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提升(提升全民生态环境科学素养)
日前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提升科普能力和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科普全面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提升?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提升
日前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强化全社会科普责任,提升科普能力和全民科学素质,推动科普全面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环境科普有助于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生态环境知识,倡导生态环境价值理念。开展生态环境科普,是提升全民生态环境科学素质的重要举措。为提升生态环境科普,笔者建议如下。
一是加大生态环境科普资金投入。通过政府与社会资金合作的方式开发科普资源、建设科普场馆、创新品牌活动等,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助力科普宣传活动的开展,促进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科学素养整体提升。
二是丰富生态环境科普宣讲内容。公众从事的职业不同,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点也有所不同。面向不同的科普对象,应有针对性地开展宣讲活动。比如,从事服务业的公众往往对大气污染、水污染等内容更为关注,因此可有针对性地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等知识的科普。而农民、工人等,往往更关注固废垃圾污染、土壤污染等,针对这类人群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壤污染防治法》等内容的科普。
三是创新生态环境科普活动形式。一方面,通过出版有关生态环境、气候变化、水资源等内容的漫画图书,制作短视频,征集各类科普创意作品等方式,丰富科普作品体系。另一方面,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生态环境科普活动。比如,面向广大中小学生开设生态文明在线课程,可采取真人授课与动画互动相结合的方式,兼具专业性、趣味性,激发青少年珍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线下组织开展“绿色书屋”“垃圾分类进社区”“环保知识大讲堂”等形式多样的沉浸式科普活动。
四是加强生态环境科普队伍建设。生态环境科普离不开人才的积极参与,培育专兼结合、素质优良、覆盖广泛的科普工作队伍十分重要。一方面,建设覆盖专家、科学家、律师、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多方人才的科普队伍。通过培训、科普交流、专家讲座等方式提升生态环境科普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另一方面,完善科普奖励激励机制。对在科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提升科普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多元主体参与的科普队伍建设,有助于提升全民生态环境科学素养,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
(作者:李弘雯 单位:中共新余市委党校)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