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有人说,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梦想与现实的距离。对于人类而言,月球的确很遥远,“嫦娥奔月”的神话,流传了数千年。
有人说,世界上最近的距离,也是梦想与现实的距离。从圆梦奔月、成功绕月到完美落月、再入探路再到喜搭“鹊桥”、月背着陆、采样返回……从2007年起,素有中国“探月港”美誉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连续成功发射我国所有的探月航天器,将望月千年的中华民族与月亮的距离越拉越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
这里,写满了一个个追梦的动人故事;这里,留下了一代代西昌航天人的奋斗脚印。
启航:“零窗口”发射实现可控撞月
“如果你保证火箭在‘零窗口’成功发射,我保证一定实现嫦娥一号可控撞月!”这是当时嫦娥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叶培建与时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李尚福的一个约定。
这个约定,在2007年的夏秋之际,曾经是那么的鼓舞人心。
原来,发射嫦娥一号与发射其他卫星不同,对发射时间有着非常苛刻的要求。对它而言,窗口的第1分钟和窗口最后的第30分钟,差别是相当大的,因为在地球自转过程中,如果第1分钟这个时刻没发射,再过30分钟打,地球就已经转了30分钟。为了追这30分钟,嫦娥一号就要多消耗120公斤燃料。况且,所消耗卫星燃料的多少将直接关系到嫦娥一号的工作寿命。
可见,“零窗口”发射,对嫦娥一号的意义多么重大!为节省卫星推进剂,加大卫星入轨成功率,该中心从领导到科研人员,再到一线技术人员,都下定决心实现这一目标。
然而,影响准时点火的因素很多,当时世界上还没有国家能够精确实施“零窗口”发射。
为此,任务各系统工作人员在星箭测试、气象研判、燃料加注等各个环节,都全力追求零失误、零差错、零故障、零缺陷、零遗漏,确保万无一失、圆满成功。
农历九月十四,月亮显得格外明亮。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秒,天边升起了绚丽的晚霞,嫦娥一号成功实现“零窗口”发射,奔向月球。
正是由于“零窗口”发射省下了准备用于轨道修正的120公斤燃料,嫦娥一号在完成预计1年寿命后,又继续运行了4个月,并利用多余燃料做了大量试验,最后在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在超长服役并完成大量拓展性试验后,实现我国第一次可控撞月。为了这一天,中华民族一梦千年。
远征: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西昌,一个与月亮有缘的西南小城。汉代司马相如曾在此留下“月出邛池水,空明澈九霄”的千古佳句,“月城”也因此得名。
2010年10月1日,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时刻,中国探月第二次远征启程。
静谧的山谷间,强烈的灯光照射着群山环抱着的长征火箭。人们屏着呼吸,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发射场,期待着那个时刻的到来。
“10、9、8、7……3、2、1,点火!” 18时59分57秒,01指挥员洪亮的声音,从山谷间骤然响起。拖着橘红色火焰的长征三号丙火箭直冲云霄,搭载着嫦娥二号精准入轨。
此时,天已全黑,激动的人群中,响起此起彼伏的欢呼声……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群山颤动,大地轰鸣,长征三号乙火箭托举着嫦娥三号拔地而起,再探“月宫”。与以往不同,此次发射,“嫦娥姑娘”身边还带了一只心爱的“宠物”——“玉兔”。就是这只“兔子”,承担起了我国首次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开展月表形貌与地质构造调查等科学探测的重任。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嫦娥四号从西昌发射场一飞冲天,实现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让中华民族探索浩瀚宇宙的步伐,在太空中迈得更稳更远。
奔月的梦想接力,还在继续。
海浪拍打着礁石,溅起浪花朵朵。北纬19°、东经110°,文昌,海南岛最东端,一处美丽的海湾名为“月亮湾”,海天一色,意境非凡。
2020年11月24日凌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携带嫦娥五号在这里成功发射,历史的接力棒正式从西昌交到了文昌手中,拉开了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战略中第三步“回”的序幕。
如今,文昌航天发射场迎来了一个全新标签:中国探月新母港。站在这片古老又年轻的土地上,凝望着夜空中的皎洁月色,西昌航天人再次向宇宙喊出豪言壮语: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坚守:接力托举,助力“嫦娥奔月”
“面对沟里的苦日子,航天人苦中作乐,因为大伙都憋着一口气,想着总得为中国人争口气!”回想起当年的艰苦场景,时任嫦娥一号任务01指挥员的李本琪感触颇深。
从嫦娥一号开始,历次探月发射任务中,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一直保持着“零窗口”的发射纪录。争口气,争口气!西昌航天人争出了中国航天的豪气、锐气和胆气!
鄢利清,人送外号“百发百中”的发射“福将”。从2006年到2021年的15年间,他一共担任了27次01指挥员,发发全胜。而过程中他最难忘的,莫过于执行嫦娥二号和嫦娥三号任务。
1993年,大学毕业后,成绩出众的鄢利清放弃了大城市的繁华,选择了深山沟里的西昌发测站,毅然走进了向往已久的航天方阵。和他一起过来的人,有的耐不住这份清苦和寂寞,选择了离开,或是进了市区,或是换了岗位。
但鄢利清没走,自小不服输的性格支撑他坚持着最初的梦想。
2010年10月1日,伴随着鄢利清铿锵有力的“点火”口令,托举着嫦娥二号的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腾空而起。事后,测试数据显示,嫦娥二号起飞时间为18时59分57秒,与之前公布的“零窗口”理论值分秒不差!
鄢利清精确到秒的口令,让“零窗口”奔月的佳话再一次完美演绎。嫦娥三号起飞时,鄢利清再次实现“零窗口”目标,“金口令”的称号果然名不虚传。
到嫦娥四号发射时,01指挥员的重任交到了陈政身上。
虽然当时陈政已经是第13次担任01指挥员,但他依然感觉“压力山大”。成为整个发射系统的大管家,负责协调整个发射任务流程和进程状态控制,陈政明白,成功的奥妙,在于身后那个坚定航天报国志向、坚定航天强国信念的强大团队。
同年,冬日的海南,温暖如夏。打开手机,看到嫦娥四号任务圆满成功的消息,身处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嫦娥五号01指挥员胡旭东心头一热。
电话那头,小朋友时常会问胡旭东:“爸爸,你在外边做什么?什么时候回家?”胡旭东告诉她:“爸爸正在搭建一条通往月球的天梯。” 而当“嫦娥五姑娘”壮美飞天的那一刻,胡旭东热泪盈眶,顿时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弘扬探月精神,勇攀科技高峰。在中心,有着这样一份统计:长期奋战在任务一线的已婚工作人员,两地分居比例高达80%;为备战高密度任务,无数个双休日变成工作日,“黄金周”变成“工作周”,发测站今年每人调休累计平均仅40天;带病坚持工作、主动推迟婚假更是常见……正是这样的坚守,让一颗颗“中国星”飞向更远的太空。
嫦娥奔月,从西昌到文昌,见证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能力的拓展,也见证中国航天整体能力的跨越。
从西昌到文昌,并不遥远的明天,绝对值得期待……
来源 | 我们的太空(ID:ourspace0424)
作者 | 黄国畅、郭文彬
编辑 | 王士铭
邮箱 | ourspace0424@163.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