能学到什么(你玩儿石头剪刀布总是输)(7)

翻译:杰克的手势表示“eat”

婴儿大约从6个月就可以开始接触手语;8个月时会表达"吃""喝""牛奶""还要"之类与他生活密切相关的词语;13个月基本能与大人进行交流。

语言学家艾伯特·梅瑞滨的沟通公式明确指出,沟通的总效果=7%的语言 38%的音调 55%的肢体语言(包括面部表情、手势和形体姿势)。

我们都说"可怕的2岁",2岁的小孩之所以性格暴躁,很大程度上就源于他们的语言发展跟不上心底想表达的意思。

另外,在中国宝宝的英语启蒙中,加入手语,有助于孩子尽快的建立链接,亲测有效。

第三种锻炼孩子手部动作的方式,可能早已被你使用过,即手指谣。

"你拍一,我拍一,两个小孩架飞机……"很熟悉吧,早在我们小时候,这种儿歌+手势的训练方法,已经帮助老一辈人锻炼了我们的手指。网络时代,这类的儿歌也更加丰富了。

从石头剪刀布中能学到什么(你玩儿石头剪刀布总是输)(8)

用石头剪刀布来培养孩子规范意识

孩子终于学会了比"剪刀手",别高兴太早,他还不能跟你一起玩"石头剪刀布",别忘了,还有规则呢。

孩子对于社会规范的敏感期是从两岁半到四岁。在这个时期教会孩子遵守社会规则,拥有自律的生活,以及如何与他人相处,至关重要。

而"剪刀石头布",又是一个很好的寓教于乐的游戏。

以这个游戏为题材的绘本《石头剪刀布传奇》,一经推出,迅速登上了美国亚马逊最畅销商品、《纽约时报》畅销书TOP榜。

从石头剪刀布中能学到什么(你玩儿石头剪刀布总是输)(9)

书中告诉了孩子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我可以全力以赴的去追求我想要的胜利,但是,绝不会因为想要"赢"而伤害到别人,失败并不可怕,大不了再来一次。

其实,父母与孩子的相处,又何尝不是一次"石头剪刀布"呢?

"我都是为了你好""因为我是你妈(爸)"——多少父母认为,为了孩子,父母有责任,有权利使用权威的方式来管教他们,因为只有父母才是对的,才是"赢家"?

"我不想给孩子任何限制,因为他需要充分的自由"——又有多少父母相信,阻挠孩子的需求得到满足,对孩子是有害的,因此当孩子的需求和父母的需求冲突时,父母选择成为"输家"?

"我也想唱红脸,可是孩子太无理取闹,只能让娃爸爸来充当一下白脸吧。"又有多少父母在严厉与仁慈中摇摆不定,无所适从?

其实孩子和父母的相处,就像石头剪刀布的规则,哪有绝对的输赢,都是相生相克而已。与其靠着一次带有"猜拳"性质的比赛来解决问题,为什么不能坐下来商量出一个"没有输家"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呢?

从石头剪刀布中能学到什么(你玩儿石头剪刀布总是输)(10)

老爸的“枪”是怎么回事儿?哈哈

"石头剪刀布",一个简单的游戏,既有随机的运气,又暗含博弈的智慧,背后承载的,还是顺应规律的法则。

育儿,又何尝不是这样呢?看似简单,甚至孩子"见风就能长",但是又是何其的困难。多了解一些孩子生长规律,发育敏感期,拒绝做焦虑的妈妈,缺席的爸爸。

我们都玩过的"石头剪刀布",原来还有这么深奥的内涵:这套动作关系到孩子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还能促进手眼协调灵敏性,孩子语言发展,更深一步,深入研究石头剪刀布的小朋友可以增强大脑逻辑思维开发,除此之外,加强版的花样玩法还能增强孩子肢体动作的协调性。赶紧一起玩儿起来吧!

顺便做个小调查,你玩儿石头剪刀布,会先出什么呢?我会不自觉的每次都先出剪刀!

我是光影闲话聊育儿,影视与心理学双学位全职宝妈,关注我,一起研究有笑有料的育儿知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